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为什么20万太平大军却打不过2万湘军?

  为期整整四十六天的李秀成对决曾铁桶的雨花台决战,作为太平天国战史上最经典的阵地大决战,一开打就显得异常激烈而残酷。这是一场力量极为悬殊的对决,曾国荃将要承受来自李秀成的攻击波,而且是一次强过一次的攻击波,才能迈过这道鬼门关。

  整个战役分成四个阶段,期间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一幅扣人心弦的战地画卷,每一次冲锋与防守都是一次你死我活的残酷搏斗。第一阶段为期六天,李秀成强攻,曾国荃死守,这一阶段曾国荃被打得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经过前线观察,李秀成发现曾国荃的布防非常严密,内外两层壕沟,大垒小垒,层层叠叠,互相护卫,根本没有破绽,真不愧“曾铁桶”这个称号!要想有机可乘,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包围对包围,用铁桶对付铁桶,用二十万人将两万人层层围住,再想办法切断粮道,这样一来曾国荃必定死无葬身之地!

  这个方案虽好,但是没有可行性。一来,天王催得很急,严令李秀成尽快赶走曾国荃,不容他慢慢解决;二来,二十万人要想长期围困下去,非得有源源不断的粮草接应才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冬天马上就要来临,二十万人的冬衣还没有着落,这样拖下去也不是办法。看来只有强攻了,凭着强大的兵力优势,李秀成决定重拳出击,用全面进攻让曾国荃顾此失彼,一举摧毁天京城外的湘军。

  1862年10月13日,李秀成发动了第一次全面攻击,打击目标是曾国荃的东西两翼。东翼是曾国荃的主力,西翼是曾国荃的粮道,只要解决其中任何一个,曾国荃就得走人。

  李秀成率军从东西两翼猛攻的时候,曾国荃告诉手下将士让长毛靠近了再打,一来打得更准,二来节约子弹。排炮的威力自然非同小可,李秀成指挥太平军听到炮响就卧倒,等湘军打完了再身前进,但是这种打法说到底吃亏的还是进攻方。损失惨重的李秀成,决定还是在后勤保障上做文章——只要能切断曾国荃的粮道,到时候孤军深入的湘军,根本用不着打,饿都能饿死他!

  1862年10月15日,李秀成发动第二次攻击波,目标锁定湘军西线江心洲。李秀成指挥太平军抄袭江心洲后路,意图切断曾国荃的交通线。曾国荃深知李秀成这招毒辣,赶紧命令湘军连夜开工,加班加点,修筑了十几座营垒,与太平军在洲上对峙,确保粮道通畅。全面进攻打了六天,曾国荃营垒丝毫未动。看来还是低估了湘军的防守能力!全面进攻看来是行不通了,李秀成决定进行第二阶段——重点进攻。

  1862年10月18日,为期六天的重点进攻开始打响,李秀成决定使出杀手锏,集中全军的洋枪洋炮,重点打击湘军东路曾国荃主力。李秀成长期在苏南与洋人打仗,缴获了不少现代化的武器,这次李秀成把自己的家底全带到天京来了,洋枪有两万多杆,还有不少开花大炮。李秀成心想,这回总够曾国荃喝一壶的了!

  湘军的装备比清军的先进,早在打下安庆之后曾国藩就奏请朝廷,批准开办了中国近代史第一座现代化的军工厂——安庆内军械所——用来装备湘军,加强攻击火力。

  曾国荃的部队虽然配备了不少洋枪洋炮,但与李秀成比起来却也显得有些寒酸。李秀成凭着炮火优势,指挥太平军向湘军发起猛烈冲锋。曾国荃深知洋枪洋炮的厉害,不敢出来应战,只是命令兵将死守阵地,投掷火球、施放枪炮,拼命抵抗。这种打法之下双方虽然伤亡都很惨重,但是战事仍在激烈地进行。

