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大刀王五怎么死的揭秘
王正谊(1844年—1900年)京师武林名侠。字子斌,祖籍河北沧州。因他拜李凤岗为师,排行第五,人称“小五子”;又因他刀法纯熟,德义高尚,故人人尊称他为“大刀王五”。 王正谊一生行侠仗义,曾支持维新,靖赴国难,成为人人称颂的一代豪侠。位...
王正谊(1844年—1900年)京师武林名侠。字子斌,祖籍河北沧州。因他拜李凤岗为师,排行第五,人称“小五子”;又因他刀法纯熟,德义高尚,故人人尊称他为“大刀王五”。 王正谊一生行侠仗义,曾支持维新,靖赴国难,成为人人称颂的一代豪侠。位...
最早有史料记载的武林宗师名叫勃鞮,又叫寺人披。此人是春秋时期晋国人,一身武功深不可测,两次单枪匹马刺杀公子重耳,逼得重耳的团队不得不两次流亡海外。 要说最牛的武林宗师,则非宋太祖赵匡胤莫属。赵匡胤独创太祖长拳和盘龙棍法,一时无敌,《...
钟无艳艺术形象
钟离春,复姓钟离,名春,字无盐,战国时代齐宣王王后,又名钟无艳,钟无艳是后代戏剧赋予的外号,无艳女即是丑娘娘。钟无艳到底有多丑呢?
《列女传》:钟离春者,齐无盐邑(今山东东平)之女,宣王之正后也。其为人也,极丑无双,臼头深目,长壮大节,卬鼻结喉,肥项少发,折腰出匈(通“胸”),皮肤若漆。
钟离春,齐国无盐邑女子,齐宣王的王后,其人极丑无比,额头突出,两眼凹陷,长得非常粗壮而且肚子很大,朝天鼻,喉结跟男人一样,脖子粗壮,还头发少,皮肤也跟漆一样黑。钟无艳虽然丑,但饱读诗书,立志远大,身负治国之能,立志要成为王后。
战国时代,齐威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20年),齐威王去世,田辟疆继位,是为齐宣王。
齐宣王影视剧形象
齐宣王执政初期,夜夜笙歌,寻欢作乐,不理朝政,导致朝纲败坏,全国的百姓怨声载道,钟无艳知道后,冒着杀头的危险,去拜见齐宣王,钟无艳一见齐宣王,就举手拍着膝盖大叫:危险,危险啊!齐宣王很纳闷,让钟无艳说明白怎么回事,钟无艳说道:现在大王的国家,西面有秦国的隐患,南面有强大的楚国在侧,外边有这两国之难,一旦国家发生变故,则社稷不安,这是第一个危险:建造富丽堂皇的渐台,用了万人多,这是第二个危险;贤明的人都隐匿在山林之间,而奸佞的人出现在大王左右,这是第三个危险;大王夜以继日的沉迷于饮酒作乐,外不能遵守诸侯之礼,内不能秉持国家之政,这是第四个危险;所以我说危险危险啊!
齐宣王听完钟无艳的谏言,非常的感动,马上用乘辇请钟无艳入宫,封为无盐君,立为王后,采纳钟无艳的谏言,拆除渐台、赶走女乐、选拔贤才、清楚谄媚官员,加强内政充实府库,训练军马,最终使齐国成为众国之中的强国。
传说故事
“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
夏迎春影视剧形象
夏迎春,与钟无艳同时代人,齐宣王的嫔妃,长的闭月羞花,颇为齐宣王宠爱,后事传说齐宣王每次碰到难事就去找钟无艳询问对策,解决难题,而无事后就去与夏迎春饮酒作乐,当然作为传说无法考证,并不可信。
钟无艳身为一位丑女,却并没有自怨自艾,而是身负报国之志,饱读诗书,劝谏齐王,安定社稷,最终名留青史,真是一代奇女子!
