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官员 第7页

古代击鼓最初不是为鸣冤:原意提醒县太爷下班了-历史故事

古代击鼓最初不是为鸣冤:原意提醒县太爷下班了

  近日,西南检察系统首个检察简史展览馆在长寿区人民检察院开馆,对中国以及世界检察制度进行系统展示,也介绍了中国古代独特的法律监督体系。   在我国,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对重大犯罪案件,行使检察权;对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犯罪案...

历史解密 阅读(52)
清代官员被革职后如何复出:只要没死就有机会-历史故事

清代官员被革职后如何复出:只要没死就有机会

对被问责的清代官员来讲,只要没死,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据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的牛创平统计,在清代268年当中,涉及一、二品官员(大约也就是今日部级以上官员)的经济犯罪案件共有108件,案中被判刑的一、二品官员共有157人,其中死刑立决的68...

历史解密 阅读(42)
古代官场解密:官员整修自己的衙门为何这么难?-历史故事

古代官场解密:官员整修自己的衙门为何这么难?

提起《清明上河图》,人们通常会赞叹其画工精细,画中竟有1695人,各种牲畜60多匹,木船20多只,房屋楼阁100多栋,推车乘轿也有20多辆。   从这幅画卷上可以看出北宋时市井繁荣,商业昌盛的历史痕迹。   如果你仔细看,还会发现更多内涵。...

历史解密 阅读(46)
宋仁宗的用人“潜规则”:“赈灾干部”优先任用-历史故事

宋仁宗的用人“潜规则”:“赈灾干部”优先任用

细翻历史,帝王治国成败首要就在于用人二字,用人的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江山社稷的安危。近日从一本叫《休闲读品·天下》的历史人文旅游杂志看到一篇《仁者误国--宋仁宗与西夏立国之战》的文章,其中对宋仁宗的用人政策做了颇具新意的分析批判,字里行间十分...

历史解密 阅读(55)

中国古代的“打秋风”:明清官场公开的敛财怪象

众说纷纭:“打秋风”起源考 提起“打秋风”,很多人都知道,《红楼梦》里的刘姥姥,故作愚状、出丑露怯,就是因为年关将近,生活窘迫(“秋尽冬初,家里冬事未办”),想通过周瑞媳妇家的关系到荣国府去“打秋风”。她最后得了王熙凤送的二十两赏银,满意而...

历史解密 阅读(63)

解密:明朝是如何防治各级官员“车马”腐败?

明朝对官员使用官府的交通工具如车、轿、船、马、驴等,有严格的规定。其出发点除了“定贵贱、明等威”即体现封建等级观念外,还有使官员养成节俭习惯、节省行政开支、减轻民众负担之意。明朝规定高级将领出行须骑马,不得乘坐车、轿,含有保持尚武精神、不废...

历史解密 阅读(63)
乾隆为何将孝子官员凌迟?“英主”只需要奴才-历史故事

乾隆为何将孝子官员凌迟?“英主”只需要奴才

  人都喜欢听人说好听的,据说这是人的弱点,与生俱来的。越是位高权重的人,就越好这口。这不是说,居于上位的人,人类的弱点就体现得比较充分。上面的老爷,这种毛病,往往是下面的人给惯出来的。有这种毛病,史家的说法,对于国计民生大有干害,每每号召...

历史解密 阅读(46)
解密:中国古代文人如何靠“被贬”求“实名”?-历史故事

解密:中国古代文人如何靠“被贬”求“实名”?

宋仁宗朝谏院成为独立机构,谏官由皇帝亲自除授,职能从规谏君主扩大到监督百官。仁宗朝谏官因此成为具有较高地位、广泛参与国事的要职,在士人心中其地位甚至已与宰相相提并论。同时,仁宗朝任谏职成为仕宦捷径,凡是谏官任上有所作为,获得声名的士人,之后...

历史解密 阅读(56)
宋朝“高薪养廉”的罪与罚:为何没有达到预期?-历史故事

宋朝“高薪养廉”的罪与罚:为何没有达到预期?

  宋朝在历史上,一直被认为是富庶的朝代,很多人认为宋朝“藏富于民”,官民比例低,政治比较清明。但如果认真翻开历史,较较真,恐怕结论未必如此。   宋朝官员的幸福生活   严格意义上讲,中国古代只有官员算是“国家公务员”,自秦汉官员工资就开...

历史解密 阅读(52)
大明特殊的廷杖制度:打屁股打出来官员的荣耀-历史故事

大明特殊的廷杖制度:打屁股打出来官员的荣耀

廷杖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创立的不人道、严酷的刑罚之一,主要用来对付不听话的官员。大庭广众之下,让校尉用棍子打屁股,这不仅是对肉体的伤害,也是对人格的侮辱。 但事物总在不断地变化,因为触怒圣颜而被廷杖的多是耿直之士,往往获得舆论的同情,有辱斯...

历史解密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