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冯玉祥的苦难童年:父母抽大烟 七岁干农活

  冯玉祥有过显赫的祖上,根据家谱历代的记载,他的先祖冯如霖因屡建战功,在同治七年七月初十的皇帝诰命中,被封为振威将军,夫人获一品之殊荣。列祖中的建威将军雨膏公:“伟哉将军公忠为国扫荡烟尘纵横南北”。松亭公:“幼年好学强壮从军征南扫北纬武经文”。郁亭公:“壮年从军功保副将”。藩卿公:“品貌堂堂征南扫北有功不伐有才不狂”。

  冯玉祥的家道是何时和因何败落的,无从考证了,下面的故事从这里开始:

  清朝年间,在安徽巢县竹柯村里,有一个青年泥瓦匠,名叫冯有茂,他就是冯玉祥将军的父亲。

  他在富人家做工,抽空“偷师”看少爷学武,自己暗中苦练。一次偶然被教练发现,觉得他很有上进心,征得主人家的同意,收他为徒,边工边学,武艺渐渐娴熟,人也长得身强力大。后来他随主人家的儿子们参加武试,少爷们都落了榜,而他却中了武秀才。

  冯有茂入伍后,编入朝廷重臣李鸿章淮军辖下的铭军。由于他武艺好,锐意进取,很快就成了一名下级军官,辗转江苏、湖北、山东及甘肃等省,受尽跋涉饥困之苦。

53315618td07e420145b8&690_meitu_51.jpg

  冯有茂娶妻游氏,他们共育七个男孩,长子基道,次子基善——即冯玉祥,其余五个儿子小小年纪都因营养不良而夭折了。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农历九月二十六日寅时)出生于直隶(今河北)青县兴集镇。乳名科宝,族名冯基善,字焕章,晚年号济公,人们都喜欢称呼他为先生。冯玉祥出生后不久,冯有茂的部队调往保定,这时他因功已升为相当于连长的后营右哨哨官,他们的家安在离保定城二里远的康格庄。

  冯玉祥幼年不幸的是他的父母染上抽大烟的恶习,屡戒屡犯,戒烟时痛苦不堪的挣扎情景,令他幼小的心灵受到极大伤害,家里经常不得不靠典当衣物和日常用品糊口,等父亲开了饷再去赎回来,到月底揭不开锅了又去当,恶性循环,搞得家徒四壁。他小时从没穿过新鞋,他所穿的鞋,都是在旧货摊上买的“二鞋”,就是人家穿过又经鞋匠缝补过的破烂货。七八岁时,他就要找农活儿帮助家里,大热天钻到密不透风的苞米地里,帮人家剥用来喂牲畜的叶子,饿着肚子一干一天,身上划出道道伤口,汗水一渍,浑身刺痛。雪上加霜的是母亲在他12岁时又撇下他们父子病故。他所经历的苦难,使他对鸦片有切肤之痛,对平民生存的艰辛有亲身体会,后来领兵握权,他到处禁烟,与劳苦大众血脉相连,立志救国救民,一生生活俭朴,这些思想作为,可以说都源自于幼时的环境影响。

  冯玉祥一辈子只上过一年三个月的私塾,这是他一生中仅有的一次正规学习。那是在他哥哥去当骑兵后,因学费已交了,他去替补读完后半段。后来好不容易有个机会,兵营中出了空缺,管带因与冯有茂日常关系不错,有心照顾他家生活困难,就说把他儿子补了兵吧,随手在花名册上给他写了个名字冯御香。日后有人说这个名儿太女人味儿了,便又改叫冯玉祥,以后就一直沿用了下来。字焕章还有个来由,那是他认得些字后看《彭公案》,其中有个人叫顾焕章,性极侠义,扶困济贫,除邪铲奸,又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冯玉祥羡慕他的为人,就把焕章做了别号。

  因年纪还小,冯玉祥入伍暂时不用到营服役,但按军中恩饷制,可以享受每月领饷一份,虽然微薄,对穷家也不无小补。他年纪虽小,却生得高大壮实,气力过人,营中人叫他“冯大个子”。12岁时父亲奉命修筑大沽口炮台,他也跟着去了,驻扎在曹头沽、南港、双桥等处。离他们施工20里远的海面上,就停泊着日本军舰,从那里开炮,可以直接命中大沽口炮台。冯玉祥经常听到营里的人议论日本军舰和外国欺侮中国的事,这种局面,在每个官兵的心上,都投下了耻辱的阴影。

  冯玉祥一营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整整干了两年,才修成大沽口炮台。这一建筑之坚固,堪称全国首屈一指的海防工程。19尊崭新的大炮,威风凛凛,都是李鸿章从德国买的。冯玉祥他们对自己的辛劳成果打心眼里感到自豪。可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太后仓皇出逃,李鸿章出头议和的结果,是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中一条就是拆毁大沽口炮台,而且以后永远不准中国再在大沽口设置任何国防工事。各炮台还没一试,就要拆毁,消息传来,冯玉祥内心十分痛苦。从这一刻起,他心中就埋下了有朝一日要雪国耻的决心,并在以后练兵中,都以日本为假想敌。

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历史故事 » 解密冯玉祥的苦难童年:父母抽大烟 七岁干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