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子是商朝皇室人员吗?箕子佯狂是怎么回事
Xunzi,真名,Yu Yu是后期王朝的主人,是国王国王的叔叔,皇帝的兄弟,地面被密封。“生意的终结”。姐姐-in -law很生气,这意味着姐姐-in -law散布着她的头发,就像一个疯子一样。商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冷漠。他说服了很多次使用它...
Xunzi,真名,Yu Yu是后期王朝的主人,是国王国王的叔叔,皇帝的兄弟,地面被密封。“生意的终结”。姐姐-in -law很生气,这意味着姐姐-in -law散布着她的头发,就像一个疯子一样。商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冷漠。他说服了很多次使用它...
Xunzi是国王的叔叔。Xunzi说:自从国王的国王登上宝座以来,万王之王开始奢侈。t居住在房屋中。所有分配都被取代。食品用具是由象牙和犀牛角制成的。食物吃了一些遥远的山和Zhenya。这些衣服穿着锦缎和九件沉重的衣服,房子宽广而舒适。我害...
曾国藩,清朝著名的政治家,湘军的开创者和统帅,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一生战绩辉煌。
曾国藩
探究曾国藩的成长历程,就会发现:学到经世致用的本领,是让他脱颖而出,鹤立鸡群,成就非凡一生的坚实基础。
科举考试是通过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及后备人员的制度,自隋唐到清代,历经了1300多年。至清朝,科举考试逐渐僵化,弊端多多,被称为八股取士。八股文专讲形式,远离现实,缺乏实用价值,只能作为博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曾国藩于1838年(道光十八年)考中进士,入翰林院。于是他有了进入官场的敲门砖。--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如果没有进士出身,想爬到显赫的官位,几乎不可能。
科举考试
不过,想要鹤立鸡群,光有进士这个功名,还不行,必须学习经世致用之学。所谓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必须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矛盾,并且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社会问题,从而达到国泰民安的实际效果。曾国藩主要是在岳麓书院学到经世致用的本领的。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湘江西岸风景秀丽的岳麓山东面山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院,被誉为“千年学府”。书院盛行经世致用之风,这正是曾国藩所需要的。1834年(道光十四年)春天,24岁的曾国藩入读岳麓书院。经过一番刻苦攻读后,他当年秋季参加乡试,中第36名举人。
湖南经世派当时名扬全国,影响广泛,代表人物有陶澍、贺长龄、魏源等。陶澍,道光朝重臣,是清代中国经世致用第一人。贺长龄,清朝嘉道年间主政一方的封疆大吏,是经世致用思想的积极倡导者。魏源,清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政治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 的第一批批知识分子中的优秀代表。曾国藩同这些名人颇有渊源,深受他们的熏陶,获益匪浅。
陶澍
“宝剑锋从磨砺出”,天道酬勤,曾国藩用儒家学说(儒家思想具有强烈的经世的传统,非常实用地教导人们如何做人、做事)治军,把湘军打造成一支骁勇善战的的军队,同时也为他自己创下了千秋伟业。而这一切,都归功于经世致用之学。
今天我们跟大家聊一聊明朝被黑得最惨的皇帝,这个皇帝名声不好,宠爱大龄宫女,重用太监,还不爱上班,大家多认为这位仁兄导致了大明朝的灭亡。这位就是明朝的天启皇帝朱由校。
关于这位皇帝有三个黑点是大家熟知的。一是跟自己的奶妈客氏有说不清的关系。这个人十八岁进宫当奶妈,奶的就是当时的朱由校。朱由校十五岁当皇帝,可能断奶比较晚,对这个客氏的感情很深。把这位奶妈封为奉圣夫人。按理说,这种大龄的奶妈,皇帝又不吃奶了,应该请出宫。但是,这位宫女刚走,朱由校就表示自己心窝子疼,没办法,只好把这位客氏又请回来。这位客氏,史书称狠毒残忍,生性淫荡。跟少年皇帝有说不清的关系,而且还善妒。专门欺负宫女,连皇后都敢打压。张皇后怀孕时突然腰痛,客氏安排宫女进宫,给按摩了一下,结果张皇后流产,此后再也没有怀孕。还有两个儿子也没有活过一岁。据说,都是客氏下的手。
朱由校第二大错,当然是重用魏忠贤啦,魏忠贤干的坏事,基本都可以算到朱由校的头上。这跟客氏二人转,把朱由校转晕了。第三个,就是大家广为熟知的木匠活,朱由校爱搞木工,一天拿着刨子做家具,做好了有的自用,有的拿去卖,还能卖到很高的价格,这当然是不务正业。这些都是朱由校的黑点,黑到后面,甚至有人说,朱由校是个文盲,魏忠贤是大文盲,朱皇帝是小文盲,这一对文盲班子治国。是不是这样呢?
