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在战场上违背皇帝的命令,打完仗后皇帝不仅没怪他还赏赐了他

  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辽国将领率领十万人马前来袭扰大宋王朝的北部边界。

  面对这一紧急军情,宋太宗急忙命令守边大将赵延进、崔翰、李继隆三人,统帅八万宋军精锐前去御敌。

  而且,远在千里之外的宋太宗,还特意给前方的统帅们,送上了一个破敌良策——那就是“八阵图”(赐阵图,分为八阵)。

  大家知道,我国古代打仗讲究排兵布阵,既可以给敌方造成心理上的威慑和又能够有效杀伤敌人,可谓是一举两得。

  但是,前提条件是——所布阵法,一定要针对敌方的弱点。

  如此以来,才能够克敌制胜。

  那么,宋太宗在宋军还没有遇到契丹大军的时候,就已经制定的这个破敌良策,究竟能不能行得通呢?

  当宋军到达满城的时候,遇到了契丹大军。

  主将赵延进登高望远,发现城外自东向西,全是契丹军队,根本就看不到尽头(延进乘高望之,东西亘野,不见其际)。

  这时,崔翰、李继隆二人便按照宋太宗所赐予的“八阵图”,排兵布阵。

  很快,八万宋军便被分成了八支队伍,相互之间间距百步。

  虽然间距不是太大,但每一支宋军在面对不远处契丹十万大军的时候,都心生畏惧,毫无斗志(士众疑惧,略无斗志)。

  见此状况,主将赵延进认为两军如此交战的话,宋军必败无疑。

  于是,他便劝说崔翰、李继隆二人,放弃宋太宗先前制定的“八阵图”策略,由他们这些前方主帅们随机应变。

  因为在赵延进看来,宋太宗的出发点也是为了打赢这场仗。他们即使违背了宋太宗的命令,但如果能够大败契丹大军的话,宋太宗也是不会为难他们的。

  然而,崔翰、李继隆二人对此却还有顾虑——万一他们违背旨意之后,还打了败仗,那责任谁负(万一不捷,则若之何)?

  这时,赵延进站了出来,表示如若因此战败,一切责任都由自己一人来承担(倘有丧败,则延进独当其责)。

  于是,在赵延进的建议下,宋军的这八支军队,很快就变成了四万人为一军的两支军队。

  如此以来,士兵心中有了胆量,士气为之大振。

  而且,赵延进还针对契丹军队进军的特点,制定了前后夹击的作战方案——先让契丹军队后军混乱,然后再攻其中军。

  最终,在两支宋军前后夹击下,契丹军队大败而逃,宋军俘获人马、牛羊、铠甲总数达数十万之众(大破之,获人马、牛羊、铠甲数十万)。

  果然,宋太宗在得到捷报后,不仅没有处罚他们,反而对他们予以嘉奖

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历史故事 » 此人在战场上违背皇帝的命令,打完仗后皇帝不仅没怪他还赏赐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