  1862年10月22日,李秀成继续加强攻击力。太平军将士在炮火支援和掩护下,用木板顶在头上,弯腰迂回前进,躲避湘军枪弹,齐声呐喊,冲到壕前,用草把填壕,试图冲进湘军阵地展开肉搏战。曾国荃见李秀成要玩命,大叫不好,一旦太平军突破壕沟,杀将进来,自己这点兵力肯定全部都得报销。

  “兄弟们,跟我上!”曾国荃脱掉外套,冲到壕前,亲自督战,鼓舞士气,拼死挡住太平军前所未有的强大攻势。战火无情,枪炮无眼。正在督战的曾国荃只见左脸一热,随即嘴角一阵甜味,还夹杂着淡淡的咸味。鲜血和着尘土,沾满了曾国荃的面颊,他用手一抹一甩,用湘乡话狠狠地骂了一句,继续组织将士还击。统帅都上来了,挂了彩都不下火线,你看他都被毁容了,可还是那么淡定沉着,咱们岂能做孬种!湘军将士在曾国荃的感染下,虽然眼看自己身边的战友一个一个倒下,却并没有胆怯退缩,反而越战越勇,终于没有让太平军越壕沟一步。

  经过一天的激战,曾国荃部伤亡惨重,简单处理一下被弹片划伤的口子后,他带着各营营官,逐营视察安慰,激励士气,安排加固工事,补充弹药。战斗还没有结束,明天还得继续。曾国荃知道,残酷的对决才刚刚开始,后续的战事将会越来越残酷而艰难,现在唯一的出路除了坚守,还是坚守!

  1862年10月23日,雨花台之战开始进入白热化的第三阶段,为期十一天的战斗开始呈现出立体作战的特征,这是整个战役的高潮部分,也是整个雨花台战役打得最艰苦最惨烈的阶段。

  经过一夜的短暂休整,曾国荃带领湘军重新回到战斗岗位,准备迎接新一天的考验。今天应该会温柔一些吧,曾国荃心想,刚刚狠命对干了一天,总该缓口气了吧!曾国荃很快就知道自己有点自作多情。太平军的攻势不但没有变得温柔,反而更加狂野。看你曾铁桶能撑多久!李秀成决定加大力度,打烂曾国荃这个铁桶。就在战事逐渐升温的紧要关头,侍王李世贤带领三四万生力军,也从浙江赶来为李秀成助战。

  兵力上进一步占据优势的李秀成,再次指挥太平军掀起了第一次进攻高潮,他一边加大正面攻击力度,一边趁着湘军注意力被地面部队吸引的机会,开始玩起了地道战。曾国荃见太平军四处挖地道,担心防不胜防,便在壕沟围墙内再挖一道壕沟,再砌一道围墙。

  这个办法只能用一个办法来归纳它:绝!就算太平军的土营将士,能够洞穿第一道壕沟和围墙,也不可能再有力气穿越第二道防线。

  1862年10月26日,为了进一步麻痹曾国荃,李秀成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命令木匠衙赶制大批木箱。木匠们很是纳闷:打仗要木箱子干吗?给曾妖头做棺材吗?小了点吧,要不要加大尺寸?

  李秀成笑道:这个嘛,本王自有妙用!这个小木箱,就是曾九妖头的棺材!小是小了点儿,不过,等把他炸碎了,也就能凑合着用了!李秀成指挥太平军将士,每人带着一个装满土的木箱,冲到湘军壕边,垒成一条木箱墙,作为临时的掩体。既然地面不行,那就从地下过去吧!接下来李秀成开始表演“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偷偷在木箱砌成的墙体下面开挖地道。这种小儿科的土方作业,岂能忽悠得了工民建专家曾铁桶?

