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三国斗将,各个身手不凡。万军从中取上将首级的关羽,把孙权打出心里阴影的张辽,百骑劫营的甘宁,来去自如的文鸯,再算上这位,孙策,字伯符。
总角之好
孙策是孙坚的长子,其实孙坚早就给儿子规划好了道路。长子孙策字伯符,显然要执掌兵权的;次子孙权字仲谋,让他在旁出谋划策;老三孙翊字叔弼,老四孙匡字季佐,合在一起就是辅弼左右,要当好哥哥的左膀右臂哟。伯仲叔季,符谋弼佐,很是有趣。
孙策长得十分俊美,性格又豁达,喜欢和人说笑,这也给他带来了好名声,最关键的是吸引来了周瑜。两位不到10岁的小朋友一见如故,直接义结金兰,等孙坚出去闯荡的时候,孙策就搬到了周瑜家边上,随后又升堂拜母,真是哥俩好哇,“总角之交”就是为这两兄弟准备的。
开疆裂土
孙坚去世的时候,孙策17岁,因为孙坚一直在为袁术办事,孙坚遗留的势力都“寄存”在袁术那了。所以袁术那孙策是一定要去的,这不孙策在家守孝三年后,就投奔袁术去了,顺带收回父亲的旧部。
其实袁术对孙策还不错,袁术经常感叹“要是我有孙策这样的儿子,就死而无憾了!”。孙策有个手下畏罪躲进了袁术的营里,连个招呼都没打孙策就直接派人闯营砍了那个罪人,尘埃落定后孙策才去找袁术说明情况,袁术也没怪罪他“士兵们老爱搞事,不是你的错啦”。
要是袁术一直稳坐南阳,孙策可能摆脱不了父亲的命运,只能当个依附袁术的小军阀,毕竟荆州和中原都不是软柿子。但袁术逃到扬州就一样了,孙策可以打着为袁术“探路”的名义,去江东搅风搅雨了,至于传国玉玺给没给袁术就不好说了。
接下来孙策就打着袁术的旗号去江东了,这一去就再也不回来了。孙策在江东倒是搞得风生水起,找来好兄弟周瑜,一路上势如破竹,顺便抢了大小乔。一直到袁术试图僭越的时候,孙策还发书信劝说袁术呢,结局是孙策彻底脱离袁术阵营。
唯独在陆康那耽误了许久,想想孙策一共才活了26岁,在庐江就耗费了2年,真是太久了。当然,陆氏也为此付出了代价,足足损失了一半族人。而缘分更奇妙,陆康的孙子陆逊后来成了孙策的女婿...
民心向背
毫无疑问孙策是个极具魅力的人,能让人为他效死力。在袁术军中时,袁术的大将乔蕤、张勋都倾心于他。和士人交流的时候,孙策可以靠“理想蓝图”收服张纮。武人就更简单了,许贡表示“孙策骁雄,与项籍相似”,这就是“小霸王”名号的由来,“猛锐冠世”的英姿自然令人心折。
200年,孙策就平定了江东,占有了江东六郡,从他踏足江东算起,只过去了6年。而孙策拉拢了多少人才呢?文有虞翻、张昭、张纮、秦松等人,武有太史慈、董袭、陈武之辈。这也让曹操大加赞叹“猘儿,谓难与争锋”,不是狮子而是疯狗...
那么问题来了,孙策虽然得人心,但江东士族却不愿意搭理他,团结在孙策身边的士人基本都不是江东土著。而孙策的征服策略也很简单,达到服为止,只靠着军事行动扩张,导致的结果就是民心不稳。
刚极易折
善泳者溺于水。孙策本身就勇冠三军,对自己太过自信,所以就折在了刺客手里。也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先有孙策攻破吴郡,杀了太守许贡,后有许贡门客上演复仇好戏。郭嘉分析得很到位,孙策就是“轻率无备”。
割据一方的势力首脑,为了自己打猎的小爱好,居然抛下护卫,一个人跑出去浪,实在太不像话了。这也给了许贡的3位门客机会,虽然孙策先手干掉一人,但用脸接箭显然是活不了的。临终时,孙策对孙权说“两军阵前争霸天下,你不如我;举贤任能守土江土,我不如你”。没找自己儿子,没找其他兄弟,只是钦定了孙权,把自己打下的江山留给了孙权,终年,26岁。
孙策最大的优势,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