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夺取河西走廊后,将原住民羌族部落从祁连山北麓雪水灌溉的丰美绿洲上撵走,置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列两关(玉门关、阳关),这一带成为汉帝国连通西域、中亚的主动脉,同时也隔断了匈奴与其附属部族的联络。
从此,汉朝戍边将士在这里屯田盖房,扎根边疆,踏踏实实地过起了小日子。羌人当然很不爽,几十个部落闹着求安慰。汉宣帝派御史大夫义渠安国前往巡视,这位老兄一冲动,擅自答应羌人回迁湟水北岸。
有了这个口头承诺,羌族部落便一批批渡过湟水,靠近汉朝郡县。比较强悍的一支先零人发现盗抢比放羊来钱更快,瞅空就越界连偷带抢,抢完就跑。
读着边境上隔三岔五上报的损失清单,汉宣帝头都大了。他让义渠安国再去湟中,把上次的屁股擦干净。
义渠安国见自己的好心惹了大麻烦,态度来个了180度的大转弯,借召集先零首领开会的名义,将其中有犯罪前科的三十多人当场砍了脑袋,并派兵突袭羌族部落,斩首一千多人。
这下捅了马蜂窝,几十个羌族部落抱团造反,由原来的偷鸡摸狗演变成攻城略地,并将义渠安国的数千人马打得大败。
眼见盗窃团伙发展成武装割据势力,汉宣帝坐不住了。当时汉武帝时期的一班能人猛将多已离世,最会打仗的要数后将军赵充国。考虑到他已经七十多岁,汉宣帝让人去征求他的意见,赵充国一拍胸脯,表示要挂帅出征。
望着这个不服老的“老廉颇”,汉宣帝有点担心:“您需要几个副手?羌乱怎样才能平息?”
赵充国哈哈一笑:“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具体办法我得到前线看看再说,羌人不过是些小蟊贼,把这事交给我办,就算找对人了,您安心睡觉吧!”汉宣帝被他的豪情壮志逗乐了,连连点头。
由于各部队尚未完成集结,赵充国却老成持重,打算从金城(今兰州)单独率一支万人部队先渡过黄河,因担心遭到对手在半道上突袭,他便让三名校尉趁夜间“衔枚先渡”,在对岸建立滩头阵地,天亮后大部队才依次过河。
等他率军穿越天险四望峡口后,轻蔑地对手下将领说:“这帮蛮夷真不会用兵,这么险要的地势竟然不知派兵把守,光会放羊吃肉!”
赵充国急行军过河占据了各路险要后,却开始慢腾腾地加固营垒,任由羌人挑战,不理不睬。他的如意算盘是,分化瓦解对方,重点打击先零部落,对其他部落则以安抚为主。占据险要,控制水草牧场,让诸羌部落无法放牧生存,活活耗死对手。
这一招挺灵验。羌人数次挑战未果,牧场又眼睁睁看着不能用,吃喝都成了大问题,部落首领开始互相埋怨。
估算着对方饿得差不多了,赵充国让人捎话:我军只诛杀有罪的元凶,如果大家能帮着捕捉这些坏人,那么你们不但没罪还有功,捉到的人畜、财物都赏给你们!
这简直是挑动群众斗群众,特别是在饿红了眼的时候,效果立竿见影。计划正在顺利进行中,汉朝这边却出问题了。
后续部队六万多人集结完毕,酒泉太守辛武贤上奏朝廷,要求趁天气暖和,让士兵带足30日口粮,分兵从张掖、酒泉等地分进合击,以闪电战击垮对手。汉宣帝觉得这主意不错,发快递到前线征求赵充国的意见。
赵充国拨拉了半天算盘,给皇帝回了封信:一匹马负载30三十日粮食,需要米二斛四斗,麦八斛,还有衣装、兵器,辎重太多,根本追不上敌人。如果敌人后撤诱我军深入,再以轻骑断我粮道就太危险了,还是我的办法稳妥。
书信又快递回朝廷,朝臣一致认为还是辛武贤的办法靠谱,汉宣帝于是任命侍中许延寿为强弩将军,辛武贤为破羌将军,并下诏书责备赵充国,令他马上全军出击。
可赵充国再次拒绝听从旨意,他继续往朝廷送快递:羌人最大的威胁是进攻敦煌、酒泉,现在这两处的情况是守有余而攻不足,应当让他们整饬兵马,以逸待劳。
现在让他们大老远跑来进攻,正中敌人下怀。如果全面进攻,必然导致羌族各部落齐心合力,恐怕要付出几倍力气才行。我最担心的就是国家耗费太大,用我的办法先收拾先零,其他部落可不战而定,这是为您省钱呢!
