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林则徐和光绪帝竟同出师门为一个老师

  绪帝的老师翁同龢的故事许多人耳熟能详,他在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皇帝“策试天下贡生”时,获得“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一名”.道光年间,社会动荡,藏书家的传世珍藏多有散出,翁心存乘机出价收之藏之。翁心存有三子,即翁同书(1810—1865)、翁同爵(1814—1877)、翁同龢(1830—1904)。翁心存死后,藏书多传给了长子翁同书。长兄如父,翁同书长幼弟翁同龢20岁,两人关系甚密,情同手足。翁同书死后,将全部藏书传给了翁同龢。翁同龢是翁氏家族中最有社会名望的人。翁同龢历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并且是同治帝、光绪帝的老师。翁同?喜好藏书,对先父的藏书更爱不释手,常常信手翻阅、鉴赏。

  林则徐成就

  千古未遇的西方资本主义强敌入侵, 促使林则徐“ 最先从封建的闭关自守的昏睡状态中觉醒,以全新的态度睁眼看世界” 。林则徐赴广州主持禁烟后,在与侵略者斗争的实践中意识到自己对西方知识的贫乏、国人对王朝之外世界的无知,他急于改变“沿海文武大员并不谙诸夷情,震于英吉利之名,而实不知来历” 的状况,于是开始有意识有目的地收集外文报刊、书籍进行翻译,以求获得有价值的情报,加深朝廷、国人对“西洋”的了解。通过分析外国的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他认识到只有向西方国家学习才能抵御外国的侵略

林则徐

网络配图

  他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他提出为了改变军事技术的落后状态应该制炮造船的意见;他亲自主持并组织翻译班子,翻译外国书刊,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参考消息”;为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为了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较为系统的介绍世界各国的情况.

  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为《四洲志》;适应当时对敌斗争和对外交涉的需要,着人迅速编译了《国际法》,这在中国国际法学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它标志着西方国际法著作开始正式传入中国,,标志着近代国际法开始在我国应用于对外交涉,标志着中国近代国际法学史的开端。从理论上说,林则徐是中国引进国际法的第一人、中国近代外交事业的先行者、中国国际法学的开山者。

  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和杰出的民族英雄,他在了解世界,研究西方方面带了头,成为中国近代传播西方文化,促进西学东渐的带头人。我们从中国国际法学史角度看,他在鸦片战争中,不仅是维护国际法原则的中流砥柱,而且也是中国引进国际法的第一人、中国近代国际法学的开山者。

  折叠治理水利

  林则徐不仅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同时还是一位出色的治水专家,在其仕宦生涯中,十分重视并努力举办水利事业,兴修浙江、上海的海塘、太湖流域各主要河流等水利工程,治理运河、黄河、长江。林则徐治水注重深入实际,事必躬亲,同时还重视赈灾济贫,这些都是其“重民思想”的反映。林则徐曾著《北直水利书》。《北直水利书》除经济之外,亦有治水方略,后来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将《北直水利书》改编成《畿辅水利议》。

林则徐

网络配图

  道光十一年十一月廿二(1831年12月25日),林则徐擢升东河河道总督。到任后,林则徐立即补修治水方面的知识,验催河工,保持质量,处分办事不力之官员,下令检验河堤料垛,他向道光帝呈上的奏折中表示:“周历履勘,总于每垛夹档之中,逐一穿行,量其高宽丈尺,相其新旧虚实,有松即抽,有疑即拆,按垛以计束,按束以称斤,无一垛不量,亦无一厅不拆。”

  林则徐做事如此认真,令贪官无可作假,桃汛来时,两岸安然无恙,道光帝多次称赞。当林则徐的对治水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日丰,诗人张际亮向林则徐提议将黄河河道改道北流,从山东利津入海。林则徐也有同感,但民意和官员都反对此治河方略,加上林则徐不能独揽全局,张际亮之提议遭否决。直到林则徐逝世前不久,还表示张际亮的治河方略是对的。林则徐逝世后,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改道,循大清河至利津入海。

  折叠安定陕西

  道光二十六年七月,林则徐任陕西巡抚后,便上书皇帝,宣称陕西“ 东北毗连晋豫,西南壤接川甘,道路纷歧,奸究易于出没。如佩执凶器之刀匪,此拿彼逃,最为民害” 。并表示决心要把“ 除暴安良” 、“ 严缉捕以靖地方”,作为接任陕西巡抚后的“ 首务” 。当时刀客的活动主要在关中地区,尤以渭南、富平、大荔、蒲城一带最盛行。他们“ 有窝巢以为藏身之固, 有器械以为抵御之资” 。所以“ 不独兵役避其凶锋”,即州县营员亦“ 惜费惮劳” , “ 望而却步”。

  林则徐上任后, 对地方官吏兵勇的所谓“ 锢习” ,首先是“ 剖析开导, 务令极力破除”, 增强他们“ 缉匪” 的勇气和信心,然后以“ 马得讽纠众夺犯伤差案”,从渭南刀客下手。此案原发生在五、.六月间,七、八月林正式接任后,便“ 亲提研鞠”,除判首犯马得讽以斩刑、“ 就地正法” 外, 而将刀客赵恩科子、史双儿等人,“ 不分首从,发云贵两广极边烟瘴充军” 。到是年底,由于林则徐积极督剿,在关中东部各县,以及陕北的安塞等县,又相继缉获146 人,其中明确称为“ 刀匪” 的有46人, 均从严惩处 。对林则徐积极镇压刀客的行动, 道光帝朱批“ 所办甚好”,大加赞赏。

林则徐

网络配图

  在镇压了“刀客”之后,林则徐采取了一系列赈灾措施。一方面,把西安府等地的一百多万石存粮向贫民平粜,对于无力购粮的极贫户与老弱病残者,由官方收养,省城西安即收养极贫百姓三四千人;劝绅商富户出钱出粮救济其所在村寨的贫困户,并令地方官与各地富户收买、质押耕牛,以免影响耕种;另一方面,向清廷连上《被旱各属分别缓征折》《咸宁等十二州县应征粮石展限奏销折》,请求朝廷缓征钱、粮。为从根本上免除灾荒,他筹议兴修关中水利,命陕西督粮道张集馨对《关中胜迹图志》一书加以研究,提出方案。这一计划终因费用太大,未能实现。林通过上述多种办法,使陕西局势得到暂时的稳定。

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历史故事 » 揭秘:林则徐和光绪帝竟同出师门为一个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