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零记录科举:秦桧竟让9月大孙子当状元
零录取率的考试 公元746年,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初到长安求官,当时唐玄宗正沉湎盛世的繁华和温柔的富贵梦里,已经懒得亲自处理政事,把“外朝”交给李林甫,“内朝”交给高力士。第二年,即公元747年,杜甫等一大批当时杰出的才子参加玄宗为...
零录取率的考试 公元746年,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初到长安求官,当时唐玄宗正沉湎盛世的繁华和温柔的富贵梦里,已经懒得亲自处理政事,把“外朝”交给李林甫,“内朝”交给高力士。第二年,即公元747年,杜甫等一大批当时杰出的才子参加玄宗为...
科举考试,应试者如过江之鲫,然而中榜者寥寥。以光绪九年应会试考生16000多人来看,只“赐陈冕等三百八人进士及第出身有差”,其录取率约为1.9%,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98%的科举考生都成落榜生。 那么,清代如此众多的落榜生除...
科举考试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一种考试制度,它始于隋炀帝大业四年(公元607年),一直沿袭到清光绪31年(1905年),历时1300多年。为了笼络天下士人通过科举考试,踏上仕途为统治者效劳,古代科举制度还组织顺利通过科举考试的士子参加...
在中国古代,由于科举考试成绩与名利、仕途直接挂钩,作弊现象尤为严重。如何确保考试公平,各朝都有一套相应的办法,其中以清朝的考试管理制度最为完备,考场纪律为“史上最严”…… “准考证”上没照片,如何辨识考生? 考试作弊最直接的方式,就...
导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是古代文人最得意的两大乐事。然而,“金榜题名时” 远非“洞房花烛夜”来得容易和轻松。古代文人要想金榜题名,就必须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因此,科举就成为古代大多数文人实现自己理想的唯一途径。 其实说到底...
大凡提及被取消某某考试中第一的资格,人们立刻就会联想到这个人是否作弊了,或是违反了国家政策,或是不符合报考条件什么之类的问题。不然的话,事关一个人的前途命运,谁会开那种玩笑呢? 然而,本文的主人公王安石却一没作弊,二没违反政策,更没什...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客籍人都不享有在当地参加科举考试的权利。结果造成土客籍双方在社会身份、晋升机会上的不平等,而且这种不平等代际遗传。这种歧视政策也酿成了赣南的长期社会冲突。 近日,“异地高考”改革进入快车道。一方面这是为了解决城市新移民的子...
科举考试是封建统治者揽延人才、收买人心的一种手段,在封建社会的几千年历史中对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野无遗贤常常被统治者当作政治清明来炫耀,唐太宗李世民就曾经很得意的看着鱼贯而入的社会俊彦说:天下英雄尽入吾觳。总体来看,科举考试还...
说到隋炀帝,很多人记忆里的应该是个绝对的恶棍。比如:弑父、淫母、杀兄,幽弟,荒淫,残暴等等,反正中文里所有的不好的词安在他身上都没错。 但是,有绝对的白痴,哪有绝对的坏人? 据史书记载,话说独孤皇后那一年死了,隋炀帝表面痛苦嚎啕,痛...
在中国历史上,官宦子弟往往享有不少特权,无论品德优劣,才学高下,仅凭其出身就能跻身仕途,坐致富贵。“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又何止是官二代、官三代呢。因为历朝历代都有荫封入仕的规定,左思所愤慨的“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不合理现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