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斯大林格勒战中德国为何大败?

导读: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时期欧洲战场的重要转折点,在此之前德国所向披靡霸占西欧的大部分领土。那么所向披靡的德国为何在此次大战中惨败呢?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被誉为二战经典的转折之战,此战役以德军失败而宣告结束,德军损失150万人,从而迫使希特勒转入战略防御。因此,斯大林格勒会战也就成了苏德战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性转折点。

  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失败,除了战略企图与实力相脱节,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兵力部署分散,形不成进攻重点;战线太长,后勤供应困难等主要原因外,临阵换将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致命伤。

  “临阵换将乃兵家之大忌”。孙子在《计篇》中提出了著名的“五事”,其中“将”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还提出“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对于斯大林和希特勒来说,斯大林格勒战役都是事关成败的关键一战,而双方的将领则是关键的关键。

  当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的前锋逼进沃罗涅日时,希特勒突然改变了计划,决定不占领该城,而包克元帅却想占领沃罗涅日,以彻底歼灭该地域内的苏布良斯克方面军主力。这使希特勒大为恼怒,当即撤销了包克元帅的B集团军群司令之职,由第2集团军司令魏克斯上将接任。

  当A集团军群司令利斯特元帅拿下油田进展缓慢时,希特勒免去利斯特元帅的A集团军群司令的职务,由第1装甲集团军司令克莱斯特上将接任。克莱斯特上任后,虽然竭尽全力,也无法再前进一步,因为冲击力丧失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燃油。当德国陆军参谋总长弗朗兹·哈尔德表示忧虑和异议,认为斯大林格勒是不可陷入的,力主放弃这个作战计划并向西撤退时,希特勒免去了哈尔德陆军总参谋长的职务,任命原驻法国的德军总司令库尔特·蔡茨勒上将为新一任陆军总参谋长。

  当苏军在不断加强对斯大林格勒的包围圈时,希特勒下令将曼施泰因元帅的第11集团军扩建为顿河集团军群,由曼施泰因元帅任司令,并把保卢斯第6集团军、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和罗马利亚第3、第4集团军交与他指挥。而曼施泰因没有回天之力,代号为“冬季风暴”的反攻宣告失败。

  当第6集团军面临全军覆灭时,希特勒授予保卢斯德国陆军元帅节杖,以鼓励其继续抵抗下去。他说:“在德国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元帅被生俘的。”希特勒希望保卢斯能够战斗到底或自杀殉国。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保卢斯最终还是选择了投降。

  而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胜利,显示了苏军指挥员较高的军事才能。鉴于斯大林格勒异常严峻的形势,斯大林任命朱可夫为最高副统帅。谙熟兵法的朱可夫的谋略是将德军继续牵制在城内,然后通过“避实就虚”,打击德军虚弱的外侧,从而将德军包围在斯大林格勒市区。

  当然,气候因素、战术、物资都是德国大战失利的原因所在,德国还没有应对持久战、巷战的经验。

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历史故事 » 揭秘:斯大林格勒战中德国为何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