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三国两个出色谋臣:其中一个竟把自己玩死

  曹操伐刘备的路上,评价他手下两个谋臣:程昱有智谋,荀彧有见识。那么许攸这个人,不仅有智谋,而且有见识。

1_副本.jpg

  许攸有智谋。如果袁绍能听取许攸的建议,趁曹操伐刘备的时候攻打许昌,那就根本不可能有官渡之战。官渡之初,如果袁绍听许攸的,直接大军压上,碾也把曹操碾死了,又怎么会中曹操的圈套,首战失利。许攸在首战失利的情况下,亲身探营,仅凭蛛丝马迹抓住信使,从而探明曹操大军粮草危机,可见聪明过人,深通兵法。如果袁绍能继续信任许攸,那官渡之战的结果必将改写。而曹操正是听取了许攸的建议,才最终取得了官渡之战的决定性胜利。

  许攸的见识也不下荀彧。他也曾建议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能看到当时实力相差甚远的曹操才是袁绍的心腹大患,力劝袁绍帮助当时实力尚弱的刘备抗击曹操。他同样也看到了刘备的大志与潜力,因而一句话就能救下悬崖上想要自杀的刘备,并试图阻止袁绍放走刘备。

  最后虽然还是放走了刘备,还是因为袁绍与刘备共同的敌人是曹操,刘备可以联合刘表共拒曹操。 不过,许攸势必不得好死。袁绍那里容不下他,曹操那里也容不下他,因为他的小人心性。这里的“小人”或者改为“小孩”更好些,这个许攸说话做事就像是个没长大的孩子。

2_副本.jpg

  小孩子心直口快,该说不该说的,想到什么说什么,不顾场合对象。这个许攸说话着实尖刻,曹操借口报父仇进攻徐州,徐州牧陶谦派儿子来向袁绍求救,袁绍不肯救,许攸还说了一箩筐讥讽的话,人家正在生死关头,许攸不厚道。 小人的特点就是“近则不逊远则怨”,只要袁绍不听许攸的建议,也不管眼前有人没人,许攸立刻就“庸主庸主”的抱怨。刘备还以为许攸有了外心,因此邀许攸一起去投刘表呢。

  许攸气急了甚至唯恐袁绍听不见,大叫大嚷,惹来一顿打也要先泻了心头火。亏的他与袁绍从小一起长大,袁绍其实并不真恼他,这主臣二人倒像是打闹玩耍,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袁绍若信任他,他又要得意洋洋,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立刻作践起别人来,也难怪田丰看不惯他。官渡之战后,他自忖立了大功,与曹操也是从小相识,自然更加骄狂,张嘴闭嘴“阿瞒阿瞒”,这在别人眼里简直不可思议,在他倒是自然而然。只可惜袁绍曹操都已是争天下的诸侯,即便是这两人不与他计较,阵营中的其他人也是断不能容他这样放肆下去的。所以田丰容不得他,许褚更要杀他。

  徐庶为什么就不能重回刘备那里呢!曹操虽然把他骗了去,又没有绑住他, 谦谦君子,徐庶从来就没有觉得自己才高八斗过,不管刘备怎么夸他,他总是非常谦逊。也难怪,他总拿自己与孔明比。

9273b73d232143898a75cda7c7bd17cd_th.jpg

  君子遇到事情总会寻自己的错处,不会怪罪他人。徐庶很慎重地选择自己的主公,就是因为他不想朝秦暮楚。没有遇到刘备之前,刘表招他,他悄悄去荆州了解刘表其人,发现刘表“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就连夜离开荆州。在荆州遇到刘备,试探刘备,发现刘备其人确实是个仁义君主,才肯辅佐刘备。这样一个重仁义的谦谦君子,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弃刘而去,对刘备来说,他可谓不忠。

  母亲因他不忠自缢身亡,他应该深怪自己不孝。他恨自己应该甚于恨曹操。曹操虽然把他诳了来,却善待了他母亲,又令曹仁等候了他三日,待他也可谓不薄,他既然已经弃刘投曹,如果再弃曹操而去,那是双重不忠。刘备是他的第一位主公,他在进曹营之前既已答应刘备不为曹操设一谋,那么他留在曹营,就是忠于曹操,他谨守了对刘备的承诺,也是对刘备尽了忠。 难怪,君子有时在别人眼里,太“迂”。

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历史故事 » 解密三国两个出色谋臣:其中一个竟把自己玩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