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大臣中,文武全才不多,曾国藩算一个,胡林翼也算一个。曾国藩曾自谦说胡林翼才干是自己的十倍。因为胡林翼不仅会领兵打仗,是湘军大佬,也懂得治理国家,擅长理财,懂经济。
李鸿章晚年,与人谈旧事,常挂在口边的是“先师曾文正公”与“前辈胡文忠公”,可见这两个人的历史地位以及个人才干。
曾国藩是临危受命,帮朝廷镇压“反贼”,他的长处与其说在于领兵打仗,不如说在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首先,曾国藩人脉非常广,广到“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程度,曾国藩能在家乡迅速建立一支团练,靠的就是他广阔的人脉。从广州购买西洋炮火,找人来教他们操练阵法,都是要依靠他的人际关系网的。
其次,他是一个文采很好的人,一个人很会写文,就会具有煽动性,写得东西就能获得别人认同。曾国藩的战斗檄文写得很好,抓住当时读书人的心理竭力煽动,将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也是他能够成功的原因所在。
再次,曾国藩是一个很会为人处世的人,他的为官之道直到今天还被人奉为圭臬。
在曾国藩操持团练的时候,长沙有个绿营与他的队伍有点矛盾,他二话不说将团练迁到湘潭。有人说曾国藩的官位显赫,权势也大,完全不用怕他们。
其实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尽可能减少自己的对立面,是聪明人的做法。
一个人高居官位,嫉妒你的人有,想看你笑话的人有,巴不得你摔下来的也有,这些人或明或暗,你是无法铲除的,即使铲除了,再上来的人对你的敌对情绪也还是一样。
所以一个聪明人,要设法减少这种敌对情绪,古人有句话,“化戾气为祥和”,把负能量转化成正能量,没准这些敌人,还能变成助你一臂之力的贵人。
曾国藩为人称道的地方很多,他不仅擅长治国,还擅长治家,他的家书在清朝末年是畅销书,到后来读书人几乎人手一本,而曾国藩的后世子孙也谨遵家书教导,个个都很有出息。
历史上很多英雄人物,都不善于治家,包括李世民这样高高在上的皇帝也是一样,弄得家里乱七八糟,兄弟弑杀,儿女一个争气的也没有。
他手下大臣的家庭也是一样,大都“富不过三代”,就家业凋零了。
曾国藩的家族一直长盛不衰,得益于他出色的教育能力。
他的儿子还记得这样一件事,在他的爷爷去世那天,曾国藩沉痛地对他说:“我这辈子打仗不少,打仗也是造孽,是杀戮,我们曾家以后再也不能有武将,你们好好读书。” 纪泽含泪答应了,他们把曾国藩的话遵守下来,也算是为曾家积了阴德。
曾国藩离世的时候,再三告诫子孙后代,除了武将,可以做任何职业,子孙答应下来。
他的教育第一是孝道,这点他很以身作则。
第二,告诉子女要爱劳动。人的福气是有数的,如果只游手好闲,好吃懒做,那离灭亡也就不远了,如果能克勤克俭,甚至亲自劳动,福气会像雪球一样越来越多,最终让家业更兴旺。
第三,慎独。即使在独处的时候,也不能放纵自己,要平静,要谦卑,要知道自己是谁,并且要谨慎。人在政治场合,只要稍有不慎,就会有灭顶之灾,而人在独处的时候,隔墙未必没有眼睛耳朵,要做到在任何场合都始终如一,才是远离灾祸的好方法。
第四,要保持敬意。要对生命保持敬意,要对万事万物保持敬意。不要以为自己有多能耐,比你能耐的人多了去了,人一骄纵,就容易有灾祸,而越谦虚、越有敬畏心的人,则越容易成就大事业。
想想曾国藩,手握三十万精兵,却依然没有飞来横祸,而是平安到老,这与他慎独、敬畏的心不无关系。
今天,曾国藩的后人已经到第十代,有突出成就的多达三百多人,虽然没有一个名气大过他,但那也是由于时代不同了,这些人在他们各自的领域里还是很有名气的。
曾国藩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神话,直到十代以后,还屹立不倒,是个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