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2 篇文章

标签:改革 第4页

万历朝首辅张居正:明朝最牛改革家的悲剧改革史-历史故事

万历朝首辅张居正:明朝最牛改革家的悲剧改革史

  位高权重,风光无限  国家的状况一天天好转,张居正位高权重,一时风光无限。  万历六年(1578),张居正离京归葬老父,一路不仅有尚宝少卿和锦衣卫护送,戚继光还派来了铳手与箭手保镖。  最夸张的,是他乘坐的轿子。它有个专门名称——如意斋...

历史解密 阅读(73)
张居正死后被学生抄家:万历皇帝贪财想从中捞钱-历史故事

张居正死后被学生抄家:万历皇帝贪财想从中捞钱

  张居正是明朝最有权力、最具影响的内阁首辅。他协助十岁的小皇帝推行改革,把衰败、混乱的明王朝治理得国富民安,他是小皇帝不可一日或缺的靠山,是“起衰振隳”的“救时宰相”。他的赫赫功绩,堪与商鞅、王安石并立,而被称为我国封建社会初期、中期与后...

历史解密 阅读(60)
东汉董卓的“财政改革”:曾把五铢钱改铸小钱-历史故事

东汉董卓的“财政改革”:曾把五铢钱改铸小钱

什么是“十二金人”?据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有人在临洮看见12个身穿奇装异服的巨人,秦始皇听说后觉得是大吉的兆头,就将收集缴获的六国兵器,铸造了12个巨大的铜人,竖立在秦宫大门口。一些当代人写的著作里说,这12个“金人”中有10个被东汉末年的...

历史解密 阅读(74)
张居正死后被清算疑云:竟出于自己生前的安排?-历史故事

张居正死后被清算疑云:竟出于自己生前的安排?

  御书房里烛火通明。朱翊钧一步一步走了进来,步履显得沉缓而艰难。身后,郑贵妃和陈矩也心事重重亦步亦趋地跟着。  朱翊钧突然停住了脚步,却不回头,沉声吩咐道:“陈矩,你退出去吧……同时给朕交代下去:朕要在御书房里筹思军国大事,任何人不得近前...

历史解密 阅读(56)
解密:古代的科举考试有着什么样的流程?-历史故事

解密:古代的科举考试有着什么样的流程?

  科举   指历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方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

历史解密 阅读(68)
解密:科举之前中国实行什么样的选拔制度?-历史故事

解密:科举之前中国实行什么样的选拔制度?

  秦朝以前,采用“世卿世禄”制度,后来逐步引入军功爵制。西周时,天子分封天下。管理天下由天子、诸侯、卿、士。依照血缘世袭。到了东周,有“客卿”、“食客”等。   到了汉朝。提拔民间人才。当时采用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前者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

历史解密 阅读(76)
解密:古代科举制度的发起于什么历史时期?-历史故事

解密:古代科举制度的发起于什么历史时期?

  科举萌发于南北朝时期,科举真正成型是在唐朝。 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据史载,开皇三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诏举“贤良”。应为开皇七年(587),又令...

历史解密 阅读(58)
解密:中国的科举制度是如何发展直至终结的?-历史故事

解密:中国的科举制度是如何发展直至终结的?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创立完善科举的关键人物。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

历史解密 阅读(62)
解密:明清两朝“公车改革”为何不能进行到底?-历史故事

解密:明清两朝“公车改革”为何不能进行到底?

  自古以来,“公车”对历朝历代的官员们来说,既是代步的工具,更是身份和排场的象征。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王公贵族们都以乘坐“公家”的马车为荣。西汉开国时,由于连年战争的原因,马匹奇缺,汉高祖刘邦出行都找不到四匹毛色相同的马拉车,一些官员只得...

历史解密 阅读(66)
张居正改革有功 为何却沦落到死后抄家的下场?-历史故事

张居正改革有功 为何却沦落到死后抄家的下场?

1572年(隆庆六年)7月5日,明隆庆帝明朱载垕病逝。他生前依靠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的尽力辅佐,实行革弊施新的政策,海内外得到大治,史称隆庆新政,但后期因沉迷媚药,服用助兴,致使政事荒废,留给十岁幼帝及其寡母李太后的,是入不敷出的财政...

历史解密 阅读(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