有一个记录是这样的:【时逆贤、永贞、元雅、文辅,先将应处应点姓名及应改票帖俱托体乾口奏,曰:“万岁爷,某系门户,该处;某票某字当改。”或从臾先帝,御笔亲改,……逆贤不识字,从来不批文书,不轮流该正,然颇有记性,只在御前赞扬附和,植党徇私,或危言冷语挑激圣怒。】说这些阉党在皇帝身边,把皇帝当扯线公仔使,让皇帝这样批那样批,但毕竟说明皇帝是识字的,是御笔亲改,真正不识字的是魏忠贤。
那为什么说朱由校是文盲呢?这可能跟朱由校的经历有关,他确实没有出阁读书,所谓出阁读书,就是皇子在殿里升座,由大臣亲自指导读书。在明中后期,出阁读书代表着成为了太子。那朱由校是火线上岗,他爹朱常洛只当了一个月皇帝就挂了,自然没办法让儿子出阁读书。但不出阁读书,不代表不读书,只是没有由大臣教而已。等于你没考上清华不代表你没文化。可能因为没有正式出阁读书,所以在大臣的嘴里就变成了文盲了。再看第二条,说朱由校被魏忠贤们控制,让他干嘛就干嘛。
是不是这样的呢?他是不是一个墨线被人弹呢?这里,我们再看一个案例,当年袁崇焕曾经上书,表示只要在关外屯田,就能轻易收拾了后金。他是这样说的:【由此行之,奴子不降,必为臣成擒矣。况厂臣魏忠贤与阁部诸臣,俱一时稷契夔龙之选,臣所遇非偶,故敢卜事之必成】老袁是下军令状啦,顺便把魏忠贤的马屁拍了拍。
那如果是扯线公仔,那直接点头就行了,但是没有,朱由校给了一个批复:【得旨:向以防守方殷,故着从容议行。但向后作何给授,使军民不相妨?作何分拨,使农战不偏废?作何演练,使农隙皆兵?作何更番,使营伍皆农?作何疆理,足以限戎马?作何收保,不致资盗粮?一切事宜,该抚悉心区处具奏。这本内说,奴子不降,必定成擒,诸臣诸不乐闻。以朕计之,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战必能胜,胜无轻谈也。蹈实而做,需时而动。正也,奇在其中矣。该抚饶为之,亦善为之】大家看这个批示就很牛啊,因为他没有被袁崇焕的豪言所迷惑,而是提出了一连串很专业很清醒的问题。你要屯田,可以,但怎么区别军民,怎么让两者共处,具体方法是什么,怎么才能做到又能种田,还能打仗,怎么演练,怎么使农民具有战斗力,怎么轮换,老兵退下来怎么办,马怎么办,这个粮食能不能保证收上来。可以说,这是一个很清楚的问询,表示朱由校绝对不是一个文盲,也不是一个笨蛋,而是一个思路清楚的人。那他在的时候,基本也能平衡住朝中的势力。大家不要被什么阉党啊东林党啊所迷惑,东林党不一定就是好的,阉党也一定就是坏的。他们说穿了,都是皇帝的打工仔。皇帝用谁不用谁,自有自己的主张。而看朱由校的接班人崇祯皇帝,就是文臣最喜欢的皇帝了,一上来就把太监给弄倒了,把权力交给东林党。
如果东林党真是好用,那大明应该繁荣昌盛啊,怎么一下就倒台了呢,而且一倒台,一大半投降的比太监还麻利。而崇祯这个人志大才疏,没培育出自己的心腹,就赵构还有一个秦桧可用啊。崇祯有谁可用,全是糊弄他的。所以,如果朱由校多活二十年,说不定挺过大明最艰难的一段也说不定。最后说一下,朱由校为什么爱搞木匠活,首先要说,人家真不是只干木匠活,人家就是一业余爱好,人家也上班。史书有记:帝好察边情,时令东厂遣人诣关门,具事状奏报,名曰‘较事’人家也是干活,而干点木匠活,实在是解压需要,大家如果干过木匠活,或者干过农活就知道,那其实是一种享受。
