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54 篇文章

标签:官员 第11页

解密清代官吏的收入:除了固定年薪还有“规费”-历史故事

解密清代官吏的收入:除了固定年薪还有“规费”

  闲时翻阅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版四川《江油县志》,发现县官和县吏工资收入差距特别大,县吏工资收入十分微薄。   据《江油县志》记载,那时县级政府中,被称作官的,仅有知县、巡检、典史、教谕和训导等四五人(大多数县未设巡检司)。知县年俸...

历史解密 阅读(61)
清代王家兄弟曾"联名高第" :最终双双进入翰林院-历史故事

清代王家兄弟曾"联名高第" :最终双双进入翰林院

  从宋嘉定十年(1217)至清光绪六年(1880),中国第一状元县安徽休宁出了19名文武状元,在这些状元名录中,有一个叫王以衔的人格外引人注目,因为在浙江湖州的状元名录里,也有一个名叫王以衔的人。他们都是乾隆六十年(1795)状元,授翰林...

历史解密 阅读(56)
古代官员有试用期:不称职者将被罢归原职或撤职-历史故事

古代官员有试用期:不称职者将被罢归原职或撤职

  寻根溯源   随着反腐的不断深入,如何为官的话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对于“官”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官,吏事君也。”从“官”字的结构来看,从“宀”,从阜省,是个会意字。官之上半部分“宀”,其本义为屋舍、庐舍,以冖覆众,则有治...

历史解密 阅读(94)
晚清"纳赀"成士人出仕正途:朝廷明码标价卖官-历史故事

晚清"纳赀"成士人出仕正途:朝廷明码标价卖官

  《复堂师友手札菁华》一书是晚清著名学者、词人谭献的师友书信集。我一看到“复堂”,就感到亲切,并有“久违了”之感。《复堂词话》是我初学诗词时熟读论著之一。五六十年前,它与周济的《介存斋论词杂著》、冯煦的《蒿庵词话》合在一起,纳入人民文学出...

历史解密 阅读(81)
府兵制的起源:府兵制到底是有谁最先发明的?-历史故事

府兵制的起源:府兵制到底是有谁最先发明的?

  起源   府兵制源起于北魏时期鲜卑人当兵、汉人 务农的政策。府兵全家可以免除赋役,当兵成为鲜卑人的专利,这政策明显地带有民族隔离的色彩。到了北周后期,迫于形势,汉人也被募充作府兵。杨坚 为北周大丞相时,就下令西魏 受赐鲜卑姓的汉人可恢复...

历史解密 阅读(57)
解密:九品中正制中的中正官有着什么样的职权?-历史故事

解密:九品中正制中的中正官有着什么样的职权?

  以魏晋之制为例,其主要内容为: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正。   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中正对人物的道德﹑才能只作概括性的评语,称为“状”。如曹魏时中正王嘉“状”吉茂为“德优能少”。西晋时,...

历史解密 阅读(59)
解密:九品中正制度在什么时间段发展起来?-历史故事

解密:九品中正制度在什么时间段发展起来?

  九品中正制度是继承东汉官吏选拔制度又加以改革的结果。东汉选拔官吏,主要是依据儒家的道德行为标准,宗族乡党的评定成为政府选拔官吏(具体途径是察举﹑征辟的主要甚至唯一的依据。汉末大乱造成人士流移,给乡闾评议带来困难,用人不可能一一核之乡闾。...

历史解密 阅读(62)
宋代环保理念:植树造林可作为地方官升迁政绩-历史故事

宋代环保理念:植树造林可作为地方官升迁政绩

  “环保”“绿色”是现代概念,但谈不上是现代观念,而是古已有之的传统理念。宋代延续前代的做法,设有专门的环境保护部门——虞部,各州县又设“农师”之职,聘请通晓农林知识者担任之,为民众种植作物、林木提供技术指导。朝廷还制订一系列涉及生态保护...

历史解密 阅读(57)
府兵制的演化过程:府兵是由哪些人所组成的?-历史故事

府兵制的演化过程:府兵是由哪些人所组成的?

  坊   坊府并提,坊的制度怎样?“坊”“防”二字通用,《通典》卷一七一载,魏有孔城防,北周有通洛防。《元和郡县志》载北周有会宁防,《太平寰宇记》防作坊,魏时更有“六坊”的名目。《隋书·食货志》云:“六坊之众,从武帝而西者,不能万人,余皆...

历史解密 阅读(60)
府兵制的废除缘由:唐代府兵因何最终消亡?-历史故事

府兵制的废除缘由:唐代府兵因何最终消亡?

  府兵并非唐代唯一的兵种,承担宿卫的还有保卫宫廷,屯驻北门的禁军(见六军),与十二卫所领府兵对称南、北衙军。出征和防戍则有名为“募”而实也是“征”的兵募,以后还有防戍本州的团结兵、士镇兵等。在出征和防戍中,兵募的数量往往超过府兵,但府兵在...

历史解密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