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竟敢戏耍武则天,武则天直到死都没发现
前几年有个电视剧《神探狄仁杰》挺火,一句“元芳你怎么看”,还成了网上爆红的句子。我一般很少看国产电视剧,但是由于口碑不错,我后来还是追看了此剧。 和早年电视剧人物经常非黑即白不同,片子里面的狄仁杰性格非常的复杂。一方面他看起来忠于武...
前几年有个电视剧《神探狄仁杰》挺火,一句“元芳你怎么看”,还成了网上爆红的句子。我一般很少看国产电视剧,但是由于口碑不错,我后来还是追看了此剧。 和早年电视剧人物经常非黑即白不同,片子里面的狄仁杰性格非常的复杂。一方面他看起来忠于武...
按清朝惯例,亲王和郡王之女被皇帝特许留在宫中抚养,可以被赐称“公主”。这种情况在清代历史上共有12人,其中被赐称和硕公主的有9人,被赐称固伦公主的仅有3人。 第一个固伦公主是顺治帝所抚从兄简亲王济度之女,她初被赐称和硕端敏公主,雍正元年又被晋赐为固伦端敏公主。第二个固伦公主则是康熙帝所抚弟恭亲王常宁之长女,初赐称和硕纯禧公主,雍正元年又被晋赐固伦纯禧公主。第三个固伦公主也是一个恭亲王之长女,即咸丰弟恭亲王奕䜣之长女。“固伦”、“和硕”均系满语音译,“固伦”是“国”的意思,“和硕”是“旗”的意思。按《大清会典》规定,被赐封固伦公主的应是皇后所生之女,品级与亲王相等。其他诸王之女育于宫中者,一般赐称和硕公主,品级与郡王同,可享受妃嫔所生之女的同等礼遇。清代的前两个固伦公主,都是先封和硕公主,直到雍正元年才被加封为固伦公主。只有最后这一位固伦公主,是被直接封为固伦公主,这在清朝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奕䜣之女享受如此殊荣,被慈禧太后视为自己的亲生女儿,享受皇后亲生女儿的待遇,是慈禧笼络其父恭亲王的一个手段。恭亲王奕䜣是“辛酉政变”的发动者之一,也是促成慈禧太后实现垂帘听政的最大功臣。慈禧为了“酬庸”奕䜣,给予他议政王、军机大臣、王爵世袭、食亲王双俸等项优遇,让他总揽军机处、内务府、总理衙门、宗人府、神机营等重要部门大权,特许他在紫禁城内骑马,乘坐四人轿。当时的奕䜣可谓位极人臣,不可一世。
慈禧不仅对奕䜣本人恩宠有加,还泽及其家人。咸丰十一年(1861)十二月,慈禧正式把奕䜣的女儿接入宫中,收为自已的养女,晋封她为固伦公主。并从第二年正月起,每月赏银20两。此外,还给她配备供其役使的谙达、太监、精奇妈妈、灯水妈妈、水上妈妈等,每月补赏银一两。如此恩宠,在清代是空前绝后的。
同治五年(1866)九月,慈禧又为荣寿固伦公主择定额驸,他便是世袭一等诚嘉毅勇公景寿之子志端。 志端任职都统,一品荫生,与公主成婚后被赐与双眼花翎。有趣的是,志端之父景寿娶的是道光帝第六女即孝静成皇后所生的寿恩固伦公主。父子俩都娶的是固伦公主为妻,可谓亲上加亲,代代皇亲国戚。但是,志端从小体弱多病,结婚没几年就病逝了,从此荣寿公主年纪轻轻,不到20岁便成了寡妇。
这门亲事是由慈禧钦定的,结果是让荣寿公主嫁给了一个患痨病的废人,早早就守了寡。慈禧不知是出于歉疚,还是出于对荣寿公主的怜爱,从此对公主恩宠有加,经常让荣寿公主出入宫禁,时常在宫中陪伴自己。慈禧对别人一向都很严厉,没人敢向她提不同的意见,但只有荣寿公主是个例外。
一次,慈禧做了一件色彩鲜艳的衣服,非常高兴。但一穿在身上,自己都觉得与太后的身份不配。于是,慈禧就对身边的太监说:“这件事千万别让公主知道。”但是这件事还是没有瞒过荣寿公主。一天,公主在陪伴慈禧时,以平静的口气从容说道:“我在一个地方看见了一块料子,质地和色彩都十分漂亮,我当时就想买下这块料子做件衣服献给太后。但又一考虑,穿这样的衣服,不合祖制,就没有给太后买。”
慈禧听了,一下子便明白荣寿公主所说的话是意有所指的。她无话可说,以沉默代替回答。
慈禧待荣寿公主退出后,叱责左右侍从说:“我告诉你们不要让公主知道,如果不是你们多嘴多舌,公主怎会说出这番话呢?”
