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看了个电视剧《走向共和》,便对李鸿章这个人物形象大有改观,认为他有大功于中国,签卖国条约那也是不得已的事情。完全忘记了他一生是怎么巧取豪夺,聚敛财富的,也完全忘记了他在平定太平天国的战争中是怎么杀良冒功、残害平民的了,更是完全忘记了他不过就是一个传统的封建官僚。
根本没有必要把他抬高到一个圣人的位置,还有人把他叫做“东方俾斯麦”,捏造了一大堆有关他的神话,他这一生,可以说是聚敛财富的一生,是自私专权的一生,根本算不上是“为国为民”!
“东方俾斯麦”?伊藤博文的偶像?你们说的是清末著名贪官李老爷子吗?那是真有钱!
“宰相合肥天下瘦”嘛,一点都不掺假的。
李鸿章有个女婿,叫做张佩纶,也就是著名小说家张爱玲的祖父,当年李鸿章的女儿、也就是张爱玲的奶奶李菊耦嫁给张佩纶时候,光嫁妆就能吓死人,那叫一个煊赫啊,烈火烹油,繁花似锦,银子如流水一般淌出去。
李鸿章女儿李菊耦的陪嫁有多少,已无从查起,但从她后人透露出来的只言片语仍有蛛丝马迹可寻。 房产是她后人提到次数最多的。张佩纶与李菊耦结婚后,一段时间住在天津北洋衙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才双双到南京定居。在南京他们买下了原先靖逆侯张勇的府第。这是一座豪宅,厅堂不算,被人称作绣花楼的楼房即有三幢,另有一个花园。
对这个花园,张氏后人——李菊耦的女儿即张爱玲的姑姑,仍有一分依恋。她记得一听说桃花或是杏花开了,母亲李菊耦就扶着女佣的肩膀去看。这所房子后来被国民政府立法院长胡汉民看中,购作立法院办公使用,足见其宽敞的程度。购置这样的豪宅,置办费用无疑来自李菊耦的嫁妆。
李鸿章还将上海、青岛,可能还有天津等地的部分房产分给了李菊耦。李菊耦去世时(张佩纶已在十三年前去世),自己亲生的一子一女张志沂、张茂渊均年少,财产只好由张佩纶前妻所生的次子张志潜(长子志沧早夭)掌管,直到张志沂二十多岁才分家。分家后,仅张志沂名下所得,据张子静回忆:“至少1935年左右,他在虹口还有八幢洋房。”此外青岛一幢洋房是属张志沂与哥哥共有的。(张子静:《我的姐姐——张爱玲》)
而这只是李菊耦从娘家带来陪嫁的一小部分。因为哥哥张志潜分得的比弟弟还多。 李菊耦的陪嫁中还有土地。张爱玲写《谈吃与画饼充饥》时便提及她姑姑很爱吃一种点心叫“黏黏转”,是用青麦粒做的,青麦粒是“从前田上人带来的”;张爱玲小时候,“田上人”还带来一种用开水加糖冲调吃的点心“大麦面子”,证明张家有田产、有佃户。张爱玲还明白地讲,他们家的“田地大概都在安徽,我只知道有的在无为州(现安徽省无为县)”,她记住这地名是因为“无为富于哲学意味与诗意”。田产全变卖了。 除了房产、土地外,李菊耦的嫁妆还有各种细软、古玩。直到张爱玲离开父亲的家,她手头尚有不少这类小玩意儿,有的甚至还是舶来品,显然都是嫁妆的一部分。
所以,即便过了两代人,张爱玲童年的时候,依旧过的是锦衣玉食的日子,即便她父亲不成器,坐吃山空,她家的祖产一直到吃到了建国后,还有几栋房子没卖完,她奶奶的陪嫁箱子还有宝贝可以换钱。然而这个陪嫁养活了三代富贵闲人,这点东西对于李鸿章来说——那就是九牛之一毛!
李鸿章到底有多少钱?只怕当时都没人说得清!
清代中兴名臣中最富有的,以李鸿章为第一。李鸿章的财产究竟有多少?无确切数字,据容闳《西学东渐记》估计, 约合白银四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国年财政收入的近二分之一。“宰相合肥天下瘦”殆非虚言呀! 李鸿章如此,他的几个兄弟自然也不弱。兄长瀚章历任湖广、漕运、两广总督;老三鹤章官居道台,后来用钱得了个二品衔;最小的六弟昭庆虽死得早,因随李鸿章在淮军中效力,早早当了知府,死后赠太常卿。只有老四蕴章、老五凤章,一个眼睛有毛病,一个不愿出仕,只愿在乡为李家掌管家产。
李鸿章还是当时数一数二的房地产巨头,大地主大官僚资本家。
李氏六兄弟,仅在家乡合肥,“ 每人平均有十万亩”,合计共六十万亩土地,“其在外县更无论矣”。李鸿章本人所置田产,每年可收租五万石。 直到1936年,“李文忠享堂每年收租稻仍有三万余石”,统计者不禁感慨万分:“则是一个骷髅地主仍有田地三万余亩矣!”(《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 除此之外,现银和其他不动产的数额也十分惊人。有人称, 李氏兄弟六人,“一、二、四房,约皆数百万,而不得其详”,分家时“ 析为五,每房见银三十五万两,田产典铺在外。六房早卒,遗寡妻幼子,兄弟五人,合银二百万两与之,而五房极富,家中田园、典当、钱庄值数万元不算,就芜湖而论,为长江一大市镇,与汉口、九江、镇江相埒,其街长十里,市铺十之七八皆五房创造,贸易则十居四五。合六房之富,几可敌国”。(同上)这里记的自然是属于李家在安徽老家的公产部分,在外置的私产并不在内,而私产所置如上海、天津、青岛的洋房,各大公司的股票,外国银行的存款,更是不计其数。
李合肥不仅官居一品,同时又是帝国首富级别的人物,比现在的什么马云、许家印、马化腾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那么这些钱,从哪里来呢?
