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将静趣观天地,自有悠怀契古今
同治五年,曾国藩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到灵璧主持平叛。曾国藩为学道堂手书“斯文正脉”匾额一块,并题写下此联。第一节写出了“静”中见“趣”、“静”中有“天地”;第二节写出了我们读书读史时那种意味盎然、不尽的“幽怀”。静中见大、煮茶读史,皆人间最乐事。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大处着眼是说,看事情要高瞻远瞩,有全局意识,并且能够考虑长远,小处着手是说做事的时候要谨慎,着手细节,才能避免眼高手低的毛病。群居守口,独居守心是修养之要。曾国藩认为多言,多说话是凶德,是恶习。所以他提出要“戒多言”,不议论他人是非,不吹嘘个人琐事;不说违反原则的话,不讲违背良心的话。
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
易境和难境就是顺境和逆境,顺境和逆境、乐处和忧处,这是生活的两种状态,是一体两面。如《道德经》所说:“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有意烧香,何必远投南海;真心向善,此处便是灵山
学佛,行善,不是走形式,装样子。面朝南海,暗指面上看起来是面向观音。而实际的行为却未必和菩萨的慈悲相符。行善也一样,时时刻刻,当下就可以做。不是非要到自己喜欢的地方行善才叫行善。
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 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
这是曾国藩在晚年回顾自己的一生时写的一副对联。做事要谨慎,时刻提醒自己恶有恶报;为人要光明磊落,身处逆境,也应当眼光远大、胸怀宽广。
不怨不尤,但反身争个一壁静;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常人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往往是把责任都推卸在别人身上,甚至是埋怨老天对自己不公,这两种做法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让自己的心情更加烦躁、有百害而无一利。曾国藩不怨天、不尤人,就是抱着一颗平常心,但是后一句“但反身争个一壁清”却又表现了他决非是逆来顺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