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如何评价逍遥津之战?此战的结果如何?

  公元215年,曹魏名将张辽率领七千人迎击东吴十万大军,先后两次大破东吴,史称逍遥津之战,这是历史上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战役前期,张辽率领800名将士冲击东吴的十万大军,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吴将陈武战死,孙权逃奔山顶。战至中午,吴军皆披靡溃败、闻风丧胆。战役后期,张辽率领追兵,以分兵毁桥的战术,大破孙权、甘宁、凌统等人,差点活捉孙权 。孙权蹴马趋津,跳过断桥,才得以逃脱。一些东吴军人被俘。

  此战化解了合肥之围,俗称逍遥津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合肥之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典故 。《三国演义》中“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故事,就是对这场战役的改编。

  结果

  魏军实现了对吴军的“击破之”、“大破之”、“与辽破走权”、“几复获权” ;吴军则是“权众破走” 、“权人马皆披靡”、“吴人夺气” 、“几至危殆” ,并且还产生了“吴降人” 。

  张辽、李典、乐进这次以七千人大败东吴十万大军,曹操大为叹赏,封张辽为征东将军,又在次年“乃增辽兵”。李典增加采邑三百户。 乐进在此次战役的战功不明确(因为《武帝纪》《乐进传》只记张辽、李典的战功而没记乐进的战功 )。因为乐进多年以来的数次军功(“数有功”),增邑五百户来分封给乐进的一个儿子作为列侯,乐进本人升至右将军。

  经过此役,张辽威震江东,江东小儿啼哭不肯止者,其父母只要吓唬说:“张辽来了,张辽来了!”孩童就没有敢哭泣的了,唐代李翰所撰《蒙求》中有“张辽止啼”一语。自日本派出遣唐使之后,习得“张辽止啼”的典故 ,遂产生日本民间俗语“辽来来(辽来々)”,该俗语在日本的盛行地位一直持续到1274年的文永之役,才被“蒙古来袭”所取代。

  而东吴方面,关于合肥之战的十余篇东吴列传记载都不敢否定此战的失利。但是,一些勇猛的东吴将领们依然有着持危扶颠之功。凌统、潘璋拜为偏将军,蒋钦迁荡寇将军。陈武等东吴高级将领的遗体在撤军之前就已被运往建业的东郊准备安葬。孙权回来后,亲自主持了陈武的葬礼,并以其爱妾殉葬,又给陈武家族赐予复客二百家。

  评价

  逍遥津之战的胜利对曹魏来说意义十分重大,这是因为合肥是曹魏在江淮一带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地,“自大江而北出,得合肥,则可以西问申、蔡,北向徐、寿,而争胜于中原;中原得合肥,则扼江南之吭而拊其背矣”。而当时,曹操大军正在远征汉中,江淮正值兵力空虚之际,也因此,曹操对此战中立下重大功劳的张辽倍加看重,史载“太祖大壮辽”,“大壮”两字陈寿在《三国志》里仅用了两次,分别在《张辽传》及《徐盛传》,可见其分量之重。

  李典承认两次出战皆由张辽来定策,所以对张辽说:“顾君计如何耳”。这里的“君”不是君王,而是李典对同僚的尊称。因为李典必须无条件遵守曹操的军令,而不需要听令于张辽,所以,李典的语意是“要看张辽的计划如何啊?”李典所说的“君”的含义,正如张辽在此战中所说的“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的“君”字,都是指对同僚的尊称。

  曹操又加封了张辽为征东将军,公元216年(建安二十一年)曹操进攻东吴路过合肥时,还专门到沿着张辽奋战过的地方走了一遍,每到一处“叹息者良久”。

  公元225年(黄初六年),曹丕追念张辽、李典在合肥之功,下诏说:“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贼至今夺气,可谓国之爪牙矣。”

  曹操的知人善任和张辽的英勇善战一直受到历代学者的赞誉,东晋史学家孙盛评价说:“合肥之守,悬弱无援,专任勇者则好战生患,专任怯者则惧心难保。且彼众我寡,心怀贪堕,以致命之兵,击贪堕之卒,其势必胜,胜而后守,守则必固。魏武推选方员,参以异同,加之密教,节宣其用,事至而应,若合符契,秒矣夫!”

  唐朝时期,张仲宣对张辽在此战中的临阵运筹之举表示颇为赞赏:“张辽运筹之方,可以归之于先轨”。

  对于张辽的表现,张预在《十七史百将传》中点评:“辽折权盛势,以夺吴人之气是也。”

  北宋时期名将王文郁在面对西夏军围城,准备主动出击挫其锋芒时曾说:“贼众我寡,正当折其锋以安众心,然后可守,此张辽所以破合肥也。”

  南宋学者叶适称赞说:“孙权十万攻合肥,守者七千。旁无近援,固已不自保。而辽乃募士八百,击其未合,以至尾追,几获大丑。非操之智,无以使张辽;非辽之勇,而明亦不能自任。胜负成败,盖诚以人,不在众寡。士常如此,则立于积衰甘弱之地,为预怯莫前之说,以自附于明哲者,可察矣。”

  明朝小说《三国演义》上有一首诗:“的庐当日跳檀溪,又见吴侯败合肥。退后着鞭驰骏骑,逍遥津上玉龙飞。”就是形容当年孙权纵马越桥情景的。

  明朝学者黄道周也对此战评价道:“贼来开教,教意颇微。唯辽有识,力战破围。”

  清代学者赵翼评价说:“其以少击众,战功最著者,如合肥之战,张辽李典以步卒八百,破孙权兵十万。” (最悬殊的以少击众是朱能三十破数万)

  晚清名臣曾国藩将逍遥津之战和后来的陈仓之战并列说:“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

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历史故事 » 后世如何评价逍遥津之战?此战的结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