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遵照当时楚怀王熊心给他量身定制的西进策略,率领刘家军首先攻下秦国首都咸阳。咸阳城破,秦王子婴白马素巾出城受降,秦国势力土崩瓦解,为秦王朝走向真正意义上的灭亡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按当时楚怀王熊心“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刘邦应该封为关中王。但项羽和范曾密谋只封给他一个“汉王”,封得比其它诸侯王差,且只允许他带走十万刘家军中的二万人去封地,非但如此,项羽还派章鄣、董翳、司马欣三人像防范乱臣贼子一样防范刘邦。首入咸阳似乎并没有给刘邦带来什么好处。如果真的这样以为,那就目光短浅了些。
刘邦首先攻下咸阳,得到了天下民心。首入咸阳是他事业上的一个转折,不仅仅是封了个王,身份发生了改变,可以跟其它诸侯王并起并坐,还建立起了军事和政治上的声望:在军事上他能经武关袭取咸阳,在人们的眼里不再是个屡战屡败的将军;在政治上,他初入咸阳城除秦苛法,与民约法三章。关中老百姓听说刘邦免除严刑峻法、苛捐杂税,欢呼雀跃杀猪宰羊到灞上犒军,刘邦获得了民心。民心是一种软实力,“得民心者得天下”。
刘邦首入咸阳,虽然只封得一个“汉王”,但是把项羽这个强大对手推向了人们的对立面:在人们的眼里,刘邦是个有大功的人,却得不到“如约”封赏,造成这原因的是项羽背信弃义、赏罚不明。再加上项羽本身个性上的缺陷,刚愎自用,耳根软听到好话就飘飘然。有识之士自然会掂量是跟刘邦还是跟项羽干一番事业。首入咸阳后的事实也证明,人们喜欢弱势的刘邦远胜于表面强大的项羽,大量的人才都流向了虽暂处弱势的刘邦那里,如“封金归汉”的陈平,萧何月下去追的韩信等。刘邦集团的凝聚力增强了,开小差的也不见了,人才的此涨彼消是首入咸阳带来的功效,楚汉之争胜负就不再是天定而是人谋了。
刘邦首入咸阳,为大汉开疆拓土提供了事实依据。《史记》中有两处说到首入咸阳的影响,都是做理论工作的辩士说的。其一是郦食其说服齐王田广,我把大意在此说一下。郦生对齐王说:“您知道天下人心的归向吗?”齐王问:“天下人心究竟归向谁呢?”郦食其说:“归向汉王”“汉王和项王并为向西攻打秦朝,先攻入咸阳,但项王却背弃了盟约,不让他在关中称王,而让他到汉中为王。项王迁徙义帝并暗杀了他,汉王发兵攻打三秦,收集天下军队,攻下城池给有功将领封侯,缴获财宝分赠士兵因此天下之士都投归汉王。”齐王田广认为他说得有理,于是和郦生天天喝酒等待刘邦来收服。其二是陆贾说服南越王也提到首入咸阳事情。
他说:“……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纷纷而起,只有汉王首先入关,占据咸阳,项羽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可以称得上强大无比,但汉王从巴蜀出兵,征服天下,平定诸侯,杀死项羽,五年间平定”。说服南越向汉称臣,服从汉朝管制约束。由此可见,首入咸阳,不仅仅在当时得到了民心,还持续发挥了它的历史作用。
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勿乱其所为”。一帆风顺的人生并不见得对一个人的成长有非常大的好处,逆境也许更能造就一个完美的人格,但世人都期盼一帆风顺,远离苦难与逆境。首入咸阳的刘邦,虽然没有得到什么眼前利益,或许还有一些麻烦,但是潜在的长远的利益却是持续的、源源不断的。有时长远的好处要比眼前利益更对人有益,可惜世人知晓却并不一定会顾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