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52 篇文章

标签:辽国 第13页

宋辽百年争斗:战争解决不了的问题用经济解决-历史故事

宋辽百年争斗:战争解决不了的问题用经济解决

  公元1004年辽军南征。   迅速地打到了黄河岸边的澶州,澶州离东京已经是近在咫尺了。因为宋朝中央集权强化,地方实力太弱,所以外族过来非常快,一下打到澶州,简直跟吃桃子似的,一口就咬到了桃核。宋真宗召集百官问怎么办,宰相王钦若是金陵人,...

历史解密 阅读(69)
燕云十六州在哪宋辽两国为何为之争斗了百年?-历史故事

燕云十六州在哪宋辽两国为何为之争斗了百年?

  人活着都是有追求的,皇帝也不例外。北宋王朝自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国,到1127年靖康之变灭亡,历经九位皇帝,长达167年的统治。有宋一代甚至宋朝之前的皇帝们的愿望就是收复北方的燕云十六州,完成统一。但遗憾的是没有一个人能真...

历史解密 阅读(77)
辽河流域那个消失的民族:辽国是怎么灭亡的?-历史故事

辽河流域那个消失的民族:辽国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上,完颜阿骨打起兵灭辽是辽灭亡的直接原因,但辽以那样一种“打不过人家”的方式覆灭,与其内部的“不安”也有很大关系。耶律阿保机通过契丹族的世选制成为契丹迭剌部首领,从而登上契丹政治舞台创立了辽。世选制是契丹固有的传统,与“立嫡以长,不...

历史解密 阅读(55)
唯一同时拥有5个都城的王朝:契丹人集体失踪之谜-历史故事

唯一同时拥有5个都城的王朝:契丹人集体失踪之谜

  在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中,曾有一个搏击长空的鹰之族扶摇而起,又神秘消失,这就是契丹。  契丹的本意是“镔铁”,也就是坚固的意思,象征这个民族顽强的意志和坚不可摧的精神。契丹民族是鲜卑族衍化出来的一支,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早在14...

历史解密 阅读(54)
揭秘:高永昌为什么要联合阿骨打共同攻打辽国?-历史故事

揭秘:高永昌为什么要联合阿骨打共同攻打辽国?

  东京的地位在当时的辽国相当重要,当时的辽国共有五京,上京临潢府也就是辽国的首都,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宁城附近),东京辽阳府、南京幽州、西京大同府。每京都是辽国在各个地区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因此东京府留守被杀对辽国来说绝对是件大事。然而东京...

历史解密 阅读(62)
辽国宰相张俭:一件皮袍穿三十年勤感动皇帝-历史故事

辽国宰相张俭:一件皮袍穿三十年勤感动皇帝

  “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这是大诗人陆游的金玉良言。曾国藩曾说过“勤俭自持,可以处乐,可以俭约”,“无论是大家还是小家,士农工商,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翻开厚重的中华历史,勤俭的事例不胜枚举,其中辽国宰相张俭...

历史解密 阅读(56)
辽国的“一国两制”:有效的促进了辽国的发展-历史故事

辽国的“一国两制”:有效的促进了辽国的发展

“一国两制”在当今中国社会可谓家喻户晓。殊不知在一千年前的古代中国早就已有了“一国两制”。公元10世纪下半叶宋辽金时期,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辽,创世纪地实施“一国两制”,统治多民族的辽国并与中原抗衡达二百多年之久。 建立辽国的契丹人兴起于...

历史解密 阅读(56)
宋辽澶渊之盟:宋真宗议和导致辽国中心向南转移-历史故事

宋辽澶渊之盟:宋真宗议和导致辽国中心向南转移

  后汉被后周所篡,刘知远的胞弟河东节度使刘崇便据了山西十二州(均在今山西省中部)自称北汉皇帝。他要报亡国之仇,也依了石敬瑭的故事,低首下心地向契丹求援,除了献送金帛之外,并自称侄皇帝,称辽世宗为叔皇帝,请行册封的典礼。辽世宗便派人册命他为...

历史解密 阅读(63)
揭秘:辽朝为什么要三番五次更改国号意欲何为?-历史故事

揭秘:辽朝为什么要三番五次更改国号意欲何为?

  在辽国218年的历史上,“大契丹”与“大辽”两个国号是交替使用的。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时,契丹仅仅控有塞北地区,故其国号为“大契丹”。938年,后晋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于是辽太宗为这一新纳入的版图创立一新的国号——...

历史解密 阅读(54)
辽金誓不两立的千年愤怒 掘坟墓泄愤-历史故事

辽金誓不两立的千年愤怒 掘坟墓泄愤

  1953年,辽宁法库叶茂台,当几位考古工作者打开一座曾遭破坏后被回填的辽代古墓时,呈现在他们眼前的,竟是这样一幅惊悚场景:空荡的墓室中央立着一架散碎的棺床,棺床内插着一把锈迹斑斑的铁剑,顺着铁剑往下一看,令人瞬间倒吸一口凉气!原来,这锈...

历史解密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