《宰相刘罗锅》上映之后轰动一时,引起了全国关于反腐败的大讨论。剧中的刘墉公正廉洁、幽默诙谐,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宰相刘罗锅》虽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却也掩盖了历史的真相。当历史的迷雾遮不住我们的双眼之时,我们便会看到,“宰相刘罗锅”真正对的只有一个“刘”字,因为刘墉既不是宰相,又不是罗锅。
在中国古代,宰相一直辅佐这皇帝处理朝中大事。但是,到了朱元璋当皇帝时,由于朱元璋疑心太重,害怕高官夺权谋反,便下令废除宰相。后来,明朝设立“内阁”,成员为“殿阁大学士”,由皇帝钦定,处理军国大事。到了清朝,取消内阁,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是和大学士相同的官员。
虽然大学士与宰相相比,权力下降了不少。但是,总的来说大学士和宰相并无两样。史籍上记载,刘墉在乾隆、嘉庆时期均担任大学士一职,只是他任职中间有些许调动。电视剧中为了突出刘墉的主角地位,边以“宰相”相称。
至于说刘墉是罗锅,那更是笑谈。清朝选官员非常注重“身、言、书、判”,其中“身”要求官员必须五官端正,身无残疾。所以,科举出身的刘墉根本不可能是“罗锅”。那么,刘墉的“罗锅”称号是怎么来的呢?
虽然“刘罗锅”这个称号是笑谈,但是也不全是假的。有史书记载,嘉庆皇帝曾称刘墉为“刘驼子”。但是,当时的刘墉已经是八十岁的老翁,弯腰驼背只是衰老的征兆,而并不是“罗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