它简单纯粹,一锤子是一锤子,一钉子是一钉子,打下去,是对就是对,是错就是错,不像这帮文臣阉党,就一个屁大的事能吵半天。他一天被吵得脑子疼,难免干点体力活。大家看人民的名义了没,里面的高育良,压力大时不就喜欢锄地嘛。
孙膑和庞涓,在历史上是两个十分冲突的人物!他们都师从鬼谷子,本应该是兄弟情深!但却死于对方之手!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且听合成!
战国期间,韩、赵、魏分晋当前,魏国权力在三国中最大!魏惠王为了满意野心!学秦国花了许多钱招贤纳士,厥后来了一个叫庞涓的人,他很有才能,做了魏王的智囊,后由于禽滑厘魏惠王请孙膑下山做了客卿,孙膑十分快乐,他却不知恶梦行将到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本来庞涓心存不良,他怕孙膑日后的位置高于他,就在魏惠王眼前诬害孙膑私通齐国,魏惠王很愤恨,就把孙膑交于庞涓处理,后又借魏惠王的名义实施黥和剔刑,剜掉了孙膑的膝盖骨,又在他脸上刺了字,厥后庞涓的一个部下不忍,就通知孙膑本相,孙膑装疯从魏国逃到齐国,他恨庞涓,做了齐国的智囊,后魏国防御齐国,用计将庞涓引至荒原,魏国兵士被全盘杀掉,庞涓没办法他杀而亡!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经过秦孝公和商鞅的变法,变得十分的强大,到了秦昭王时期,七国除了齐国就几无对手。秦昭王任命白起为将,大败楚、韩、魏,甚至想与同样强大的齐国君主一起称帝,事情就发生在秦昭王时期。
如姬是魏国一位美丽的姑娘,虽然说比不了西施,但也差不了多少。如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宠爱她的父母,可是有一天,如姬出去游玩后回来,发现父母和家人全被杀害了。如姬想报仇,但是作为一个弱女人,要报价谈何容易,必须得先得有钱或者有权,但如姬这两样都没有,正巧在这个时候,当时的魏王正在全国选妃,如姬想都没有,就报了名,就这样,如姬进了宫。
进了宫的如姬,因为漂亮的身材和脸蛋,很快就得到了魏王的独宠,权力和财富都有了,但如姬发现,自己还是找不到杀害父母的凶手。有一天,如姬正在魏王里宫哀声叹气,正巧被一个老宫女看到,老宫女问道:娘娘,您一个人独得大王的宠爱,为什么还不开心啊。
如姬正心烦,看到老宫女跟自己的母亲差不多年纪,心里没来由的感到温暖,于是把自己想替父母报仇,但找不到凶手的事情告诉了老宫女,宫女听完如姬的倾诉,对如姬说:我听说宫外的信陵君门客遍布天下,娘娘何不找他帮忙呢?如姬听宫女说完,像是抓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她开始想办法跟信陵君见面。
