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都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世人常拿两人做比较。要我说,两个没有可比性,因为他们两人跟李世民的关系不同。亲属远近与才能高低,孰轻孰重真的很难说。长孙皇后在死时曾说不要重用长孙无忌,要保护房玄龄,李世民答应了后者却没有做到前者。
房玄龄是李世民的谋士,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房玄龄和杜如晦,合成房谋杜断,说明房玄龄是李世民的一把好手。房玄龄和李世民是出生入死的兄弟。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自家人,因为长孙无垢嫁李世民为妻。
按官位看,房玄龄在贞观时期从从二品进位到正一品的司空。长孙无忌在太宗时期是正一品的司空、司徒,在高宗时期是正一品的太尉。两人刚认识的时候房玄龄官高,长孙能力稍差。之后长孙逐渐进位。到后期盖过房玄龄,甚至在李世民死后,长孙能对李治指手画脚,后被李治打压。两人政见不同,房玄龄是宰相,多为国家考虑。长孙是国舅,会站在家族的立场上。
在学识为人方面,两人不分伯仲。房玄龄博览群书,善于写文,曾受诏重撰《晋书》。虽然位高权重,却十分谦逊。跟随李世民时,献计献策,不为金银所动,却为人才所喜。后病逝。长孙无忌非常好学,具有才略,为人谨慎。刚开始时,他几乎不掌实权,因此也不争权夺势,最后却利益熏心,自缢而亡。
房玄龄与高士廉
房玄龄博览群书,善于写文,曾受诏重撰《晋书》。虽然位高权重,却十分谦逊。高士廉年轻时博学多才,文史典籍都有涉猎。同长孙无忌一样,与李世民有亲疏关系,长孙皇后是他的甥女。
高士廉画像
房玄龄是李世民的谋士,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高士廉也在里面出了把力,他把在押的囚犯都放了,给予他们武器,配合着李世民发动政变。高士廉因为扣下了密奏被贬到安州,说来是一件坏事,可是高士廉到了蜀地改变了当地的风气。原来的百姓对父母没有感恩的心,看到父母病重担心自己被传染,远远的用棒子将食物递给父母。当地的村民特别迷信,害怕鬼怪,觉得生病的人是被鬼怪附身而不愿靠近。高士廉不仅让村民孝顺,还兴办儒学,挖掘新渠,造福一方。贞观五年,高士廉回朝任职。
据《资治通鉴》记载,有次房玄龄和高士廉在路上走,问窦德素北门在建造什么。唐太宗知道这件事后勃然大怒,认为房玄龄和高士廉多管闲事,甚至是过多干预。后被魏征劝谏,称房玄龄和高士廉身为皇帝的心腹,为皇帝关心朝廷内外的事情是应该的。唐太宗听后十分惭愧。
在高士廉死后,唐太宗想哭灵遭到房玄龄劝谏。唐太宗称高士廉与自己除了君臣,还有姻亲关系。后遭到长孙无忌劝谏,太宗才返回东苑,可见情义深重。
房玄龄怕老婆
房玄龄是历史上有名的宰相,在唐太宗李世民还没称帝时就跟随他,出谋划策。可是正是这位极人臣的房玄龄,竟然怕老婆出了名。遥想唐代也是个封建社会,男人三妻四妾都是平常事,竟有宰相怕老婆。
其实用现在的话说,房玄龄不是怕老婆而是爱老婆。有次房玄龄生了重病,料想自己命不久矣,可是不想耽误年轻的卢氏,便劝说妻子在自己死后改嫁。卢氏为表明自己的决心,即使房玄龄死后也为其守寡,刺瞎了自己的一只眼睛。有妻如此,夫复何求啊!房玄龄十分感动。房玄龄病好了之后一直真心待卢氏,尽可能的满足卢氏所有的要求。
另一方面,卢氏为人也比较直爽,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绝不勉强自己去做。有次唐太宗听闻房玄龄家中有悍妻,不愿接受自己赏赐的歌姬,甚至想让他下旨令卢氏不生气才敢回家,便将卢氏召了来。唐太宗要卢氏在毒酒和房玄龄纳妾之间选一个,卢氏毅然举起酒杯一饮而尽。亏得酒杯中是醋不是毒酒,要不然卢氏就香消玉殒了。唐太宗见状,也为卢氏所吓倒,打消了为房玄龄结姻缘的念头。
卢氏有情又刚烈,房玄龄对其又爱又敬畏。两人相濡以沫,恩爱不疑。
房玄龄怎么死的
房玄龄一生为国家殚精竭虑,最后病逝,太宗悲痛,一代贤相就此陨落。至于具体是什么原因致死,资料上并没有明确记载,有人认为是操劳过度,过劳死,有人认为是被长孙无忌气死的。
房玄龄在太宗称帝前的主要工作是文书、寻找人才方面,后被升为仆射,负责国史修缮的监督。工作量一大,处理公务夜以继日。太宗听闻房玄龄如此劳累,让他主攻人才寻找这一块,其他的交给别的官员去办。房玄龄感激太宗如此关心自己,更是日夜操劳。
晚年的房玄龄疾病缠身,多次提出告老还乡。可是太宗十分需要房玄龄,依旧委以重任,下旨让房玄龄平时在家办公,遇到事情不得不麻烦他的,再派人把房玄龄抬上殿。房玄龄病重时,太宗十分悲伤,不仅派名医来诊治,膳食方面也格外注意。太宗当时的心情随房玄龄的病情或喜或悲。房玄龄病危时,太宗亲自探视,两人握手诀别。房玄龄在病榻上犯颜直谏,请求太宗停止征伐高丽。没多久,房玄龄去世。太宗三天没有上朝。太宗感念房玄龄,将其葬于太庙,画像挂至凌烟阁。
至于说是被长孙无忌气死的,可信度不高。毕竟那时候还是太宗执政,太宗如此精明,长孙无忌再怎么样也有所顾忌。不像懦弱的李治称帝后,长孙无忌以帝舅自居,把持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