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王翦敢于急流勇退,率秦军灭楚国之后选择告老还乡?

  在古时候,和皇帝相处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俗话说“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特别是开国将领,大部分都免不了兔死狗烹的命运,像西汉刘邦对待一干异性诸侯王,最后都痛下杀手;朱元璋更狠,几乎把功臣屠戮殆尽。所以,如何和皇帝相处,如何保命就是一种帝王心术,可惜,历史上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很少,所以大多都逃不掉被杀的命运。而能在皇帝身边善终的“聪明人”没有几个,而很早就明白这个道理的战国名将王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公元前224年,秦王想要出兵伐楚,想要一举拿下楚国,为一统天下做好准备。在朝政上秦王询问各个将军的意见,王翦说,要伐楚非要60万大军不可。而李信却说,给我20万人就够了。因为李信刚打了个胜仗,此时颇得秦王嬴政的赏识。秦王认为王翦老了,楚国的国力已经被打垮了,只剩个空架子,20万人足矣。于是就命李信为上将军,和蒙恬一共统帅20万大军伐楚。王翦见秦王不采纳自己的意见,于是就提出要告老还乡,秦王准奏。

  和李信交战的是当时楚国的名将项燕,战争从一开始,楚军就故意示弱,且战且退,而楚军精锐绕道秦军后方偷袭,结果大破秦军,此战是秦国近几年来少有的败仗。消息传到咸阳,秦王大惊,亲自驾车赶到王翦府上请罪,并请求王翦出山,王翦还是要60万大军,秦王许了。

  在战前准备的时间里,王翦却上书秦王,请求秦王多赐一些良田、府邸。秦王就很困惑,你老马上就要领兵出征了,要这些东西干嘛,你又用不到?于是就召见王翦问道,大军马上就要出发了,你不考虑作战问题,怎么关心起来自己的财产呢?王翦说道,我是大王的将领,就算是有再大的功劳,最多就是封个侯,趁现在还能得到大王的重用,我想多要些赏赐,等以后好留给我的子孙后代。秦王听了这些话哈哈大笑。等王翦率大军刚出居庸关,就就连派出了5位使者,把请求赏赐的奏报一再的报给秦王。

  这时候,王翦身边的将领们就看不下去了,他们感觉自己的偶像怎么变得这么贪婪,纷纷劝说主将说:现在大战在即,而身为主将的你却不考虑军事问题,屡屡向大王讨要封赏,再说秦军前不久才战败,我们现在寸功未立,怎么能这样呢?还是等打败楚军,到时候在跟大王讨要封赏,相信大王也不会吝啬的。王翦微微一笑,并不说破,等劝说的人多了,王翦才跟他们解释到:你们以为我真的是想要一些良田、府邸吗?我这样做是救我自己的性命。看着众将不解,王翦接着解释到:我们这次带了有60万大军,这可几乎是秦国的所有兵力啊,而且大王生性多疑,担心带兵的人拥兵自重,虽然他将大军交给了我,可是内心深处还是放心不下的,我只有这样表现出贪财,让大王以为我只想做个富翁,而没有自立为王的念头,这样大王才会对我放心,我一家老小的性命才能保得住。那些将领听了才如梦初醒,纷纷称赞王翦老谋深算,深谙帝王之道。

  此后王翦跟楚军交战时,先固守不出,一直耗了一年有余,待楚军松懈之时,猛然发起攻击,在蕲打败项燕,摧毁楚军主力。紧接着又攻破寿春,俘获楚王负刍,正式灭亡楚国。

  王翦得胜回秦后,被秦王封为武城侯,并赐给她大量的良田、府邸,王翦家族里面的好多家族子弟也都提拔为官,正值此风光无限之时,王翦却向秦王撤退的交出兵权,再次请求告老还乡,最后病死家中。不得不感叹王翦的老谋深算,虽然位极人臣,却能急流勇退,这份见识几乎无人能及。所以他才得了善终。

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历史故事 » 大将王翦敢于急流勇退,率秦军灭楚国之后选择告老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