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宋代的花石纲:宋代行贿为什么用太湖石?

  奇石、美石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欣赏把玩的重要对象。因为石之美的抽象与空灵与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精神相契合,所以很多文人士大夫都爱石成癖。石头的审美是以“瘦、透、漏、皱、丑”为主要标准,也就是石头之美在于其体态苗条、纹理贯通,石头上要满布大孔小孔,上下贯穿、四面玲珑,并且石头的表面要有凹凸的褶皱,特别是石之美在丑中见出,丑到极点也就美到极点。清代文艺理论家刘熙载曾经在《艺概》中指出“怪石之丑为美,丑到极处就是美到极处”。

  在中国的欣赏用石中,太湖石是其中的精品。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因产于太湖而得名,是我国古代著名四大玩石之一。太湖石的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通灵剔透,最能体现“瘦、透、漏、皱、丑”之美。太湖石以白石为多,少有青黑石、黄石,尤其黄色的更为稀少,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据北宋人陶穀所作的《清异录》记载,唐代就开始盛行玩赏太湖石。唐代身居相位之尊的牛僧孺就是一个酷爱收藏太湖石的人。他在府第归仁里和南郭的别墅收藏太湖石极富,白居易称他“休息之时,与石为伍”,甚至到了“待之如宾友,亲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石,爱之如儿孙”的地步,可见其爱石之深。白居易曾写有《太湖石记》专门描述太湖石。南宋时期杜绾作的《云林石谱》中对太湖石也专门有记载。

  宋徽宗对太湖石的喜爱更是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他把天下有名的美石奇石编入“花石纲”运送到北宋都城开封,供他玩赏,给当时的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灾难。当时运送太湖石的船只日夜不绝,为了使较大的石头能顺利通过,经常要拆毁桥梁或者城郭。可以说,“花石纲”的运送是导致北宋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当时皇帝、官僚士大夫及文人雅士均喜爱奇石,太湖石又是石中极品,以至影响到当时的社会风气,行贿送礼也喜欢用太湖石。

  北宋运送花木为什么称作“花石纲”呢?

  “花石纲”是导致北宋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时运送花木的方法为什么称为“花石纲”呢?这与宋代的运输管理方式有关。

  纲是一种运输货物的组织编制。北宋时期,全国各地的货物,往首都开封运送,都要编成一组一组的,往往以同类物资编组,一组就称为一纲。这种成批运输货物的方法,称为“纲运”。如当时把运牛的叫牛纲,运马的叫马纲,运粮的叫粮纲。官府以纲作为计量单位,制订有关纲运的各种法令,其中包括对押纲人员的奖惩。

  由于纲运的物资庞杂,装载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散装的物品如米盐茶等需要进行包装,或装袋、或装箱等。有的物品则不需另行包装如马、牛、羊等。这些物品都各以不同的计量标准分纲运发。分纲标准因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是一般米以一万石为一纲,铜钱以两万贯为一纲,盐以十五万至二十五万斤为一纲,马则以三十或五十匹为一纲。宋朝初年为确保各类纲运物资装发数量与质量,收装时,需由地方官吏交互点实后加上封记,交付管押吏员上京。同时还需要向三司等中央相关主管机关申明品质状况。

  通过纲运进行运输的时候,还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水路纲运由起发地至京城有千里者,需要八十天一运,一年可以运三至四次。在运输途中没有原因不能随意停留,一个地方最多只能停留五天。所经过的地方还有各种管理机构审查物资有没有缺少,纲船有没有丢失等问题。海道纲运,北宋时很少使用,因此不规定固定的起运日期,而到南宋以后,海运已成定制,于是设立程限。如福建市舶司所发纲运,需要在两个月之内运到临安。陆路纲运在沿路递铺置铺历,如果有官物到铺,必须由管押人亲自登录到铺的时间、管押官员的姓名、所押官物是何物以及士兵、车辆的数量和应该送到的地点等资料。

  纲运是宋朝时主要的运送物资方式,并且这种运输方式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相当科学的。

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历史故事 » 解密宋代的花石纲:宋代行贿为什么用太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