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九年(626)八月,李世民刚刚继位,突厥颉利可汗趁政权更替之机,率十万铁骑南侵。突厥大军来势汹汹,直进至长安郊外渭水安营扎寨。当时长安城中仅有数万兵马,根本无力抵御来犯之敌。万般无奈之下,李世民以身犯险,率领房玄龄等六个心腹大臣来到城外,与颉利可汗结下“渭水之盟”,承诺每年向突厥颉利可汗纳贡。突厥人在敲诈了一大笔钱财后,这才志得意满的北返。
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烽烟遍地,李渊在太原不甘后人也举兵反隋,碍于手下兵微将寡实力不济,于是引突厥为强援。突厥人在利益的驱使下,给予李渊必要的军事援助。在消灭薛举、讨伐刘武周的战争中,都曾出兵助唐。
但当李渊显现出统一气象,为维护自身的霸主地位,突厥转而支持中原各割据政权与唐为敌,曾一度逼得李渊准备迁都。对突厥人的逼迫,心雄万夫的李世民自然是恨得咬牙切齿,“渭水之盟”这样的城下之盟,更是在心底视为奇耻大辱。金钱换来一时的平安后,李世民始终在寻找机会洗雪前耻。
也是多行不义必自毙,颉利可汗北返后,先是漠北遭遇大雪灾,“人情大恶”。第二年灾情不减,“五月霜降”,紧接着后院起火,内部矛盾冲突不断,各部族离心离德。许多突厥权贵叛附唐廷,东突厥虚实尽为李世民所知。
经过三年的休养生息,完成统一大业的唐王朝政通人和,国力日盛。见战争条件成熟,李世民决定践行数年前“不出十年,必定漠北”的誓言。
贞观三年(629)八月,唐太宗任命李靖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统率六路大军“分道出师,以击突厥”。自出师以来,唐军所向披靡。李靖深知突厥人是朝廷心腹大患,此番跋涉千里远征必须毕其功于一役。思来想去,李靖决定出奇制胜,亲自率三千骁骑,“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颉利可汗盘踞的老巢恶阳岭。
见唐军有如神兵天降,突厥部众相顾骇然:唐军如果不是倾国而来,李靖怎么敢孤军深入?
颉利可汗一日数惊,被迫撤至碛口(今呼和浩特市北阴山山脉蜈蚣坝某险隘处)据险负隅顽抗。李靖再次挥师夜袭定襄,大破突厥。颉利可汗仅以身免“遣使入朝谢罪”,同时“求举国内附”。
唐军出师仅数月就逼的颉利遣使求和,李世民不禁大喜过望,对李靖的用兵之道赞叹不已:“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李渊闻讯也颇感欣慰,感慨道:“汉高祖困白登,不能报;今吾子能灭突厥,吾托付得人,复何忧哉?”
考虑到单纯的武力征讨,无法解决边患。出于国家战略的考虑,唐太宗同意了颉利的请和。派出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前往抚慰,示以羁縻。
就在颉利可汗与唐使各怀心腹事推杯换盏之时,一支唐军狂飙突至,直到进到大帐七里,突厥人这才惊觉。原来是李靖亲率人马打上门来。颉利可汗率先抱头鼠窜,其余人则是树倒猢狲散,争相夺路而逃。唐军挥舞着手中寒光闪闪的刀枪,开始了血腥杀戮。
此一役,唐军“斩首万余级,俘男女十余万……”。颉利狼狈西窜,最终为唐军所擒。
唐军大捷的消息传来,整个长安城沸腾了:唐太宗大赦天下,全国放假五天。宫廷盛筳上,李渊亲自弹起了琵琶,李世民翩翩起舞……
《贞观政要-李靖传》称“太宗天资英武,善战无敌,一时群臣,皆不足以仰望其清光。帝之所推服而师事之者,独李靖一人而已。”
李世民南征北战戎马一生,罕逢敌手,谁也不服,就服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