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将李广为何一生只是个普通的将军?

导读:李广一生征战拼杀七十多场,而且多数获胜,极少失败,是匈奴人眼中的劲敌。但是,尽管李广战功赫赫,却因各种原因没有得到相应的封赏,更难被封侯。和他一起出来且声名远在他之下的堂弟李蔡已经身为丞相,李广依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将军。

  李广有一次和占卜天象的王朔讨论自己难封侯的原因。王朔问:“你是否做过违背良心的事?”李广想了想说:“我镇守陇西的时候,羌人曾经造反,我用计谋使他们投降,后来又将八百多名投降者在一天之内杀掉了。这是我认为最遗憾的事。”王朔叹息说:“把已经投降的人杀掉,这就是将军没有被封侯的原因。”

  公元前119年,朝廷对匈奴发起大规模战争,分两路向匈奴进军。已经年老的李广主动请战,担任前将军,由卫青指挥。李广在行军途中经常迷路,等到会合地点时,已经迟了几天。手下的人叫李广的部下到卫青那里去请罪,谁知李广气愤地说:“我的部下没有罪,迟到的责任在于我自己,要审问就审问我一个人。”

  接着,李广对部下说:“我一生跟匈奴打了七十多场仗,这次跟大将军出战,没想到大将军把我的队伍调开,让我走迂回遥远的路线,而偏偏又迷了路,这岂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经这么大年纪了,毕竟不能同那些小吏打交道了。”说完,拔刀自刎。李广一生威名显赫,最后的结局却凄凉万分。

  李广是个很有传奇色彩的将军,但是他一生却未能封侯,其原因很多。

  首先,就是他的运气太差。李广虽然名气很大,但是实际上打的大规模胜仗不多。只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靠个人的勇武获得了一些超出常人的战绩。汉武帝元光六年,四路大军出塞。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各率一路,每军一万人。本来这次出塞,四个人都有机会靠优异的成绩获得主帅的位置。但是运气和个人素质让四个人遇到了不同的情况。公孙贺在塞外旅游一圈,无功而返。公孙敖遇到匈奴一部主力,损兵七千。

  李广最倒霉,遇上了更大的匈奴单于主力,不仅兵败而且被俘。后来靠个人的机智和勇武才逃脱。卫青的运气和战略眼光都很好,长途奔袭,端了基本不设防的匈奴圣地龙城。前面提到王昌龄的诗,实际上有很大的错误。龙城与李广无关,他从来没到过那里。龙城飞将的说法,可能仅仅是为了合辙押韵而已。另外李广对匈奴的战绩,小仗胜大仗败,远远够不上“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水平。

  李广参加的最后一次大战役,卫青已经是主帅了。为了提拔自己的亲信立功,卫青拒绝了李广担任前锋的要求,而令其侧路袭击。但是李广的坏运气再次发生作用,他居然迷路了。这时的李广已经六十多岁了,自己知道这是最后一次参加大型战役了。不仅没立成功封成侯,还要面对军法处那些笔杆子的羞辱。绝望加羞耻,致使他引刀自刎,一代悲情名将就此陨落。这是李广难封的运气原因。

  其次,还有个人性格原因。综观李广战绩,勇不必说,其智谋就表现得不够出色,极少以少胜多或以计克敌的战例。此外,他的另一个性格特征也很重要。元光六年出塞,兵败被俘脱难归国。按照当时的军法,李广是死罪。靠族人出钱赎罪才免于一死,贬为庶人老百姓。  之后有次外出回城晚了,叫门说“我乃前将军李广”。守门小官有点儿势力眼,加上喝得有点儿高,就说:“现任将军也不能违反夜间戒严令,何况你是前任将军?”李广干气没辙。后来李广重新带兵后,就把这个守门官调到自己军中找了个借口杀了。这些事情,反映出李广的性格缺陷,心胸狭窄、暴戾,缺少独当一面的战略才能。面对“李广难封”的典故,既要明白王勃用典的初衷,也要能从真实的李广身上学到教训。

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历史故事 » 飞将李广为何一生只是个普通的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