据说,光绪帝继位后,恭亲王一家对载湉非常妒嫉。但荣寿公主却能顾全大局,与载湉处得很好。一次,公主与慈禧下棋,载湉在旁边陪着。不想俩人下了半天也不罢休,累得载湉腰酸背痛,但也不敢说累,还是硬挺着看她们下棋。公主看出来了,便装出十分疲倦的样子,慈禧这才下令罢棋。据说净当年慈禧要废掉载湉时,荣寿公主曾极力劝阻。
由于有慈禧的宠幸,年轻的荣寿公主十分骄横。 她每出入宫闱,都乘坐慈禧太后特赐的金顶轿,身边护卫如云。走在路上,行人纷纷回避,就是王公大臣的车马也要停下来给她让路,有些官员甚至急忙把车子赶到巷子里回避。光绪年,锡席卿尚书,官任副都御史,在一天上朝途经一处闹市时,恰巧遇到公主的车队。他急忙下令停车,但可能是闹市区人多马受惊,他车队前面的骑马差役不小心,冲撞了公主的仪仗队。荣寿公主大怒,令仆从把那名差役从马上提了下来,连同锡尚书的车夫,一并押送协尉官厅中。锡尚书无法前行,也被困在官厅中。后来经过协尉多方求情,甚至在公主轿前跪了下来,一再叩头赔罪,公主才予以放行。
1956年,荣寿公主府改为北京中医医院。1985年,北京中医医院建门诊楼和医技楼,将原有建筑搬迁,易地复建在密云县城西门外的“白河郊野公园”内。
有不少文章认为曹操和司马懿同是篡权谋国,便将他们相提并论,甚至因为晋代魏就声称司马懿比曹操厉害。其实,但凡懂历史的都明白,他们并非同一类人。司马懿的才能、境界更是和曹操没法比。
一、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英争天下。汉献帝面对这样的情况束手无策,更无力号令天下。就在此时,曹操在沙场奋战,最终换来中原一统。曹操就是坐上皇位也理所应当,但他没有,由此可见,其境界是何等的高。后来曹丕代汉建魏,有何不妥?
再看看司马懿。他们政变的时候时魏并未分崩离析,他们养私兵政变成功后大肆诛杀政敌,并从此在朝堂上司马家独大,这不是篡逆,何为篡逆?
二、曹操对汉献帝仁至义尽,始终没有废黜、杀害汉献帝的想法。为了改善关系,还让2个女儿入宫。不排除他是想让外孙将来继位当皇上,但这也说明曹操并没有弑君代立的念头。曹丕称帝之后对汉献帝还是很好的。
再看看司马懿父子,在他们的周详计划下,皇帝彻底变成了傀儡。司马昭甚至直接让人对魏帝曹髦下手。
三、三国时期的名士是非常有地位的,很多时候社会言论都会被他们左右,因此不少名士都比较傲气。曹操是一个非常爱才之人,广纳天下名士。只有实在没办法、不得不除的时候才下狠心除去,也不会殃及无辜。陈琳曾把曹操祖宗都给骂了,而曹操却“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非常宽宏。
再看看司马懿父子,在他们眼里,似乎不管你是不是名士,只要和自己对着干就干掉。就是有一点异议的都不允许存在。
四、曹操也有很多政敌,这是不可避免的。曹操甚至多次被政敌逼到绝境,但当曹操胜出,他并没有大肆诛杀政敌,就算不得不杀,也不会让其绝后。一个多次把自己逼入绝境的人现在任你宰割,相信你肯定忍不住想夷灭其三族,更别说曹操了,但其过人之处就是他能够忍住。
再看看司马懿父子,那架势夷三族都是少的了。政变成功后,大肆诛杀,就连孩子都不放过。有人前去求情,司马懿却称:“若不除,则后患无穷。”
通过以上的分析,你还觉得曹操、司马懿是同一类人吗?你或许会拿《军师联盟》说事 ,但那毕竟是电视剧,不是历史,里面很多情节都是“为了艺术”。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西施,自古以来就是多少男子心目中的女神,多少女子羡慕和效仿的对象。其中,东施效颦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但是,你听说过男版的东施效颦吗?
