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诗人李白朝辞白帝后究竟去了哪里?

  李白《早发白帝城》诗里说“千里江陵一日还”,如果以为他真是一天的功夫就回到了江陵,那显然是把浪漫当现实了。实际上,他不可能当天就穿过三峡到达江陵,而且江陵也并非李白所要到达的目的地。所谓“还”,只不过是指路程的来回而已。

  那么李白当时实际行程究竟是怎样的呢?从白帝城放舟顺水下三峡当然是很快的,但是再快,当时的船只也不可能一天之内就飘过万重峡山、冲浪满是急流险滩的700里峡江。诗里说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那只是极力表达他从此把悲惨冤屈的遭遇抛在了后头的心境,是一种精神飞越。李白本是参与永王平乱,却遭到登基后的肃王的镇压,他是在那场皇位争夺中不明就里蒙受冤屈而被捕入狱的。他在流放途中遇到大赦,重获自由之身当然意外欣喜,所以用那样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轻快之情。

  我们虽然无从确定当时李白在三峡中实际上花费了几天时间,但他有一首诗却明确记载出了西陵峡之后,再从荆门到江陵那一天时间的见闻,这就足以说明他并不是朝辞白帝后当天就到达江陵的。

  他这首诗题名《荆门浮舟望蜀江》。百度里注释翻译这首诗以为荆门就在江陵所在的荆州地面,那是搞错了,其实荆门离江陵还有100多里水路。荆门的地理位置在西陵峡口60多里外的宜都县境,是由江南的荆门山和江北的虎牙滩对峙而成的一道天然雄关,《水经注》里说荆门是“楚之西塞”。在汉代以前,这里确实是兵家必争之地,最著名者,东汉刘秀火攻西蜀公孙述封江铁链的战事就发生在此地。但是到了唐代以后,人们大多就只把荆门视为出三峡进入楚地的地理标志。所以许多唐诗里都提到荆门,杜甫有“群山万壑赴荆门”之说,李白自己年青时“仗剑离国”,也曾在这里唱道“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那么现在李白出峡之后又到了荆门,次日由此浮舟东去。为了纪念家乡,他把这一带也称为蜀江。那天他的心情更加开朗,满以为自己的命运从此一片光明,有如“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竟然一路放歌沿江的春光美景。他看到丽日当空,白云飘飘,江上绿波荡漾,岸边雪照沙雁,还有山谷里花飞莺舞。就在他观赏咏哦之际,不觉行船已经绕过了芳洲,迎面又是碧树茂林。当暮色降临的时候,江浦上夕烟袅袅,水天之际一轮明月已然升起,他就在烟波江上扬帆而行。

  这是李白朝辞白帝后最美好的一段行程!而且我要强调的是,李白当日的经过,正是我家乡宜都、枝江一带唐代时的春光。读李白的这些诗句,我感到特别亲切,它让我仿佛穿越时光隧道,亲眼看到了那时的山川日月、风物人情。诗人用彩笔绘的这个光昌流丽的春天,它属于我的家乡。

  这也是李白的人生晚年最美好的一段行程,此后他再也没有遇到这样明媚的春天,这位天真烂漫的诗人流放遇赦的欣喜之情很快就被霜风冷雨浇灭了。那天晚上,李白虽然感觉到“江陵识遥火,应到渚宫城”,但他并没有在此上岸,而是随着行船到了江夏,投靠友人逗留了一阵,然后他又漫无目的地在江湖上飘泊,穷愁潦倒,直到六十二岁时病死于当涂。因此可以说,李白的诗魂朝辞白帝彩云间,然后就飘到了荆门渡外的春江花月里,而且就埋在了那个春天里。

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历史故事 » 解密:诗人李白朝辞白帝后究竟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