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锦之战的战略意义:明军彻底失去了关外的控制
发生在1639年历时3年的松锦之战,是明清生死存亡,而又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一场大决战。为此,双方均投入了强大的军事力量,最终,以皇太极的智慧,和八旗子弟这支虎狼之师的浴血奋战取得战争胜利,而终结。此役,为日后满洲八旗入主中原扫清了障碍,...
发生在1639年历时3年的松锦之战,是明清生死存亡,而又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一场大决战。为此,双方均投入了强大的军事力量,最终,以皇太极的智慧,和八旗子弟这支虎狼之师的浴血奋战取得战争胜利,而终结。此役,为日后满洲八旗入主中原扫清了障碍,...
崇祯八年(1635年),皇太极命多尔衮等统军三征察哈尔部。林丹汗的继承人、其子额哲率部民1000户归降,并献上传国玉玺。据说这颗印玺,从汉朝传到元朝,元顺帝北逃时还带在身边。他死之后,玉玺失落。200年后,一个牧羊人见一只羊3天不吃草,...
历史将松锦之战明军失败归于崇祯催兵过急,但研究发现问题在洪承畴计战不及皇太极所致。个人意见,文明话题,欢迎善意批评指正、拒绝谩骂。 崇祯13年4月,后金军(这时应叫清军了)围困锦州开始,先是外围据点陷落,然后被清军掘壕围困,明守将祖...
松锦大战,又称松锦之战、松锦大会战,由皇太极发动,明清双方各投入十几万大军参战,从公元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清军围困锦州城起,到公元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松山城被清军攻陷,明军主帅洪承畴被俘止,战争共经历...
洪承畴叛明降清,并为清王朝立下汗马功劳。成为开清重臣。明朝的遗老遗少却恨之入骨,制造种种流言蜚语,谩骂攻击洪承畴。特别是辛亥革命时期,出于反清的政治需要,大造舆论,大骂明末清初投降的汉官为“民族败类”、“版徒”、“汉奸”等。洪承畴首当其...
阎崇年是著名满学专家,北京满学会会长,他一直专注满学、明清史研究,发表过许多满学论文,并多次在中央电视台(CCTV-10)“百家讲坛”讲课。 针对一些演义、戏曲在洪承畴归顺清廷的描述中歪曲事实,丑化庄妃、丑化洪承畴,他在“百家讲坛”有...
“用人不疑”与“疑人不用”是孟不离焦的,前者的意思是用人就要信任,后者的意思是如果你不能信任某人,就不要用他。但那些有缺陷、历史上犯过错误、甚至可能“有二心”的“可疑之人”,是该疑而不用,还是用而不疑呢? 知人善用——对于管理者来说...
陕西农民起义正蓬勃兴起的时候,洪承畴来到陕西做官。万历以来,陕西、山西一带灾荒连年,百姓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史书记述当时秦晋灾情,就有民“食土”的现象。到崇祯初年,由于连年干旱无雨,百姓无以为食,只好争食山间蓬草籽。十月以后,草籽食完...
西北农民造反这个问题,崇祯犯了在辽东问题上的相同错误,因为各类政策的失当,导致原本局限于一地的战争,演变成蔓延全国的战火。 在崇祯元年陕西动乱初起时,在如何对待的问题上,明王朝就意见不一。起初地方官为逃避责任,对造反真相大力隐瞒,总幻想着来...
泉州发现清代名将施琅第六子施世骠的谕祭碑?还是用满文书刻的? 近日,泉州收藏爱好者王先生在鲤城区江南街道,发现一块刻有奇怪文字的残碑,上面的文字初步认定为满文。一番辗转寻人翻译过后,残碑上的文字似乎与《清史稿》关于施世骠的记载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