这男版的“东施”名叫左太冲,他模仿的对象正是古今第一男神——潘安。这潘安长得有多帅,虽然古籍上没有记载他身高几尺,但是对他容貌的描写却比比皆是。
由于潘安长得帅,又喜欢到处游玩。所以每次出门都会引起一群女孩子围观,她们手拉手的把潘安围起来,然后相互扔水果。久而久之,成语“掷果盈车”便产生了。
随着潘安的名气越来越大,便引起了同在洛阳的好友左太冲的羡慕。这左太冲长得怎么样古书是有记载的,古书用“绝丑”两个字来形容他。不过这左太冲丑虽丑,但是自信心爆表,也学潘安到处游玩,妇女们见到他的反应按古书的记载是“群妪共唾之”,也就是向他吐口水,唾弃他。
可怜的左太冲,碰了一鼻子灰后,回到家终于放弃了当美男子的梦想,面对现实,投身于文学中。最终成为西晋大文豪,成语“洛阳纸贵”就是形容他的文学作品《三都赋》的。
九王坟也有回音壁。我们都知道天坛有一个回音壁,清西陵的昌西陵有一个回音壁。谁也不会想到北京的九王坟也有一个回音壁。这是我在2016年11月26日发现的。情况是这样的:这一天我带着四位清陵爱好者第二次考察了九王坟,第一次因为大门锁着,找不到看门人,未能进院,只在外面考察了一孔拱桥、碑亭、左右厢房和大门。这次重点考察了院内建筑。
九王是谁?有必要先简单介绍一下。九王是道光皇帝的第九子奕譓,他是道光皇帝最小的皇子。生于道光二十五年,生母是庄顺皇贵妃,与醇亲王奕譞、钟郡王奕詥是同母弟。生前被封为孚郡王,死于光绪三年,终年33岁,谥曰敬。因为排行第九,所以俗称九王,他的园寝也就称九王坟。奕譓死后,其园寝由朝廷按亲王园寝规制营建。
孚敬郡王园寝位于北京海淀区苏家坨镇草场村南,由一孔拱桥、碑亭、左右厢房、大殿、泊岸、宝顶组成,环以红墙。院落呈前方后圓形式,也就是说后半部院墙为圓弧形,称“罗圈墙”。院落内面阔64米零20厘米。这次所发现的回音壁就是罗圈墙内侧。在现场,我们反复做了试验,如果在罗圈墙一端轻声说话,远在64米的另一端就能清楚听到说话声,其回音效果比天坛回音壁和昌西陵回音壁的效果还强烈。同时在宝顶前的踏跥处跥一下脚或喊一声,就能听到比原发更大的声音,但回音效果比昌西陵的回音效果差,原因是孚敬郡王园寝(九王坟)后院有许多树株,挡住了声音的传播。如果将这些树株移开,肯定回音效果也是强烈的。九王坟回音壁的发现应该说是一个重要发现,对于研究建筑的声音传播以及开展北京地区的旅游事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立新王朝以后,有很多儿时的伙伴及邻居,纷纷前往京城求见他,寄希望于他念在儿时之情及乡土之情,能够给这些穷亲戚朋友安排职位或是赏赐些土地钱粮。
有一天,一儿时的玩伴从安徽老家赶到南京找他,朱元璋十分高兴,马上放下手中的事情,好吃吃喝的款待了他。在吃饭时,小伙伴向朱元璋介绍了家乡的近况,感叹世间的变化;说着说着,又谈到了小时候的一件小事。
当时朱元璋在给地主放牛,由于正值发育阶段,本来就饿得快,加上平时吃不饱,这时又没到饭点,于是他就把地主家的牛给杀了,分给大家一起吃了。吃完之后又把皮丢在两山之间的悬崖中,以图欺骗地主说是牛自己卡到悬崖了。然而地主根本不信,准备暴打朱元璋,最后还是这位小伙伴帮忙求情,才免于重处。
小伙伴还在不停的说,但朱元璋却面无表情,一脸愤怒,突然就下令把此人拉出去砍了。