虽远必诛,这四个霸气侧漏的字,在我国的近代史上就没有发挥过自己的威力,清后期国家的日常就是哪哪又被列强打了,又被屠杀了多少人,列强又要求割地赔钱了,然后国家政府派人签订各种辱国条约来换得一时的安宁。在现代随着我国和平共处原则提出,战争是被列为禁止项里的。
有事用外交途径解决,避免战争的发生,这当然是一个好事,但是虽远必诛就离我们越来越远了,那个必诛的朝代随着时间的流逝也离我们的时代越来越远,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对那个朝代的崇敬、爱慕之情,那个威武的朝代就是汉朝。
汉朝其实才开始的时候还是比较弱的,高祖才开国不久,国土就被一些外邦给惦记上了,而且人家还是行动派,不但惦记还直接上了手,不断侵扰边界地区的人们。对此,皇帝也没什么办法,只好想出和亲这样的手段来暂保边界的安宁,后来他的一个儿子和孙子都是这样做的。
直到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出现,才终止了这样的劣势,这位帝王很出名,不断的被拍成电视剧,出现在荧屏之上,他就是武帝。当然他的成功也是托了前人的福,爷爷和父亲为他积攒了大量的财富,他才可以无后顾之忧的前进。在外族又一次侵扰边疆之时,他没有像前人一样,选择和亲来庇护边疆的子民。
因为他知道这只是一时之策,不能长远,他选择了主动出击。他首先任用了一批将才,比如卫青、霍去病啊,然后给他们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将敌人击退。这两位将领也没有辜负帝王的期待,凯旋而归,匈奴已经逃得远远的了。但是这就足够了吗?
不够,对于武帝来说,侵国家者,虽远必诛!于是他有派人带领大批士兵深入沙漠腹地,找到敌人踪迹,以求一举歼灭。他在国内也没闲着,命令各地的军队时刻备战,随时准备出击,以防敌人来个反扑。据不完全统计,光是骑兵的战马就饲养了六十多万匹。
与匈奴的这一战让西域地区的国家极为震惊,匈奴是个怎样凶悍的国家,西域之国深有体会,但是就是这么强大的一个民族竟被汉朝打的无招架之地,最后选择逃离。经此一役,西域各国更加尊崇汉朝,不敢有反心,汉朝迎来了长久的和平。
在中国历史上,被权臣玩弄于鼓掌之中的皇帝太多了,他们大都受辱含屈,不敢作声,完全失去了皇帝应有的地位和尊严,说白了就是傀儡皇帝。但是历史上却有一位能够直面敢与权臣较量的傀儡皇帝,骨气十足,结果付出了生命代价,赢得了世人的尊重。此位皇帝到底是谁呢?他就是三国时期魏国的第四任皇帝曹髦。
曹髦(公元241年—公元260年)即魏高贵乡公,字彦士,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是三国时期曹魏的第四任皇帝,公元254年—公元260年在位。后被司马昭的心腹贾充指使成济用戟刺死。
公元254年,曹魏权臣司马师废掉皇帝曹芳,立十四岁的曹髦为帝,改元“正元”。此时的曹髦年少,实权被司马师掌控。次年,司马师病逝,其兄弟司马昭掌权,于是曹髦再度被孤立,仍是一个傀儡小皇帝。曹髦当政期间,司马昭专横跋扈,致使朝政逐渐腐败,国势衰弱,魏国内一片黑暗,时有“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之语。另外司马昭还规定,朝中一切大事都必须由他抉择。这让身为一国之君的曹髦更加愤慨,对司马昭恨之入骨,只是不言于表而已。
曹髦年纪虽小,对自己的处境却有极为清醒的认识。他明白,自己的皇位坐得不会稳固。“曹家班”日薄西山,司马氏随时可能篡魏夺权。他这个皇帝,只不过是司马氏蒙蔽世人的一个幌子罢了。可是,他并不想就这样接受自己的傀儡命运,他是一代枭雄曹操的后代,他的骨子里,没有自甘人下的基因!
