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的封建体制中,帝王的政治生活中有两件大事,那就是立皇后和立太子。与之相对应的两种制度是立后制与储君制。古代皇帝有多个夫人及众多妃子,所谓“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帝王的正妻为皇后,肩负“母仪全国”的神圣使命。
迸代封建皇帝对立后都很重视。历史上只有一位帝王终身未立皇后,他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
秦始皇姓嬴,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岁时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国吕不韦及嫪毐掌管。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办了成人加冕典礼,正式登基,“亲理朝政”,除去吕、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 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创立起第一个以早期汉族为主体的强盛秦汉多民族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秦朝。定都咸阳。秦王政自以为自己的功劳胜过此前的三皇五帝,将大臣议定的尊号改为“帝王”。
秦人在秦孝公(公元前4世纪)今后对于立后和立太子之事已制度化,秦始皇13岁即位到22岁亲政,这中间有九年的时间,也正是古代男子要娶妻的时间。即位三年,他便有资格立后,但前后九年都未立后。22岁到 39岁的17年是其自己掌权、统一六国的时间,只管国事忙碌,在后方立后也不费事。从39岁到50岁时,秦始皇多在巡游路上,可是立后以“母仪全国”也花不了几许时间。秦始皇在长达37年的统治时期一直没有立皇后,不是他来不及立,实际上是他不肯意立皇后。
坐拥全国的秦始皇为什么不肯意立皇后呢?
其一,和秦始皇的非凡身世有关。史载,秦始皇的母亲赵姬行为很不检点,先是做投机生意人吕不韦的小妾,妊娠两个月(多半人以为怀的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后,又被吕不韦献给秦国的王孙子楚,子楚继位后称庄襄王,庄襄王死后,身为太后的她仍常常与吕不韦重温旧情。《史记?吕不韦列传》中纪录:“始帝王益壮,太后淫不止。”后来她又与缪毐私通,并生下两个儿子。缪毐甚至于酒后痛骂众臣:“我乃秦王假父,怎敢与我斗口乎?”母亲的失检行为令秦始皇大发雷霆,无地自容,使他心理压抑,性格变得极为复杂:内向、多疑、妄想、专制、残暴、冷酷无情,把他变成了一个失去理性的暴君,最后彻底暴发,杀了两个私生子弟弟;将嫪毐五马分尸,曝尸示众;将其母赶出咸阳,并迁怒于吕不韦,撤职其相国之职,后又诏命吕不韦“速徙蜀中,不得停留!”而且给吕不韦写信说道:“你对秦国有何功劳?秦国封你在河南,食邑十万户。你对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而号称仲父。你与眷属都一概迁到蜀地去栖身!”吕不韦一想到自己已经逐渐被强迫,畏惧日后被杀,就喝下鸩酒自杀而死。
因母亲带来的心理上的阴影一直陪同着秦始皇,并且由对母亲的愤懑,发展和泛化成对一切女性的敌视,造成他后来在婚姻上的偏执。只管他的后宫里充斥着六国美人,但他只是把她们看成发泄和敌视的对象,或者满意生理需要的工具。秦始皇对统一六国后收入后宫的众多美人很是藐视,痛恨她们丢弃亡国之辱而媚悦新主的行径,但对守贞重节的女子却倍加赞赏。听说有一个年青寡妇名清,她数年如一日遵守妇节,秦始皇曾赐令她“旁座”,与自己不相上下,而秦时就连当朝丞相在帝王眼前也只能站着,少有赐座之事。秦始皇还为这名寡妇修筑了一座“怀清台”,以彰扬其事迹。至今蜀中有一山名贞女山,即是该寡妇曾经寡居的地方。
所以说,由母亲的行为而形成的心理伤害和心理扭曲,由怨母而敌视女性,是秦始皇一直不立皇后的一个重要原由。
全国初定,39岁的秦始皇第一件急着想做的事,就是要从新给自己确定一个称号。
春秋战国,各国诸侯都被称为“君”或“王”。战国后期,秦国与齐国曾一度称“帝”,不过这一称号在那时并不通行。已经一统全国的秦王政,觉得过去的这些称号都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尊崇,“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他命令左右大臣们议称号。
路过一番商量,丞相王绾、御史医生冯劫、廷尉李斯等人以为,秦始皇“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全国”,功勋“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他们援引传统的尊称,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发起采纳“泰皇”头衔。然而,秦始皇对此并不满足。他只采纳一个“皇”字,而在其下加一“帝”字,创造出 “帝王”这个新头衔授予自己。
可见,“帝王”的称号,乃是秦始皇神化君权的一个产品。由于是第一个将中国根本统一的皇帝,秦始皇那时也很自命非凡,自认功德跨越了古代的圣贤——三皇五帝,对皇后的要求自然也就很是高了,高到连自己也说不明显,于是左看右看,后宫美人中竟没有一个人能符合他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