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中国的圣人,对于这位儒家始祖,中国两千年文人的偶像和导师,有着太多的传说和故事。
而在众多传说中,关于孔子的出生一直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谜题。
那么,孔子的出生到底有什么样的秘密,又有怎么样的故事呢?
对于孔子的出生,我们的史书有着明确的记载,作为“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记载道:“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颜氏就是孔子的生母,而最有趣争议最大的就是这里的“野合”二字。
对于这两个字,我们今人望文生义,有不少人认为是“野外性行为”的意思,如果这么理解的话,那么《史记》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孔子的父亲和母亲是在野外发生关系然后有了孔子。
如此场景放在我们的圣人身上,未免有点太污。但是有人是这样解释的:先秦时代的中国古人十分开放,追求自由,因此这种事情在当时不算是污秽的。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对于孔子父母“野合”的解释,历来有很多争议。
我们前面讲的那种现代人的解读明显是望文生义,是对于古文的不了解产生的误会。
要知道《史记》成书的时代,汉武帝已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作为国家指导理论的创始人,岂容“野外性行为”这样调侃?即便是先秦时代民风开放,但汉代以后已经开始讲究礼义廉耻,此类记载决不允许司马迁堂而皇之的写出来。
所以,《史记》中记载的“野合”并非“野外性行为”的意思,那么这二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对于孔子出生于“野合”的解释,最权威的说法有两种:
一种说法是,当时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已经60岁,而孔子的生母颜氏当时还很年轻,叔梁纥娶颜氏生孔子不合礼制,因此称为“野合”。
第二种说法,认为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已经有了一妻一妾,他的妻子为他生了九个孩子,但都是女孩,而他的妾为虽然为他生了一个男孩但有残疾。因此叔梁纥便又纳了颜氏为妾,并祈祷生一个健康的男孩,这就有了孔子,但叔梁纥的这种纳妾的做法不符合礼制,所以被称为“野合”。
总之,古人对于《史记》孔子父母“野合”的解释已经很清楚了,是说孔子父母的婚姻不符合礼制,故称“野合”,也就是说,孔子的出身属于不符合礼制的婚姻,与“野外性行为”毫无关系。
中国古人尤其是儒家思想大行其道以后,对于礼制的重视越来越重,比如嫡出和庶出的区别,比如婚丧嫁娶的规矩,比如帝王将相的身份以及日常的礼仪,比如大型活动祭祀以及出征的仪式,等等。
清代的礼部主管这些事情,后来满清被迫实行新政,首先裁撤的就是礼部,但却遭到中国读书人的集体反对。
应该说,礼制在孔子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自然有它积极的意义,但是后世人将礼仪礼法作为僵化的教条实施于全社会,则是难以为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