如姬找到信陵君后,向他哭诉自己痛苦的经历,一方面如姬是魏王的妃子,另一方面,信陵君也乐于帮人于危难,所以信陵君答应如姬帮她找出凶手,并很快实现了自己的承诺,还把杀人犯交给了如姬,让如姬自己处置,如姬也总算实现自己多年的宿怨,报了父仇。
转眼事情过去了几年,信陵君都忘记了如姬这个人。这一年,秦军攻打赵国,赵王起用老将廉颇,挡住了秦军强大的攻势。眼见进攻无效,秦王只得用计使得赵王换了善守的廉颇,然后秦军一路直下,直接打到了赵国的国都邯郸,最后,秦国大军把邯郸团团围住,想一举消灭赵国和赵王。同为战国四君子的平原君此时正在邯郸城内,而平原君的妻子正是信陵君的姐姐。
深陷重围的平原君只能四外求救,首先想到的当然是自己的妹夫,同为四君子的信陵君,于是,他偷偷地叫自己的一个食客叫来,交给他一封求救信,要他速度送往魏国都城的信陵君府。
信陵君听到姐姐、姐夫被秦军围住,十分的担心,于是立刻进宫求见自己的哥哥魏王,请救魏王出兵救助赵国,魏王一见妹妹被围,也是十分的担心,马上下令魏将军晋鄙带十万魏军赶往邯郸救援。但是命令刚刚下达,秦国的使者就来了,秦使者对魏王说,只要他派兵救援,秦国下一个攻打的国家就是魏国。魏王听到使者的传话,想起秦军的强大,十分的害怕,于是他赶紧再次下达命令,要晋鄙军队在魏赵的边境驻扎,观察战情,等待命令。
时间一点点过去,被围在邯郸城内的平原君眼见城就快要破了,多次派使者往信陵君处催促,要她看在姐姐的情份上,出兵救赵。信陵君也急啊,虽然他是魏王的弟弟,可并不是魏王本人,所以没有权调动魏国的军队。
这个时候,信陵君曾经救过的一个老人,给他提了个建议,要他找如姬帮忙偷出魏王的兵符,然后再用兵符来调动晋鄙的军队。信陵君照做了,如姬因为感恩信陵君帮自己报了父仇,很快地就帮他盗出了魏王的兵符。信陵君用魏王的兵符,调动了魏国的军队,赶往邯郸,和赵国的军队一起,打败了秦军,救了赵国,同时也救了自己的姐姐和姐夫。
君子帮人不求回报,信陵君就是这样的人,但是君子有求于人是,帮他的人也会很多,因为他种了很多因,自然就会结不少果。信陵君帮如姬报了杀父之仇,如姬则以窃虎符救赵还之,善有善报,传为美谈
易牙乃战国时期齐国彭城人,善于烹饪,做菜调味为当世一绝。易牙发明多种烹饪技艺,广为流传,且是第一个开私人饭馆的人,因此历来被厨师们奉为祖师爷。
易牙
由于易牙的烹饪技艺非凡,被举荐入朝作为齐桓公的厨官;齐桓公对于易牙做的美食,非常满意。有一次,齐桓公开玩笑的对易牙说:“爱卿,寡人一生尝遍人间美味,就独独没有尝过人肉的味道,实在是遗憾呀!”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易牙于是将齐桓公说的话牢牢记住。
为了卖弄自己的厨艺之高,更为了讨得齐桓公的欢心,易牙决定做一顿美味的人肉大餐给齐桓公享用。考虑到肉源,易牙想,死囚、平民之肉,未免太下贱,有辱桓公的尊贵。于是他竟然将自己4岁的儿子杀了,用其肉炖了一锅汤,给齐桓公吃。齐桓公喝了肉汤后,觉得鲜嫩无比,之前从未品尝过。就问易牙这是什么肉汤。易牙时下哭泣地说:“主公,此乃臣的儿子之肉,为祈求主公平安无虞,特献此肉。”齐桓公听说后,心中不悦;但是对于易牙的行为,倒是觉得颇为感动,以为易牙爱他胜过爱自己的儿子。
易牙发明了鲁菜
