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2 篇文章

标签:改革 第3页

北魏汉化的第一步:孝文帝带头改拓跋姓为元姓-历史故事

北魏汉化的第一步:孝文帝带头改拓跋姓为元姓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孝文帝拓跋宏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鲜卑族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改革,不仅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也对中国古代以来直至今天的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鲜卑族建立的...

历史解密 阅读(63)
孝文帝的法制改革:北魏开始以法律规范治国-历史故事

孝文帝的法制改革:北魏开始以法律规范治国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公元467-499年)亲政后,推行汉化改革。他先整顿吏治,颁布俸禄制,立三长法,实行均田制;参照南朝典章,修改北魏政治制度,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处死太子元恂。汉化改革使鲜卑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大大发展...

历史解密 阅读(65)
孝文帝考评官员的方法:罢免没有过建议的官员-历史故事

孝文帝考评官员的方法:罢免没有过建议的官员

  近日翻开《资治通鉴》查找一份历史资料,偶然读到第139卷中孝文帝考评官员的记载,掩卷之后竟感悟良多。   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在官员管理方面推出一项重大举措:每三年考评一次官员,并将被考评者分为上中下三等,其中上等和下等再分为三等,...

历史解密 阅读(53)

古代如何改革考试制度?汉代官员选拔首现笔试

  国务院日前出台高考新政,深化考试制度的改革,其中的“文理不再分科”尤其引发了诸多热议。其实,在中国古代,各种考试制度改革一直没有断过,先秦时期已有“口试”,西汉时期出现“笔试”、“抽签考试”,唐代开始设“特招”,宋代曾精减“考试科目”,...

历史解密 阅读(67)
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北魏进行彻底的汉化-历史故事

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北魏进行彻底的汉化

  政治   公元472年(延兴二年),政以久任,满一年升迁一级;治绩不好的即使就任不久,也要受到处罚,甚至降级。   公元475年(延兴五年),为改变过去州、郡、县争收租调的混乱局面,政府确定只能由县一级征收,征收时禁止使用大斗、长尺、重...

历史解密 阅读(63)
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北魏试图缓和民族矛盾-历史故事

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北魏试图缓和民族矛盾

  鲜卑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古老的北方民族,拓跋部是鲜卑族活动在大兴安岭北端东麓一带的一个分支。拓跋部不断南迁,在西晋时,部落首领拓跋猗卢因为帮助当时朝廷抗击刘渊、石勒有功,被皇帝封为代王,建立了代国。但不久,代国被兴起的前秦所灭,拓跋部的历...

历史解密 阅读(58)
短暂的张居正改革:为何在明朝改革会如此艰难?-历史故事

短暂的张居正改革:为何在明朝改革会如此艰难?

《明史》中有这样一句话形容某个时期的国情:“中外乂安,海内殷阜”。乍看应是出现在王朝早期的太平恢弘的景象,而事实上,这是描述晚明万历年间的一句话。是的,在明末暮气沉沉的最后生命里,还有过这么一段辉煌灿烂的“回光返照”,让行将就木的朱明王朝又...

历史解密 阅读(54)
孝文帝改革的历史影响:有力的缓和了阶级矛盾-历史故事

孝文帝改革的历史影响:有力的缓和了阶级矛盾

  北魏孝文帝改革,俗称孝文汉化,是指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等。 孝文帝所推行的汉化改革措施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

历史解密 阅读(56)
孝文帝改革的后遗症:汉化改革引发北魏分裂-历史故事

孝文帝改革的后遗症:汉化改革引发北魏分裂

  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登上中原的历史舞台。游牧民族与汉族、游牧民族之间,争城夺地,相互杀伐,战胜者对于战败者进行压迫。  北魏统一北方之时,鲜卑政权建立起来,为巩固统治,形成种族间的容忍,便开始了安集工作。初期的安集政策是禁止官吏...

历史解密 阅读(52)
孝文帝改革的意义:有效的发展了北方的经济-历史故事

孝文帝改革的意义:有效的发展了北方的经济

孝文帝改革是历史上一场非常重要的改革,北魏也由此巩固了其在北方的统治,但是也难免有其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正面   1、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农业生产工具得到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产量增多,畜牧业得到发展。手工业生产日益活跃...

历史解密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