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5 篇文章

标签:科举 第9页

历史上的高考:唐代科举不仅看成绩 还要有人推荐-历史故事

历史上的高考:唐代科举不仅看成绩 还要有人推荐

古代科举考试更像“高考+公考”   提到“高考”,好像是近现代人们的专属。其实,中国古代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也是一种“高考”,只不过和学历、官职相挂钩的科举考试更像是现在“高考+公考”的合体。   以科举制度为主体的中国官吏选拔体系中,考...

历史解密 阅读(59)
古代武科举考试测臂力:唐代举木棍清代提掇石-历史故事

古代武科举考试测臂力:唐代举木棍清代提掇石

  掇石,也称“制子石”“武功石”。石上皆标有重量,主要考臂力,以重量多少定名次,并刻有科举吉语。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分为文科举和武科举两类。反映文科举的书籍及影视作品众多,人们对此并不陌生,但武科举如何选拔人才?测试臂力的“举重”又在武...

历史解密 阅读(63)

揭秘古代科举考试:才子唐伯虎曾“作弊”?

  每年的高考为了防止作弊,管理非常严格,现代高考更是为了防止层出不穷的“高科技”作弊手段,而进行了极其严格的把控。其实高考作弊在古代也存在,古代高考为了防止考生作弊,也是如临大敌。   贡院考生“装备”大全   根据南京地方志资料显示,古...

历史解密 阅读(94)

古代如何改革考试制度?汉代官员选拔首现笔试

  国务院日前出台高考新政,深化考试制度的改革,其中的“文理不再分科”尤其引发了诸多热议。其实,在中国古代,各种考试制度改革一直没有断过,先秦时期已有“口试”,西汉时期出现“笔试”、“抽签考试”,唐代开始设“特招”,宋代曾精减“考试科目”,...

历史解密 阅读(67)
唐代科举实行“行卷”制度:写诗可得“附加分”-历史故事

唐代科举实行“行卷”制度:写诗可得“附加分”

唐代的“高考”试卷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但不“弥封”,相反,考官们还会根据他们的推荐人递上来的“行卷”,与“高考”试卷相对照,来检验考生的“综合素质”,决定是不是录取该考生。   所谓“行卷”,就是考生们在考试之前,把平时写的一些最得意的诗...

历史解密 阅读(70)

清代“夹带”现身:解密清代考秀才是如何作弊

现在,有人为了对付考试,想出各种各样的作弊手段。在古代,科举考试是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主要手段,于是,也有人希望走“捷径”。近日,宁波镇海发现了一件罕见的清代乡试作弊时用的物品——夹带。 这件作弊物品其实就是一块宽40厘米、长60厘米的白绫。...

历史解密 阅读(61)
唐代科举曾设童子科:旨在培养少儿后备干部-历史故事

唐代科举曾设童子科:旨在培养少儿后备干部

童子科也可有“猫腻” 唐代科举中,尚有专为早期教育成功者设置的童子科。这是汉魏时期就有的传统,就是12岁以下、至少能背诵一部儒家经典的早慧儿童,可由郡国向中央荐举,经面试合格,授童子郎,就是“少儿后备干部”。 汉顺帝时尚书令左雄倡议将察举孝...

历史解密 阅读(58)
宋代不为人知的一面:科举比唐朝公平 文人有担当-历史故事

宋代不为人知的一面:科举比唐朝公平 文人有担当

  钱钟书曾说: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几个时代一向是相提并论的,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都数得到宋代。启蒙主义思想家严复说:“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则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中国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善为恶姑不具...

历史解密 阅读(64)

解密:清朝末期废除科举为何加速清朝的灭亡?

政见发布了一篇名为《废除科举加速清朝灭亡?》的文章,介绍某篇新鲜出炉的论文。论文关注的虽是清末废除科举这一史学界老话题,然而使用了社会科学的论证方法令人耳目一新。 这篇即将发表在国际顶级经济学期刊Econometrica(《计量经济学》)上...

历史解密 阅读(65)
古代也有袖珍书:名为巾箱本 宋代有考生用其作弊-历史故事

古代也有袖珍书:名为巾箱本 宋代有考生用其作弊

  不知从何时开始流行一种口袋书,在公交车或地铁上,都能见到有人从口袋里掏出开本极小的书认真翻看。其实口袋书并不是现代人独享的出版物,在古代也有类似的袖珍书,名为“巾箱本”。“巾箱”为古人用以装头巾、手帕之类物品而随身携带的小箧,这种袖珍本...

历史解密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