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歌》创作重要源泉:29军古北口长城抗击日军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一曲雄壮的《国歌》,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英勇战斗,奋勇前进。

  今年是长城抗战80周年。1933年3月至5月爆发的长城抗战,是中国军队在全国人民抗日热潮鼓舞下,在华北长城沿线,以血肉之躯顽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战斗。古北口长城抗战,打响了北京地区抗日的第一枪,以战况最激烈、战时最长,对战局影响最大而成为长城抗战的主战场,对《国歌》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国歌》创作的重要源泉。

  《国歌》的创作源于《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是作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而唱遍大江南北的,而《风云儿女》又以古北口长城抗战为重要背景。1934年秋,在上海电通影片公司的一次会议上,田汉决定创作一部反映长城抗战的影片《凤凰的再生》。电影故事的构思:通过凤凰涅槃图的情节来反映流亡内地的青年诗人和农家女走上民族战场的故事,比喻中华民族像凤凰一样在烈火中得到再生。11月,田汉对《凤凰的再生》又有了新的构思:即在凤凰涅槃图的情节线索外,突出青年诗人写作长诗《万里长城》的情节线索,并将电影片名改为《风云儿女》。1935年1月,田汉完成了《风云儿女》电影故事梗概,由于电通公司“催稿甚急”,来不及完成电影台本,原计划要写很长的主题歌,也只写完两节,就匆匆交稿了。故事梗概是用毛笔小细字写在旧式十行红格纸上,约十余页,主题歌作为电影故事的结尾,正好写在最后一页。交稿不久,2月19日晚,田汉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田汉被捕后,电通影片公司请夏衍先生把田汉写的电影故事梗概改写成电影台本,并用3个多月的时间迅速拍成了电影。1935年5月24日,电影《风云儿女》在上海金城大戏院首映,《义勇军进行曲》随之传唱全国,唱响世界。

t01d7f6c67865c46aa7_meitu_77.jpg

  在电影《风云儿女》中至少三次明显出现古北口长城抗战的内容:第一次是以电影特写镜头方式展示了《申报》关于古北口长城抗战的新闻报道。第二次是阿凤返回东北家乡时出现了古北口长城的画面。第三次是梁质夫的女友战地救护队队长徐家珍在北平告知辛白华,梁质夫在古北口血战中牺牲。可以说,是电影《风云儿女》把古北口长城抗战和《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长城抗战以喜峰口长城抗战二十九军大刀队奋勇杀敌而闻名,但《风云儿女》对喜峰口长城抗战只字未提,却为什么反复提到古北口长城抗战呢?为什么说古北口长城抗战对《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呢?这是因为古北口长城抗战,是长城抗战各战场中战况最激烈、战时最长,对战局影响最大的主战场。从3月10日日军进攻古北口起,到5月19日日军攻占密云县城止,在长达两个多月的战斗中,先后进行了古北口保卫战、南天门阻击战、石匣一带阻击战三次大规模战斗,中央军十七军和东北军六十七军(3月11日即撤出战斗),以劣势装备和血肉之躯顽强抗击拥有飞机、重炮、战车等现代化装备的日本关东军,毙伤日军5000余人,而中国军队伤亡达12000余人,其中十七军伤亡过万人。战斗中,中国军队涌现出徐庭瑶、关麟征、黄杰、刘戡、杜聿明、郑洞国、戴安澜等一批抗日名将,黄埔军校170多名毕业生为国捐躯,就连日军都不得不称古北口战役为“激战中之激战”。田汉先生从大量的新闻报道等多种途径得知古北口长城抗战之惨烈,在电影故事梗概中以“血战”记述了古北口长城抗战。《风云儿女》剧组在拍摄中,多次以古北口长城抗战为背景。这些充分说明,古北口长城抗战对《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国歌》创作的重要源泉。

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历史故事 » 《国歌》创作重要源泉:29军古北口长城抗击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