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年,曹操为丞相以后,强征司马懿为文学掾。219年,蜀吴联盟破裂,孙权遭刘备征伐,为避免曹操趁火打劫,孙权向曹操称臣,拥护曹代汉自立。曹操说:这娃娃想让我坐在炉炭上烧烤吗? 司马懿却说:“大汉气数已尽,殿下以德服人。孙权称臣,上天之意。”司马懿在曹氏代汉这个问题上表态支持,因此曹操对他转为信任。
曹操进封魏王后,司马懿多出奇策。如蜀国大将关羽统兵进攻樊城,威震华夏。当时曹操为避关羽锋芒,一度准备迁都河北。司马懿劝阻:于禁等被水所淹,不是攻守失误,对国家没有大的损害。如果轻易迁都,不仅以弱示敌,还会造成人心浮动。我们派人说服孙权,令其抄袭关羽后路,樊城之围自解。
曹操采纳了司马懿的计策,孙权果然派吕蒙袭取江陵,俘杀关羽。司马懿之计利用了孙权与刘备争夺荆州的矛盾,充分运用四两拨千斤,挑动鹬蚌之争,坐收渔利,不仅挫败了关羽的攻势,解除了樊城之围,而且也使诸葛亮一路向宛洛、一路出秦川的两面夹击中原的计划无法实现。
从魏文帝曹丕时期开始,司马懿几乎就成了曹魏的守护神,哪里有强敌犯境,哪里就会出现他的身影。他最重要的军事成就有二:一是解除了诸葛亮的多次进攻。二是平定辽东太守公孙渊的反叛。这年司马懿已经61岁。由于正统的道德观,历代帝王都渲染司马懿的奸诈和篡位,片面地苛责他的不忠,而没有反思曹魏对他的不信。
曹操猜忌司马懿,也是符合曹操一贯的用人风格的。曹操主张唯才是举,实际上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无论是什么人才,必须保证为我所用和为我所控。否则,必欲除之而后快。曹操对司马懿的雄才大略既暗自叹服,又深为忌惮,唯恐儿孙辈无人能够驾驭。曹操曾提醒曹丕:司马懿非人臣,一定会干预你的家事。但曹丕对司马懿非常推重,自然也就没把曹操的告诫当回事。魏文帝曹丕曾说:司马懿会像萧何效忠于刘邦一样效忠于自己。
曹丕临终时,对太子曹叡说:“有三个人,你千万不要怀疑。” 这三位顾命大臣中,曹真是皇室成员,但才略平平;陈群主管政务;唯有司马懿有超群的军事才能。但皇室成员对司马懿的猜忌此起彼伏,魏明帝陷入一种既离不开又信不过的纠结之中。司马懿征伐公孙渊时,路经故乡温县,他没有光宗耀祖、衣锦荣归的畅意,反而有了告老还乡的苍凉,因为他深知消灭公孙渊后,狡兔死走狗烹,能否终老封地,不得而知。
但命运再次让司马懿成为顾命大臣。司马懿还在班师途中,魏明帝突发重病,其子齐王曹芳只有八岁。任命曹爽和司马懿为顾命大臣。司马懿昼夜兼行四百余里,一宿而至。司马懿流涕问疾,魏明帝紧抓着司马懿的手目视齐王说:“我一直没有死,就是为了等你,现在终于见到了,再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了,我的儿子就托付给你了。”
但曹爽借助皇室成员的身份,对司马懿进行挤对和排斥。司马懿称病辞朝,不问政事。曹爽担心司马懿装病,派心腹李胜借机去伺察司马懿的身体状况。司马懿知其来意,假装病重,骗过了李胜。李胜回去对曹爽说:“司马懿就剩一口气了,不值得担心。”曹爽等从此便不再防备司马懿。
249年春正月,乘着魏帝曹芳、大将军曹爽离开洛阳去祭扫魏明帝的坟墓之机,司马懿以雷霆手段一举清除了曹爽势力。从此,曹魏的军政大权完全落入司马懿的手中,为司马氏取代曹魏奠定了基础。但终其一生,司马懿仍称魏臣,也算报答了与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三朝的君臣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