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刘备为何要选诸葛亮作为政治接班人?

  刘备政治生涯的前半期颠沛流徙,没有固定的据点。难得的是有一群忠心耿耿的人才始终聚集在他的周围。这群人就包括关羽、张飞、简雍、糜竺、糜芳、赵云等人。他们来自北方各地,组成了蜀汉政权的原从派系。但是这一派系人数有限,掌握的军队和政权也非常有限。到章武三年,赵云是原从派系中硕果仅存的“大佬”,他率领的江州军也是原从派系掌握的主力军队。刘备得到新野,不仅获得了发展的据点,也获得了与荆州世族增进关系的据点。

  荆州大世族势力有蒯家、蔡家、庞家、黄家、马家、习家等,刘备最终取得了多数本地地主的支持,庞德公、庞统、马良、马谡、黄忠、伊籍、诸葛亮、张南、冯习等人都投入了刘备阵营。这些人人多势众,组成了作为蜀汉政权支柱的荆州派系。荆州派系支持刘备进取四川,在关羽失荆州后则支持刘备攻吴。四川的多数世族在刘备执政后,也都转而支持蜀汉政权。法正、张松、孟达、黄权、刘巴、李严、吴懿等人组成了四川派系。 刘备托孤之时必须取得控制军队和政权多数的荆州派系的支持。首先,诸葛亮是荆州派系的核心人物之一,符合这个最重要的要求。

  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是刘表的旧友;沔南名士黄承彦是他的岳父;原在荆州主掌行政的蒯家是诸葛亮大姐的婆家;掌握军权的蔡瑁是他的妻舅;庞家是诸葛二姐的婆家。通过这些直接关系的转折,诸葛亮又和马家、习家等搭上了关系。诸葛亮绝不是什么“躬耕南阳的布衣”,而是荆州派系关系网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棋子”。

  其次,诸葛亮是战后人才凋敝的蜀汉政权中声望、功绩最高者。刘备东征之前,庞统、法正、关羽、张飞、黄忠就已经先后亡故。东征失败,张南、冯习战死,马良遇害,黄权被迫投降魏国。战后声望和资历甚高的司徒许靖、尚书令刘巴以及骠骑将军、凉州牧马超和刘备的妻舅、安汉将军糜竺相继去世。蜀国已经没有人能在功劳和名望上与时任丞相的诸葛亮相匹敌了。 所以刘备面临的不是挑选谁为“辅命大臣”的问题,而是如何让这个人尽心选辅助幼儿、延续政权的问题。

  正史的说法是刘备以情动人。他一方面告诫儿子对诸葛亮要“以父事之”,要像对父亲一样尊重诸葛亮,听从诸葛亮;另一方面,他又当众大大夸了诸葛亮一番(顺便贬低了老敌手曹操的儿子一番),推心置腹地说如果刘禅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刘禅实在不成器,你就取而代之吧。

  诸葛亮感激涕零,当场表示要忠心事主。 不管刘备是真心还是假意,白帝托孤都是以退为进的成功战略。日后的政治发展都证明刘备对刘禅的判断、对未来的把握是正确的。刘备“诚心诚意,举国相托”;而诸葛亮“忠心为国,鞠躬尽瘁”,树立了千古明君忠臣的典范。

  可见,刘备把国家交与诸葛亮是经过慎重考虑的,他清楚的知道,刘禅年幼,他死后肯定不能驾驭群臣,只能依靠大臣辅佐。而诸葛亮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历史故事 » 揭秘:刘备为何要选诸葛亮作为政治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