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历史神人:诸葛亮真实能耐究竟有多大?

  赤壁之战、草船借箭都是东吴人干的,那么历史神人诸葛亮的真实能耐究竟有多大呢?

  诸葛亮是个口才极佳、但是尖酸刻薄的人。他不仅有舌战群儒这样的光辉业绩,还曾经在两军阵前直接骂死老王朗。王朗想凭三寸不烂之舌,两行伶俐之齿,说服诸葛亮降曹魏。这老头以为自己有能耐,他没想到诸葛亮嘴皮子比他利落多了。他上来还没说话,诸葛亮先把话递过来了——“你这苍髯老贼,皓首匹夫”。王朗一口痰上来,给憋住了。诸葛亮又骂他,他一口气上不来了。当时老头一着急从马上掉下来,死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诸葛亮的口才和他的尖酸刻薄。

  诸葛亮不光是个最佳辩手,同时还是一个好演员。大家还记得诸葛亮三气周瑜吧。当然三气周瑜也不是诸葛亮干的,但是柴桑吊孝确实是诸葛亮所为。周瑜死了之后,刘备派诸葛亮去柴桑吊孝。柴桑是现在的九江,汉代时候叫柴桑。诸葛亮一进来就开始哭,“失哉公瑾,痛哉公瑾”。诸葛亮掉眼泪,都没用辣椒水,这就说明诸葛亮是个演技派的好演员。

  诸葛亮有着很强的权力欲,有些好大喜功,不够审时度势,略微显得贪图虚荣。他在《出表》里说:“自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庶竭驽钝,攘除奸雄,恢复汉室。”

  当时蜀在三国里国力是最弱的。你看《出师表》一开头就写道:“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按道理说,既然国力不行,到了生死关头,你赶紧关起门来,好好发展自己经济,诸葛亮反而大动刀兵,六出祁山,九伐中原,要跟曹魏争天下正统。最后蜀中国力越来越弱,等诸葛亮一死,姜维一个人根本撑不住。

  这和诸葛亮竭泽而渔、焚林而猎、杀鸡取卵有直接关系。你看成都武侯祠,上面有副对联写得非常好。上联叫“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下联叫“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就是说你得审时度势。有人说诸葛亮对待下边人太严厉了,一点也不宽容,但是这副对联的作者告诉大家,无论是宽还是严,前提是得审时度势。面对当时天下的情况,蜀国宜自保,宜发展经济,励精图治,而不是主动去攻打别人。国力耗到这程度,诸葛亮为什么还要打呢?因为他知道自己身体快不行了,他想在活着的时候建功立业。这不是为了蜀国,而是为了个人的千秋功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诸葛亮有点自私,图自己虚名。

  提到国军悍将卫立煌,大家一般会想到两个事情,一个是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战场上与林彪的对决,另一个则是抗战时期血战日寇的“忻口会战”。

  看卫立煌的照片,你会发现,他的气质与其他的国军悍将不太一样。与杜聿明等将领鲜明的军人气质相比,卫立煌更像个大老粗。但就是这个大老粗,被日本人称为“支那虎将”,被美国人称为“常胜将军”。

  抗战全面爆发后,卫立煌被蒋介石任命为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由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也属于第二战区的军队序列,所以,借着去洛阳开会的机会,卫立煌取道陕北,对延安做了短暂的参观。这也是唯一一位参观过延安的战区司令长官。

  在延安,身为长官的卫立煌受到了热烈欢迎。毛主席亲自致欢迎词,并与卫立煌相谈甚欢。在延安,卫立煌亲眼目睹了八路军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并对八路军在敌后的抗战做了很高的评价。

  因为时间关系,卫立煌仅仅在延安待了一天时间,第二天就离开了。离开时,毛主席派人将他送出了30里路。

  在卫立煌的延安之行中,有一个小插曲。

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历史故事 » 揭秘历史神人:诸葛亮真实能耐究竟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