此时,一场血战,在曹髦的内心酝酿着。到了公元260年,曹髦20岁那年,暴风雨终于来了。曹髦写了首诗《潜龙》,把自己比作受困的龙,说这条龙正受泥鳅、黄鳝的欺负。
司马昭正准备出兵伐蜀,心腹贾充跑过来劝他:您别伐蜀了,皇帝已经怀疑您了,他写了一首诗,把您比作泥鳅、黄鳝,您要是离朝,他肯定会拆您的后台。司马昭闻之大怒,立马佩剑上殿。曹髦知道来者不善,不卑不亢地起身迎之。群臣见司马昭面带愠色,赶紧拍马屁:“大将军功德显赫,应该加封为晋公。”曹髦紧闭嘴唇,没有吭声。司马昭厉声说:“我们司马家有大功于魏,加封我为晋公,难道你有意见不成?”曹髦面无表情,气愤地哼出一句话来:“大将军开口,谁敢不从?”司马昭讨个没趣,气呼呼地质问曹髦:“你把俺司马氏比作泥鳅、黄鳝,是何道理?”曹髦怒视司马昭,那意思明摆着:这还用问吗?司马昭不便发作,冷笑着退朝了。
曹髦憋着一肚子气回到后宫,心想:司马昭越来越嚣张了,竟敢在大殿上公然指责皇帝!身为君主,却要受大臣的摆布,这皇帝当得有什么意思?不行,我不能再忍了,必须跟司马昭干一仗,不是他死,就是我亡!于是曹髦召来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三人,哭着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朕不能任他羞辱,你们要助我讨伐这个奸贼。”王经一听吓出了一身冷汗,劝曹髦:“司马昭重权在握,内外公卿唯他马首是瞻,陛下您势单力薄,万不可轻举妄动!”曹髦从怀中掏出早已写好的“大字报”掷到地上,说:“是可忍,孰不可忍!朕意已决,虽死何惧?”说完,就去请示皇太后。
王沈、王业见曹髦要动真格的,有些发慌,就对王经说:“皇帝发疯了,咱们可不能跟随他自取灭族之祸,还是赶快到司马大将军那儿自首,争取宽大处理吧。”王经怒而不许,王沈、王业就自己飞奔至大将军府,将皇帝要造反的消息告诉了司马昭。
按下司马昭不表,先说曹髦。他见自己得不到王沈等人的支持,决定单枪匹马讨伐司马昭。于是,中国封建史上最惨烈、最令人目瞪口呆的一幕出现了:20岁的青年皇帝,为了扞卫自己的尊严,带着300多个太监、侍卫,闹哄哄地踏上了讨伐之路。他的对手,是手握千军的司马昭,是曹魏挡也挡不住的衰败命运。
王经匍匐在曹髦的皇辇前,哭着劝皇帝回去。可是,他的眼泪,没能阻挡住曹髦维护自尊的脚步。还没出宫,曹髦就碰上了司马昭派来迎战的千余名禁军。这群禁军以司马昭的爪牙贾充为首,叫喊着朝皇帝扑了过来。曹髦仗剑大喝道:“吾乃天子也!你们突入宫廷,难道是想弑君吗?”
曹髦毕竟是皇帝,士兵们见皇帝动怒了,一时惊慌失措,呆立在那里。司马昭的手下成济问贾充:“这该怎么办?”贾充激他说:“司马公养你何用?正为今日之事也!”那成济是个头脑简单的家伙,抓起长戟就向曹髦冲去。曹髦没料到有人真敢和自己动手,大惊失色,喝道:“匹夫敢无礼乎!”一言未讫,已被成济一戟刺中前胸,跌出皇辇……
曹髦死了,大睁着双眼,怒视着司马氏狰狞的笑脸。那一刻,山河失色,日月无光,整个京城,都在为这位年轻皇帝的死而悲泣……
曹髦不愿做傀儡,不愿重蹈曹芳的下场,而要做一个真正一言九鼎的皇帝,这就决定了他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曹髦最终虽然未获成功,但特别可贵的是,在政治凌辱和死亡威胁下,曹髦没有软弱、屈辱和退让,而是敢于直面,奋起抗争,视死如归。在中国古代有类似遭遇的皇帝群体中,实在不多。
曹髦是壮志未酬的皇帝,更是值得尊敬的斗士。他不愿做傀儡皇帝,更不愿看人脸色和受人摆布。他有一身傲骨,他有刚烈的血性,为了活出帝王的尊严,活出人性的高贵,他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宁愿鸡蛋碰石头,与乱臣贼子司马昭进行了残酷的命运抗争。结果,他赢了,他用壮烈的死亡,赢得了帝王的尊严,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纵观中国2000多年的帝制历史,傀儡皇帝没少上演,但是要说到最有骨气的傀儡皇帝,那就非魏高贵乡公曹髦所属了。
