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字仲达,年轻之时便受到了曹操的征召,其一生中历经了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任主公,是曹魏的四朝旧臣。然而他却并非曹魏的忠臣——到了曹芳时期,他诛杀曹爽,独揽大权,架空魏室,为自己的子孙以晋代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人说,司马懿之所以能够达成这一成就,凭借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能力,还有寿命,他生生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三代雄主,才得以出头。的确,曹操比他年长太多,曹丕和曹叡又太过短命,一人享年四十岁,一人终年三十六岁。不过,若仅是曹丕和曹叡早逝,曹魏王室也不一定会被轻易架空,两位宗室名将的早逝,也是司马懿能够轻易独揽大权的原因之一。这两位名将分别是谁呢?
这两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被曹操视若亲子的曹休和曹真。曹休,字文烈,是曹操的族子,他年少时便变更姓名,孤身从吴地到达兖州,投奔了曹操,彼时是公元189年。据记载,曹操将他视若亲子,并让他与曹丕同吃同住,由此可见当时曹休的年龄不大,而他病逝于公元228年,走在了曹丕之前,虽然不能算是英年早逝,却也并非长寿之人。曹真,字子丹,是曹操的养子,他则病逝于公元231年,走在了曹叡之前。在他们去世之后,曹魏宗室中,再无可以与司马懿抗衡的人物,这才有了后来,司马家族能够发动高平陵之变,并一家独大的局面。说到此处,也许有人会说,曹休和曹真终究未能活过司马懿,此事又如何能够验证呢?接下来,我们便从两个方面,分析一下此事。
一、论身份地位
曹休,是曹操族子,刚刚投奔曹操时,便被曹操誉为“千里驹”。《三国志·曹休传》记载:“使与文帝同止,见待如子。常从征伐,使领虎豹骑宿卫。”意思是说,他被曹操当作亲生儿子一样对待,衣食住行,与曹丕一样,而且后来得以担任了虎豹骑的统领。曹操去世之后,曹丕依旧重用他,曹丕在位期间,他曾担任过领军将军、镇南将军、征东将军之职,曹叡即位之后,他则为大司马,而且是曹丕选定的第一托孤大臣。曹真,是曹操的养子,与曹休一样,被曹操当作亲生儿子看待,同样是虎豹骑的将领,也同样的曹丕选定的托孤大臣。他的官职也非常高,最后一直官至大将军。
莫说他们在官职上压司马懿一头,他们的宗室地位也不容轻视。试想,曹爽把持朝政,祸乱朝纲,最后还有人为了维护魏室,而愿意对他死忠,更何况曹休和曹真从未如此作死呢?若这两人,有一人不早逝,以他们的地位和号召力,估计司马懿便不敢轻举妄动。就算司马懿豁出去,取得成功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二、个人实力
如果曹休和曹真都是草包,他们地位再高,与曹魏宗室血缘再近,或许也难以与司马懿抗衡,曹爽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但是他们并非草包,能够身居高位,他们倚仗的不是曹操、曹丕、曹叡的提拔,而是自己的实力。曹休随曹洪参与汉中之战时,曹操曾言:“汝虽参军,其实帅也”,曹休也没有辜负曹操的负望,大败张飞;随曹丕征讨东吴时,他则“击权大将吕范于洞浦,破之。”这两人中,张飞是蜀汉名将,其能力自然不必多说,吕范则是东吴名将,从孙策时期就为江东效力,最终官至大司马,去世后曾令孙权痛惜不已。
曹真的战绩则更加耀眼,论个人武艺,他曾一箭射杀猛虎;论用兵能力,他曾数度统兵有功。对内,他平定过灵丘县的叛乱,和酒泉张进的叛乱;对外,他曾阻拒过刘备,攻打过孙权,并两度抵御住了诸葛亮的北伐,并曾料诸葛亮之先机。由此可见,不管是曹真还是曹休,都是一代名将,他们的实力足以服众,若不早逝,想要在朝堂上压制司马懿并非难事。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他们都不及司马懿长寿,一人逝于公元228年,距高平陵之变发生,尚有二十一年的时间;一人逝于公元231年,跟司马懿把持朝政,尚有十八载,实在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