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法律 第3页

解密古代的医患纠纷:大多通过第三方仲裁解决-历史故事

解密古代的医患纠纷:大多通过第三方仲裁解决

近年来,医患纠纷备受瞩目。在古代中国,同样存在医患关系不和谐的现象,因医疗事故引发的医患纠纷在史籍中多有记载。 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但是即便医术再高明,也不可能完全杜绝医疗风险。为了尽量减少麻烦,古代医生首先十分注重自我保护,在行医时...

历史解密 阅读(57)
秦朝法律解密:所谓“轻罪重罚”是种错误的理解-历史故事

秦朝法律解密:所谓“轻罪重罚”是种错误的理解

几千年来,专家文人都在斥责秦国是“轻罪重罚”,专家们众口一词地引用证据“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行不由路,谓之奸人,奸人者杀”等只言片语。老百姓往路上撒点灰土就要砍手,出门办事没有走在道路上,就要被杀,这还不是轻罪重罚吗?其实这是张冠李戴,...

历史解密 阅读(61)
朱元璋轶事:因推行禁酒令明令禁止民间种糯米-历史故事

朱元璋轶事:因推行禁酒令明令禁止民间种糯米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注重节俭。1358年,为避免民间酿酒使用大量粮食,朱元璋颁布了禁酒令。当时,江南酿酒,喜欢使用糯米,为此,在1366年,朱元璋又明令禁止民间种植糯米。 有关朱元璋颁布禁酒令和禁种糯米的事情,在顾炎武的《日知录之余》卷二有记...

历史解密 阅读(52)
秦朝法律解密:“失期法皆斩”是司马迁的误解-历史故事

秦朝法律解密:“失期法皆斩”是司马迁的误解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文学创作,也加深了读者对秦帝国暴政的错误认识。 《史记,陈涉世家》中有一段文字被后人反复引用,以此来证明秦始皇的刑罚过于严酷,因此秦末的农民暴乱是官逼民反: 秦二世元年七月,征调居住在里巷左边的人去防守渔阳,一共有九百人...

历史解密 阅读(60)
商鞅为何死在自己制定的法律之下?有何隐情-历史故事

商鞅为何死在自己制定的法律之下?有何隐情

  商鞅是秦国的改革家,他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为了保证每一个人都可以在法律的监控下,商鞅身先力行,保证了每一次赏罚的分明。“作法自毙”这个成语今人常用,查其源头,应该是典出《史记·商君列传》。2400来年,这个典故一再被人使用,说明在...

历史解密 阅读(47)
古代“三尺”曾指代法律:因条文刻在三尺竹简上-历史故事

古代“三尺”曾指代法律:因条文刻在三尺竹简上

  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有“三尺”这个数量词,含义却各不相同。最有名的是“举头三尺有神明”,这个“三尺”好理解,就是指距离。而平民出身的天子刘邦总喜欢吹嘘自己凭“三尺剑”得天下,这个“三尺”有讲究。原来,周朝规定:佩剑分为上制、中制和下制,...

历史解密 阅读(64)
清朝律例禁止祖父母父母在时子孙分家 罚杖一百-历史故事

清朝律例禁止祖父母父母在时子孙分家 罚杖一百

  在如今的一般读者看来,大清律例差不多是件博物馆里的陈列品,大概除了研究者,没人会关注。影视作品展示各种稀奇古怪的古代肉刑,能够吸引一些眼球,可带着猎奇心态,像人类学家观察西非的部落或太平洋小岛的原始居民,不免有区隔。最近读黄宗智关于清代...

历史解密 阅读(49)
明朝严苛的法律规范:穿错衣服可能会被处死-历史故事

明朝严苛的法律规范:穿错衣服可能会被处死

  “管千管万,不管穿衣吃饭。”俗语这么说,那要看什么时代。如果是在明朝,随便乱穿衣、吃饭,很可能要掉脑袋。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政权,历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同时,明朝又是一个等级森严、条令严苛的专制社会,衣食住行皆有严...

历史解密 阅读(51)
古代皇帝重法治:汉武帝时期死罪就有一万多种-历史故事

古代皇帝重法治:汉武帝时期死罪就有一万多种

  古代确非法治社会,但制定法律却是历代皇帝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汉朝为例,法令之多,可谓汗牛充栋。萧何作九章,韩信订军法,叔孙通制仪法。到汉武帝时,“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死罪就有一万多种。法律文书盈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隋唐以后,国...

历史解密 阅读(44)
包青天初次仕地首次确认 安徽和县将建“包公税衙”-历史故事

包青天初次仕地首次确认 安徽和县将建“包公税衙”

  中新社合肥3月14日电 (赵强 常兴胜)记者14日从安徽和县官方获悉,该县政府准备在老城区原国税局所在地打造“包公税衙”。据了解,通过近一年的专家考证首次得出,包公的初仕地就在和县。   “包拯及第后初仕地就是今天的安徽省和县,他当时任...

历史解密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