  面对李秀成的上下两层的立体攻击,曾国荃只好两头应付,一面组织兵力开展地面阻击,一面挑选精锐破坏太平军的地道,太平军的地道战算是废了。曾铁桶不愧是曾铁桶,李秀成不禁暗叹。

  激烈的战斗已经进行了整整一天,太平军的攻势终于慢慢地松懈了下来。可是曾国荃却丝毫没有松懈下来的迹象,湘军的防守依然非常顽强,已经进入状态的他决定来一个反守为攻,他不是一个甘心挨打的主儿。

  有一种将领当他身陷险境,面对强大的敌人的时候只会一味防守,而另一种将领却会在看似完全劣势的被动局面之中,敏锐地察觉到敌人的弱点并寻机给予对手狠狠一击。

  曾国荃显然不是被动防守型,他属于防守反击型。一直被太平军打得喘不过气来的曾国荃,一旦发现太平军西线营盘有所松懈,又岂能放过这样的大好时机?

  1862年10月27日,基本没有还手之力的他竟然还组织了三支冲锋队,向太平军西线营盘发动突然袭击。太平军猝不及防,十二座营盘被湘军冲破,死伤惨重。

  曾国荃虽然获得小胜,但并没有从根本扭转被动挨打的局面,在接下来的八天里,李秀成将兵力进一步集结到东路,再次加大攻击力度。

  曾国荃依然兵来将挡,虽然挡住了太平军一次又一次的冲锋,却也已经感觉精疲力竭,撑不下去了!曾国荃想到了放弃,还是撤退吧,犯不着把命送在这儿!就在曾国荃开始打退堂鼓的时候,意外情况发生了,曾国藩千方百计从上游和江北抽调的三千援军终于抵达雨花台前线!

  曾国荃再次打消了撤退的念头,他长期紧绷的神经此时虽然稍稍有所放松,但是并不敢完全懈怠。因为他知道地道战并没有结束,指不定什么时候壕沟后面的围墙就会被长毛轰开。

  1862年11月3日,李秀成攻击波的第二次高潮开始。在前敌总司令李秀成的亲自指挥下,湘军壕墙被太平军土营的火药炸开了两个缺口,太平军将士闻声而动,在一排又一排的炮火支援下,他们一边呼啸呐喊,一边冲向湘军阵地。

  眼看太平军就要冲进缺口,李秀成喜出望外,可就在这个千钧一发的时候,只见曾国荃又带着大批湘军突然杀到,在缺口处用枪炮猛烈回击太平军。由于挨得太近,湘军的武器杀伤力达到了极限。在湘军杀伤力最大化的打击下,太平军即使付出了惨重代价,还是没能冲破湘军防线杀进缺口。

  李秀成眼看机会难得,继续组织太平军精锐连续发动了五六次强力冲锋,但是都被湘军挡在了缺口之外。

  雨花台阵地依旧牢牢控制在曾国荃手里,李秀成精心策划、为期十一天的立体(地面、地下)进攻没能攻破湘军阵地而最终宣告破产。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整整打了二十三天,太平军也累得差不多了,李秀成已经没有太多生力军能够再次发动对曾国荃的大规模强攻。在接来的第二个二十三天里,天京会战将进入第四阶段,此时李秀成攻势屡屡受挫,已是强弩之末,曾国荃开始扭转被动局面,进入局部反攻的有利时期。

  湘军由于后勤补给线一直没有受到致命破坏,后方接济源源不断地送到前线,曾国荃越打越来精神。李秀成原本派了陈坤书负责断了湘军的粮道,可是没想到他在金柱关一带被彭玉麟水师打得节节败退,未能实现既定作战目标,所以曾国荃一直能够通过水路得到曾国藩为他筹集的粮草和弹药,与李秀成在阵地上顽强地打消耗战。

  李秀成不想再与湘军正面冲突,这种人海战术伤亡太重,再这么打下去,自己这点家底弄不好都得在这个鬼地方赔个精光。在李秀成以奇制胜原则的指导下,第三阶段太平军努力的重点是地道战。地道战本来是太平军的拿手好戏,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太平军的地道已经挖得非常专业,可是碰上了湘军,竟然占不到丝毫便宜。