当时管仲身染重症,生命危在旦夕。齐桓公去探望管仲,询问管仲道:“仲父,朝中以后谁可担当相位?”管仲答道:“主公应该最了解臣下的,难道不知道?”齐桓公说:“我欲立鲍叔牙为相如何?”管仲答道:“鲍叔牙实为君子,然而他善恶太过分明,见人之一恶,则永不忘怀;如此般,是不适合为相的。”齐桓公又说:“易牙如何?”管仲说:“易牙此人,为了讨好主公,竟然不惜杀子烹食。这等举动,是没有人性的人才会做的。主公万不可轻信此人,此人得势,必将祸国殃民。还有卫开方十五年不回家,父母病逝也不去尽孝道,也是反人性的,乃是做给主公看的表面功夫。以及竖刁,为了表示对主公的忠心,自行阉割,都是病态的。主公当切记,远离易牙、卫开方、竖刁这三人。”
管仲和齐桓公
不久之后,管仲病逝。齐桓公听从管仲的建议,将易牙、卫开方、竖刁撤职,永不录用。然而三人走后不到三年,齐桓公觉得心中不悦,吃东西也不是滋味。于是又将三人召回宫中。次年,齐桓公病重;易牙、卫开方等人干政,拥立公子无亏,进而迫使太子昭逃往宋国,齐国五公子因此发生内战。易牙等人假传圣旨,堵住宫门,不让任何人进去。后有两个宫女乘人不备,翻墙进入,见到了齐桓公。宫女将易牙等人造反的事情告诉了齐桓公,桓公悔恨无比。齐桓公由于没有吃的东西,最终饿死宫中。
齐桓公
相传易牙干政失败后,返回故乡彭城,一直从事烹饪事业,直至终老。易牙虽然有“杀子以适君”的恶性事件,为后人所唾骂;但是另一方面,他作为厨师的化身,却融入了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之中。
在中国历史上,被权臣玩弄于鼓掌之中的皇帝太多了,他们大都受辱含屈,不敢作声,完全失去了皇帝应有的地位和尊严,说白了就是傀儡皇帝。但是历史上却有一位能够直面敢与权臣较量的傀儡皇帝,骨气十足,结果付出了生命代价,赢得了世人的尊重。此位皇帝到底是谁呢?他就是三国时期魏国的第四任皇帝曹髦。
曹髦(公元241年—公元260年)即魏高贵乡公,字彦士,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是三国时期曹魏的第四任皇帝,公元254年—公元260年在位。后被司马昭的心腹贾充指使成济用戟刺死。
公元254年,曹魏权臣司马师废掉皇帝曹芳,立十四岁的曹髦为帝,改元“正元”。此时的曹髦年少,实权被司马师掌控。次年,司马师病逝,其兄弟司马昭掌权,于是曹髦再度被孤立,仍是一个傀儡小皇帝。曹髦当政期间,司马昭专横跋扈,致使朝政逐渐腐败,国势衰弱,魏国内一片黑暗,时有“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之语。另外司马昭还规定,朝中一切大事都必须由他抉择。这让身为一国之君的曹髦更加愤慨,对司马昭恨之入骨,只是不言于表而已。
曹髦年纪虽小,对自己的处境却有极为清醒的认识。他明白,自己的皇位坐得不会稳固。“曹家班”日薄西山,司马氏随时可能篡魏夺权。他这个皇帝,只不过是司马氏蒙蔽世人的一个幌子罢了。可是,他并不想就这样接受自己的傀儡命运,他是一代枭雄曹操的后代,他的骨子里,没有自甘人下的基因!
