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汉以来,孔子作为我国的“文圣”,其地位二千余年未曾有过动摇。而与“文圣”相对应的“武圣”,却屡经更替,在我国的历史上前后有3位影响较深的“武圣”。
第一位,姜太公。在唐宋以前,列代都是以姜太公为武圣,主祀武庙。姜太公是我国有史记载以来的最早兵家,其武功极盛,辅佐周文王、周武王“兴周灭商”。由于“周灭商”是以“小邦克大邦”,东方的夷商势力仍然十分强大,周人的统治并不稳固。故而,封建诸侯,以作周王室的屏藩。
而姜太公最善於兵事,且与周王室的关系最为亲密(姜太公为文王之师、武王之岳丈、成王之外公)。故而,姜太公最为周王室所倚重,其被封在了齐国,成为了齐国的始封君。更为重要的是,姜太公被赋予了在东方的征伐之权(史载..及周成王少时,管蔡作乱,淮夷畔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姜太公对周王室的政权稳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这姜太公被赐予的征伐之权,也一直被齐国所继承,至春秋时期,齐桓公能率先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帜,并成为了“春秋首霸”,其法理依据也源於此。
第二位,岳飞。岳飞是我国最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民族英雄。虽然,岳飞在历史上的真实战绩并不如普通民众意想中的那么辉煌。但是,岳飞作为南宋中兴四将之中最杰出的将领,在大宋王朝最为风雨飘摇的时期,能让赵构守半壁河山於江南,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宋元时期,汉人多遭异族欺凌,苦不堪言。故而,抵抗外族侵略、抗击异族残暴的民族英雄岳飞,便常常被百姓们所追忆,渐而成为了汉人内心中的“保护神”。所以,岳飞也就渐渐地取代了年代久远的姜太公,而成为了新的“武圣”。而明朝又是靠驱除异族才有的江山,而北方的游牧民族势力也一直是大明王朝的巨大威胁。故而,有抗击异族“标签”的岳飞在明朝,也自然备受民间与官方的推崇。
第三位,关羽。关羽在其死后的很长时期内,其地位并不高。关羽可以说是三位武圣中,武功(战绩)最差的一位,关羽一生中最显赫的战绩就是“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了。但这“威震华夏”的攻绩不但没有为蜀汉落到半点实处,反而不久连其荆州大本营也给弄丢了,蜀汉的疆域几乎丢了一半。
再则,“威震华夏”也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关羽所攻击的襄阳、樊城等地,按东汉的行政区划来说,本就属于荆州的范围之内。只是襄阳、樊城之地已属中原之地,故言其威震华夏了,实则关羽的攻击范围并没有逾出荆州之地。曹操说要迁都也不过是出於政治安全上面的考虑,并不是说曹操已经被关羽打得元气大伤了。
后主刘禅给他的这位关二叔,上的谥号为“壮缪”,就有“言过其实”的意思。那么大的荆州让“关二叔”给丢了,能不让刘禅心生埋怨吗?关羽的声名鹊起,其实是受宋元话本小说、《三国演义》等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影响。民间推崇关羽的“忠义”,故而也反馈到了官方。至明朝中后期,关羽与岳飞的地位就基本持平。
而到了清朝,由于岳飞身上的抗金的标签,而满清又自认金人为其祖先,宣扬岳飞的话也就自掘坟墓了。所以满清官方也就很自然地抬关羽而压岳飞,关羽的地位被抬的越高就越能冲淡化汉人对岳飞的记忆。所以,关羽作为“武圣”的地位也就一枝独秀了,以致关帝庙是越来越多,而岳王庙却越来越被废弃了,关羽是笑到了最后。当然,这背后也是有实在的赢家在操控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