  太平军挖地道有两个特点:一是暗中作业,二是广种薄收。地道要想不被湘军破坏,当然挖得越隐蔽越好,太平军开挖的洞口,一般都选在离湘军很远的偏僻处,并且在挖地道的同时,利用地面炮兵部队进行掩护,让湘军的听地法失去用武之地。

  太平军土营的专业土方作业,依然没有骗过精明的曾国荃。他的应对办法很简单,太平军挖,他也来挖。太平军挖得多,他也挖得多。这就叫针尖对麦芒,地道对地道。

  1862年11月5日,湘军中有个叫做刘南云的将领,终于第一个挖穿了太平军的地道,与太平军在地道里狭路相逢。

  狭路相逢勇者胜,相期不如偶遇,湘军和太平军在地道里不期而遇,当即就在地道里打得你死我活。

  有了刘南云这个成功的案例后,曾国荃就命令湘军成天到处转悠,到处开挖地道,竟然把太平军挖的绝大部分地道都挖穿了。挖穿之后,湘军根本就不管什么环保问题了,拼了命地往里面又是熏烟,又是灌脏水。这些招数恐怕连老鼠都吃不消,更何况太平军?结果很多地道都是半途而废,成了烂尾工程。

  李秀成趁着地道战激烈进行的时候,指挥地面部队同时向壕沟发起了猛烈冲锋,战事在地面地下同时展开,形成一道独特的战地风景线。人多势众的太平军在地面战中依然占据着优势,可有时候意外情况的出现也能改变历史的进程。就在太平军快要越壕而过的时候,突然天降大雨,太平军枪炮一下子全变成了哑巴,只好退出战斗,功败垂成。

  随着地道战的破产,太平军的攻势也渐趋衰竭。经受了各种危险考验的湘军,反而越战越勇,竟然寻找机会,开始主动出击。在湘军小规模的反攻下,太平军的地道还没能靠近湘军壕沟,就被湘军破坏。正在作业的太平军土营士兵,有很多当即就被湘军杀死在工作岗位之上。曾国荃甚至还指挥湘军,对太平军的营盘发动突然袭击,摧毁了太平军靠近阵地的几处营垒。

  李秀成心里开始打鼓了,打了四十多天,该想的办法都想了,能用的办法都用了,部队死伤近万,弹药耗费无数,粮草已经不多,冬天眼看也就要来临,战士们还穿着单衣,整天打哆嗦。李秀成不想再耗下去了,自己手头的这点兵力可是太平天国最后的主力兵团,要是拼光了,别说天京,恐怕天国都救不了。

  曾国荃这种打不垮打不烂的人,犯不着跟他较劲死磕!

  1862年11月26日,天京会战的第四十六天,李秀成以进为退,向曾国荃发动了最后一次强攻,随后命令部队全部撤出战斗。

  尽管李秀成的撤退布置周密,可还是让曾国荃抓住机会打了一个漂亮的防守反击。原来早在11月25日,曾国荃就得到了李秀成即将撤退的情报,已经做好了偷袭的准备,结果果然顺利得手,被他摧毁了太平军十几座营盘。

  曾国荃此时的心情其实是很矛盾。他一方面巴不得李秀成早点离开,这四十六天里他已经彻底领教了什么叫做危险,湘军死伤五千,战斗力已经到了极限,他也再没有力气玩下去了。但是另一方面,他又不甘心就这么让李秀成走了。血债必须血偿!这血海深仇,这刻骨之痛,岂能就这么一走了之?可是现在我也累了!真的累了!还是先歇口气吧。

  曾国荃掩埋了兄弟的尸体,洗掉阵地上的血迹,重新修筑防御工事,等待着再次发动进攻的那一天。筋疲力尽的曾国荃,因为手下将士伤亡惨重,所以心情很是低落,但他坚信为了总攻的那一天,这四十六天艰苦卓绝的防守是值得的。

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历史故事 » 揭秘:为什么20万太平大军却打不过2万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