首先是贪污军饷,和掠夺地方!
权与钱是双生子,富与贵又紧密相连。李氏兄弟中,李鸿章权位最高,也最富有。从统领淮军、任江苏巡抚起,李鸿章便一改寒门书生本色。淮军军饷的充足为当时各军之冠,按惯例, 各营统带都有截旷、扣建之权,除留作聘用幕僚、来往迎送之资及各营营官中饱之外,还要上缴若干。淮军最盛时达百余营这个截留,为数就不会少。据甲午时暂时接替李鸿章任北洋大臣的王文韶说, 仅留在北洋账上的淮军钱银就有八百万两,这时淮军早已裁撤。这笔巨款也是后来袁世凯小站练兵的主要经费来源。(《三水梁燕孙先生年谱》上册)留在账上的尚有如此巨大的数字,李鸿章个人分润自不在少数。值得注意的是李鸿章平素有一种看法,认为 淮军将领多为安徽子弟,随他出征,东奔西跑,战事过后,理应享受荣华富贵,这是淮军将领贪污成风、军纪败坏的根由。李鸿章对此一味回护,以至淮军宿将如刘铭传、周盛传、张树声、卫汝贵、周馥、唐殿奎、涂宗瀛等个个都腰缠万贯。作为淮军头子,李鸿章不是富翁才是怪事。
洋务运动中饱私囊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领袖,为弥补军工企业的亏空,他当时创办了为数不少的民用企业,最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电报局、漠河金矿及天津铁路公司等等。这些企业大多由李鸿章凭借自己的权力,腾挪各种官款,再吸收商股兴办,属于所谓官督商办性质。 所有企业的总办、督办、协办、会办,都由李鸿章挑选的亲信担任,李鸿章事实上是这些企业的太上皇。每办一个企业,循例这些亲信们都要向有关官员奉送干股,李鸿章应是最大受益者。至于李鸿章收受了多少干股,亲信们要保持地位又要额外奉上多少孝敬,是查不出来的。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 李鸿章死后李氏家庭仍在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的董事会上占有重要职位。他的儿子李经述做过招商局总办,经述死后,1910年6月,上海举行了招商局第二届股东会,股东们选举盛宣怀为总理(总办后改的名称,盛是李的亲信,后来聚敛的财富更超过李),另二位协理中有一位便是李鸿章的长孙李国杰,这一届选举因清政府不承认而告吹,但足以说明李氏在招商局中势力之大,影响之深远。
除了贪腐和搞企业之外,李中堂还擅长外交买办致富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御史们相继弹劾李鸿章主和误国,便涉及了李鸿章在日本财产的问题。 御史安维峻说,李鸿章把一千五百余万两交由某日商经营,盛宣怀代为经理,所以不愿与日失和。又有洪良品上疏说,李鸿章有数百万两银子交日商经营,所以主和。这些御史们的话有捕风捉影之嫌,所列数字也不一致,有还是没有,至今尚是疑问。但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李鸿章绕地球一周,所访各国都隆重接待,他收过不少礼品是事实。 有一记载说,俄国为要与李鸿章签订《中俄密约》,馈赠他达三十万卢布;连副使张荫桓也沾了光,受赠有二十五万卢布之巨。至于办海军、修码头、购置军舰和火炮,外国厂商都会给回扣,以致能挤入采买人员之列的都要发笔横财,更何况是决定此事的李鸿章呢?
多财善贾,长袖善舞,李中堂的钱都花在刀刃上
清末督抚大员中,论出手之阔绰,首推李鸿章(后有盛宣怀、袁世凯更驾乎其上)。前文提到张佩纶因丧妻回乡路过天津,李鸿章送的丧葬费就是一千两,使张佩纶感激涕零,这尚是小数。一位官员记下另一件事: 光绪二年,丁宝桢升任川督,入京陛见,路过天津,李鸿章知道宝桢比较清廉,以“到京后例有应酬”为名,特告丁,已代筹一万两,存于京城某银号,用时便取。丁宝桢抵京后,各项应酬一万两不够花,干脆一客不烦二主,再向李鸿章借银一万两,据说李鸿章给得很痛快,毫不吝啬,而这笔钱当然是不须归还的。赠银给丁宝桢的,除李鸿章外,还有他哥哥李瀚章也赠银三千两。这位官员最后感慨地说:“勤恪(李瀚章谥号)、文忠二公之重友轻财,均不可及,特述之以为后世交友者劝。”(陈夔龙:《梦蕉亭笔记》)这还仅是一例。 天津位于南北交通要冲,李鸿章迎来送往这一笔开销是巨大的。为保持自己权位,对贪婪成性的慈禧、李莲英及王公大臣的各种孝敬、贺礼、节仪,收买京中御史和百官们的种种使费,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引用资料来自于冯祖贻的《煊赫旧家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