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官员的读书风气:空有腹有诗书气自华
如果说“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那么,“一个国家的兴衰史也就是一个国家国民的读书史”,在这中间,一个国家官员的读书兴趣和持久力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前者的。中国古代官员普遍好读书,这是一个悠久的良性传统。大凡古代历朝的官员,...
如果说“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那么,“一个国家的兴衰史也就是一个国家国民的读书史”,在这中间,一个国家官员的读书兴趣和持久力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前者的。中国古代官员普遍好读书,这是一个悠久的良性传统。大凡古代历朝的官员,...
事例不胜枚举。北宋名相寇准(961─1023),出身望族,其曾祖父及祖父均为朝廷命官,个个是饱学之士,父亲寇湘更是博古通今、诗书画均佳,曾中进士甲科,任魏王记室参军(王室秘书),被封三国公(即燕国公、陈国公、晋国公),寇家称得上是又富又...
在古人眼里,泰山是一座最高最大的山。“泰山”之名的本来意义就是大山。如果用一个字来表示泰山的特质,那就是“大”。这首先来自于泰山外在的山体之大,而更重要的还在于其内在的文化之大,由此成就了泰山在一个民族心理中“山中之山”的崇高地位。玉皇...
学分,可不要以为只是现代莘莘学子的追求,古人也曾为之拼命。《礼记·学记》记载:“比年入学,中年考核。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也就是说,每年入学一次,...
在明清一些小说中,经常可以见到“监生”一词。据史料记载,在国子监里就读并不是一件舒心的事,监生们抛家舍业、不远万里聚到京城就读,非常辛苦,于是朝廷就为这些古代的大学生们设立了休假制度。 放暑假了。现代学生有假期,古代时学生放不放假呢...
康熙年间两个县令因勤勉为官、政绩突出而成为当朝一品大学士。在古代,一县之最高长官相当受朝廷的重视,并且会用严格的制度来挑选,完备的通道来进行晋升。 得到至高重视在中国古代,一县之最高长官被称为县令、知县,民间还称之为父母官、县太爷等...
吃粮,字面上的意思是吃粮食,其实是中国古代一个惯用语,指“当兵”。这一词最早出现于《全唐五代词》卷七《敦煌词》:“十四十五上战场,手执长枪,低头泪落悔吃粮。”十四五岁就到了边疆当兵,手执长枪东战西杀。虽然有了饭吃,可是想到离乡背井,生死...
中国古今战斗力最强的十大王者之师有哪些?中华上下五千年,曾经相继诞生无数支战斗力超强的英雄军队,他们往往伴随着一个强悍时代或英雄伟人和鼎盛王朝而出现,他们用他们的盖世豪情和英勇无谓的精神曾经改变了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在此我们后人仅以无...
年终奖在我国很早就有。东汉时期,一到腊月,皇帝就开始给文武百官发年终奖。《汉官仪》中记载“腊赐”一项为:大将军、三公各钱20万(相当于黄金20斤。汉代规定,1斤黄金等于1万铜钱。如《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下说:“黄金1斤,值钱万。”)、...
中国古代黄金的一个重要用途就是皇帝用它赏赐给文臣武将,因此,皇帝赏赐黄金的情况是考察当时黄金总量变化的一个角度。《汉书》记载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3年)皇帝赏赐黄金100多次,《后汉书》记载东汉(公元25~189年)皇帝赏赐黄金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