唐朝初年,有一位高官名叫许敬宗,他曾经在唐高宗李治时期,担任中书令、右相、光禄大夫、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官位品级相当于宰相,堪称位极人臣,并且许敬宗死于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672年),活了81年,这在那个年代也堪称高寿。然而,这样一位在官运亨通、福寿双全的人,无论为人还是为官,都有其相当猥琐的一面。
为官一世,许敬宗可谓深谙其道。唐朝初年的政局,波云诡谲。李渊做皇帝的时代,有李世民兄弟的玄武门之变,到了唐高宗李治的时代,有武则天与王皇后的地位之争。无论谁卷入其中,都有可能被政治的狂飙碾压得粉身碎骨,然而许敬宗都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也正是这种聪明和狡诈让他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生存了下来,并且一路高升。
即使这样,许敬宗的官品和人品都想当糟糕。为官方面,从唐太宗李世民时代,许敬宗就负责为李世民修国史。李世民的皇位毕竟来的不太正,为了证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他需要把唐朝开国历史重修一次。在这方面,许敬宗做的非常漂亮,他帮着李世民把唐高祖一朝的《武德实录》和李世民一朝的《太宗实录》大肆篡改一番,让李世民的形象在史书中异常光辉。以至于到了唐高宗时代,皇帝依旧让许敬宗负责修国史的工作。
但是在修国史的过程中,许敬宗除了替当权者粉饰之外,还拼命往史书里面夹带自己的私货。只要与自己关系比较好的,他在国史中就把他描绘成一个光彩照人的历史明星,如果有人得罪过许敬宗,那么此人从家族到个人,全部都被描写得一无是处。这也让唐朝中后期的时候,修订国史的官员不得不一次次将许敬宗篡改修饰的内容一一剔除或修正。
为官如此,为人也是如此。许敬宗非常好色,需求无度。他曾经修建连片的房屋,屋顶之间用通道相互连接,让妓女们可以骑着马在楼宇中往返。平日里,他经常与这些妓女在楼宇间纵酒欢歌,挥霍行乐。
许敬宗正妻裴氏早年亡故,而裴氏有一个侍女,长的非常漂亮,许敬宗很早就觊觎她的美色。裴氏死后,许敬宗就忙不迭跟这名侍女成婚,让她做了继室。为了遮丑,他还给这么侍女起了个假姓,称她为虞氏。然而许敬宗毕竟年老,而他的长子许昂则年少风流、英俊潇洒。由于经常接触,虞氏竟然和许昂勾搭成奸,长年背着许敬宗干着不清不楚的勾当。
这事最终让许敬宗知道了,他大为恼怒,父子二人同时与曾经的丫鬟睡在了一起,这自然是一个极大的八卦和丑闻。许敬宗的处理方式也堪称奇葩,他休掉了虞氏,然后把长子许昂告上了官府,称他不孝。官府也不含糊,直接将许昂流放到了岭南。
几年之后,也许许敬宗也觉得自己做的不大地道,才向朝廷上疏,希望能把许昂放回来。朝廷挺给宰相面子的,当即让许昂回来了,封了一个县令的官。但是也许是长年的流放严重损害了许昂的健康,结果回来没几年就病死了,比许敬宗还早死了几年。真是一对奇葩的父子。
座右铭本指古时候人们写出来放在座位右边的格言,后来泛指人们激励、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在三国中,许多名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铭而且流传千古,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瞧瞧。
一 曹操的座右铭
三国最大的奸雄曹操的座右铭是什么呢?说起这句座右铭大家都非常熟悉,那就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公元189年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师。从小道逃归乡里。董卓大怒,行文郡县缉拿。途中曹操投宿故友吕伯奢家,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这句曹操的座右铭让曹操被后世的人骂了上千年,但是确实非常霸气!