汉宣帝天资颖悟,脑子里迅速盘算了一串数字,掂量一番后同意了赵充国的意见。
此时,羌人部落因为生计无着落,又无仗可打,开始懈怠。赵充国抓住战机直扑先零大营。先零人猝不及防,扔下家当就往湟水对岸跑,赵充国也不急于赶杀,只在后面缓缓逼迫。
手下将领建议一鼓作气把敌人赶到水里,赵充国慢悠悠地说:“这是穷寇,兔子急了还咬人呢,逼急了他反而会跟咱拼命,只要前面有一丝生路,他们就只顾逃命,无心恋战。”
事情跟赵充国预料的一模一样,先零人被逼入湟水中淹死数百人,投降斩首的又有数百人。人员损失虽不太大,但马牛羊、车辆、帐篷等辎重全部丢失。
汉宣帝听闻捷报大喜,命破羌、强驽将军率领的另两路汉军与赵充国会汇合,约定十二月合击先零余部。但赵充国料定先零人丢了家当,肯定挨不过这个冬天,打算裁撤骑兵,只留下屯田士兵,以最小的投资换取最大的回报。
他的特快专递还没发出,汉宣帝的进军令先到了,赵充国准备一如既往地驳回圣旨。
面对父亲一次又一次犯上的行为,赵充国儿子的心脏已经超出负荷受不了了,请朋友去劝谏老爹,让他别再跟皇帝对着干了。可赵充国就是不听,于是,又一轮特快专递在长安与西北前线之间往来穿梭。
赵充国继续算账:
这一带闲荒地约有两千顷以上,可屯田长期坚守,不用后方运输粮草;我已经砍了六万余株大树,可修葺邮亭路桥;
我建议让骑兵们解散回家,只留步兵一万两百八十一人,屯扎要害之处,让边郡和附属国凑几千骑兵四出游弋警戒,足以耗死敌人。
怕朝廷不信,赵充国补充说:这次送来的军粮,足够一万人吃上一年,以后不用再送了。
汉宣帝来信:那你算算,何时能平定羌乱?闪电战与持久战哪个合算,快点回复!
赵充国回信:帝王之兵贵谋而贱战,您怎么沉不住气呢?照现在的形势看,几个月就会出结果。然后,他详细地从形势、物力、费用、劳逸、安危等12个方面对照了屯田与出兵的利弊。
这场争论以汉宣帝对赵充国嘉勉奖掖告一段落。
但考虑到各路汉军已经集结完毕,大老远的白跑一趟实在不甘心,汉宣帝最终采取了折中方案,由破羌、强驽二将军与赵充国的儿子三路出击,斩杀羌人数千人后罢兵回撤,而赵充国独自按他的计划屯兵久持,最终又迫降五千残敌。
风烛残年的赵充国给朝廷算了最后一笔账:羌人原本五万人军,前后斩首七千六百级,降者三万一千二百人,淹死、饿死五六千人,远逃者不过四千人,现在是时候彻底罢兵了。这一下皇帝彻底服气了,还是赵充国厉害,靠算数算死了敌人,真乃天才。
次年五月,赵充国带着屯田的万余汉军“振旅而还”。也在这一年,大器晚成的赵充国走完了辉煌的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