过了一段时间,又有一个老乡来找他,朱元璋同样是深情款待;这个发小也许是总结了前面一个的失败经验,见到朱元璋时,极力的称赞朱元璋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说朱元璋的功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等各种恭维的话,说得朱元璋是满脸的笑容。博得帝王的欢心,好处自然少不了,这个发小不仅没有被杀头,反而是加官进爵,被朱元璋委以重任,从此辉煌腾达。
弘历是雍正的第四子,雍正驾崩他继承皇位,年号乾隆。满清王朝经过康熙、雍正长时间的治理,经济突飞猛进,社会稳定,臣民安居乐业。乾隆奋发图强,推动了前进,华夏封建社会,也曾出现过康乾盛世。盗墓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究竟为什么和乾隆搭上边呢?
在华夏的岁月长河中,参与过盗墓的人比比皆是,但是干此勾当的一般都是一些小人,盗窃人家祖墓的帝王简直是没听说过,也没有历史记载。尽管没有记载,可不能代表没有此事,在民间就有一个代代相传的说法,说乾隆帝把别人陵墓里的名贵木材给偷走了。
按说正是康乾盛世,国富民强,政治稳定,经济正在高速前进,作为天子的乾隆应有尽有,为何要做盗别人家祖墓的勾当呢?原来,乾隆看到了明王朝朱家陵墓的金丝楠木,想据为己有。可自己是当朝天子,当然不能做挖人祖墓的下作之事,于是乎,就有了盗墓的念头。和珅见乾隆帝愁颜不展,料想是为这个事儿郁郁不乐,正在烦恼呢!和珅就乖巧地给乾隆帝献策:“万岁爷你下道圣旨,集中大清国的最有手艺的工匠,修复明朝时的明陵,以表明自己的大公无私。然后我移花接木,暗度陈仓,把明陵金丝楠木给偷偷换掉。既得到了金丝楠木,又落了个修复前朝陵墓的名声,岂不是两全其美啊!”乾隆听后非常高兴,就默许了和珅的提议。 因此大清帝王乾隆就盗走了明陵的金丝楠木,用于建造楠木大殿。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乾隆盗走明陵金丝楠木这个事情还是被传得沸沸扬扬,刘墉就参了和珅一本,这时候乾隆就装糊涂,表示自己已经不记得这回事了。刘墉紧追不放,乾隆无可奈何,才承认确实有这回事儿,也默认是自己的想法,装模作样地在满朝文武面前认了错,并把自己“发配”到江南,已示责罚。于是就有了乾隆几下江南。“乾隆盗墓明陵,只为金丝楠木”尽管没有文字记载,毕竟民间代代相传,现在已经很难判断真伪了。此事是否属实,也很难考究了。
现在很多专家学者都对乾隆皇帝的评价不高,史学界普遍认为,清朝时期是康熙皇帝平定了边疆的稳定,而雍正皇帝则大大整顿了吏治,而乾隆皇帝不但没有推动体制的完善,反而喜欢听从顺耳话,晚年则封自己为十全老人。不但如此,他还毁坏了一大批的文玩字画,乾隆时期,清朝统治者更是大大加强了文字狱,这对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不过也有人提出:乾隆皇帝文采飞扬,乾隆皇帝才是真正的值得研究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