二 刘备的座右铭
刘备是三国中一位真正的百折不挠的枭雄,《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这么一位英雄人物会留下什么样的座右铭呢?这就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也是刘备的家训和遗言。当年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刘备就在遗言中要说了这句话。让刘禅牢记这句话!没想到刘备的座右铭会是如此有哲理!
三 诸葛亮座右铭
诸葛亮是三国中最有智谋的人之一。那他会有什么样的座右铭呢?这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后主刘禅继位,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刘禅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回顾诸葛亮一生他真正的践行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让后人感动不已。
四 司马懿的座右铭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的一生其实大部分的时间都在隐忍中度过,他有着不输给诸葛亮的才华,却一直深藏自己的锋芒,直到熬死了魏国的三代英主之后,他才开始掌握魏国的大局。如此了得人物会有什么座右铭呢?其实司马懿的座右铭和他的为人处世原则差不多:“智者务其实,愚者争虚名”。他的务实和不求虚名才让他有机会成为乱世赢家!
五 孙权的座右铭
孙权是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如果说孙策是擅长于行军打仗,那他这个弟弟孙权就是善于用人和处理内政国事了。特别是孙权善于识人和用人。这从他的座右铭就可以看出来了:“用人,不论他是什么人,有价值的都是好人。孙权的别具一格的用人方式,使得在孙权手下出现了一大批顶级的人才比如吕蒙,鲁肃,陆逊,张昭等等。这才保住了江东基业近百年安然无恙!
昭君出塞的故事,可谓是青史留名,那么昭君为何出塞呢,根据野史记载,王昭君因为自傲,未能买通画工毛延寿,结果昭君就此被丑化了!貌美如花的王昭君因为得不到皇帝的宠幸,久处深宫中,实在是无聊,于是其自请去匈奴,后来经过了汉元帝的同意之后,王昭君便出塞和亲去了!
众所周知,王昭君是历史上四大美女之一,世人尊称其为明妃或者明君,对于她为何选择出塞,历史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据说,王昭君是齐王襄的女儿,在她17岁的时候,被汉元帝选入了宫中,而汉元帝是按照画工的画像来选择宫奴的。身居后宫的宫女们为了自己能够被皇帝宠幸,不惜花重金买通了画工,总希望其可以把自己画的美一些!
而刚进入宫中的王昭君,并不懂得这些规矩,故此就没有备下这笔贿赂金,二来自恃美貌,便不愁皇上不召见。传言当画工毛延寿画到王昭君眼睛的时候,便启口道:“这画人的传神之笔在于点睛啊,真是一点千金呀”当然昭君并非愚蠢之人,自然明白毛延寿的意思,不过昭君并没有买账,毛延寿见其如此高傲,于是将那一点,点到昭君画像的脸上!就这么小小的一点,竟然使王昭君在掖庭里苦守了多少时光!
那么接下来就有了昭君出塞的故事了。王昭君远嫁匈奴之后,在第二年就为丈夫呼韩邪单于生下了一个儿子,但是,好景不长,在第三年呼韩邪单于就一命呜呼了!
呼韩邪单于死后,自然是其儿子要继承他的王位,按照当地的习俗,新王要继承旧王的所有妻妾,昭君于是请求回国,但是遭到了汉元帝的拒绝,就这样王昭君再次成为了复株累单于的妃子,两人在一起相当的恩爱,之后,昭君也为其生了两个女儿!
原本以为昭君会就此过上稳定的生活,但是很遗憾,没过几年,复株累单于又死了,这次,没有人再逼迫王昭君改嫁了,而朝廷似乎已经把他给忘记了,长安方面也没有再发布新的指令。
就这样王昭君又寡居了一年,也撒手西区,在那年她只有33岁,这位美貌绝伦而又多灾多难的奇女子,曾经大胆的选择了自己的命运,她坚强的扎根在茫茫的高原草地上,如一颗耐寒而茁壮的野草一般,顽强的活了下来,她被迫一嫁再嫁,生儿育女,12年的无边岁月,远比人们想象的更悲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