此时,一场血战,在曹髦的内心酝酿着。到了公元260年,曹髦20岁那年,暴风雨终于来了。曹髦写了首诗《潜龙》,把自己比作受困的龙,说这条龙正受泥鳅、黄鳝的欺负。
司马昭正准备出兵伐蜀,心腹贾充跑过来劝他:您别伐蜀了,皇帝已经怀疑您了,他写了一首诗,把您比作泥鳅、黄鳝,您要是离朝,他肯定会拆您的后台。司马昭闻之大怒,立马佩剑上殿。曹髦知道来者不善,不卑不亢地起身迎之。群臣见司马昭面带愠色,赶紧拍马屁:“大将军功德显赫,应该加封为晋公。”曹髦紧闭嘴唇,没有吭声。司马昭厉声说:“我们司马家有大功于魏,加封我为晋公,难道你有意见不成?”曹髦面无表情,气愤地哼出一句话来:“大将军开口,谁敢不从?”司马昭讨个没趣,气呼呼地质问曹髦:“你把俺司马氏比作泥鳅、黄鳝,是何道理?”曹髦怒视司马昭,那意思明摆着:这还用问吗?司马昭不便发作,冷笑着退朝了。
曹髦憋着一肚子气回到后宫,心想:司马昭越来越嚣张了,竟敢在大殿上公然指责皇帝!身为君主,却要受大臣的摆布,这皇帝当得有什么意思?不行,我不能再忍了,必须跟司马昭干一仗,不是他死,就是我亡!于是曹髦召来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三人,哭着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朕不能任他羞辱,你们要助我讨伐这个奸贼。”王经一听吓出了一身冷汗,劝曹髦:“司马昭重权在握,内外公卿唯他马首是瞻,陛下您势单力薄,万不可轻举妄动!”曹髦从怀中掏出早已写好的“大字报”掷到地上,说:“是可忍,孰不可忍!朕意已决,虽死何惧?”说完,就去请示皇太后。
王沈、王业见曹髦要动真格的,有些发慌,就对王经说:“皇帝发疯了,咱们可不能跟随他自取灭族之祸,还是赶快到司马大将军那儿自首,争取宽大处理吧。”王经怒而不许,王沈、王业就自己飞奔至大将军府,将皇帝要造反的消息告诉了司马昭。
按下司马昭不表,先说曹髦。他见自己得不到王沈等人的支持,决定单枪匹马讨伐司马昭。于是,中国封建史上最惨烈、最令人目瞪口呆的一幕出现了:20岁的青年皇帝,为了扞卫自己的尊严,带着300多个太监、侍卫,闹哄哄地踏上了讨伐之路。他的对手,是手握千军的司马昭,是曹魏挡也挡不住的衰败命运。
王经匍匐在曹髦的皇辇前,哭着劝皇帝回去。可是,他的眼泪,没能阻挡住曹髦维护自尊的脚步。还没出宫,曹髦就碰上了司马昭派来迎战的千余名禁军。这群禁军以司马昭的爪牙贾充为首,叫喊着朝皇帝扑了过来。曹髦仗剑大喝道:“吾乃天子也!你们突入宫廷,难道是想弑君吗?”
曹髦毕竟是皇帝,士兵们见皇帝动怒了,一时惊慌失措,呆立在那里。司马昭的手下成济问贾充:“这该怎么办?”贾充激他说:“司马公养你何用?正为今日之事也!”那成济是个头脑简单的家伙,抓起长戟就向曹髦冲去。曹髦没料到有人真敢和自己动手,大惊失色,喝道:“匹夫敢无礼乎!”一言未讫,已被成济一戟刺中前胸,跌出皇辇……
曹髦死了,大睁着双眼,怒视着司马氏狰狞的笑脸。那一刻,山河失色,日月无光,整个京城,都在为这位年轻皇帝的死而悲泣……
曹髦不愿做傀儡,不愿重蹈曹芳的下场,而要做一个真正一言九鼎的皇帝,这就决定了他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曹髦最终虽然未获成功,但特别可贵的是,在政治凌辱和死亡威胁下,曹髦没有软弱、屈辱和退让,而是敢于直面,奋起抗争,视死如归。在中国古代有类似遭遇的皇帝群体中,实在不多。
曹髦是壮志未酬的皇帝,更是值得尊敬的斗士。他不愿做傀儡皇帝,更不愿看人脸色和受人摆布。他有一身傲骨,他有刚烈的血性,为了活出帝王的尊严,活出人性的高贵,他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宁愿鸡蛋碰石头,与乱臣贼子司马昭进行了残酷的命运抗争。结果,他赢了,他用壮烈的死亡,赢得了帝王的尊严,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纵观中国2000多年的帝制历史,傀儡皇帝没少上演,但是要说到最有骨气的傀儡皇帝,那就非魏高贵乡公曹髦所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