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秦国的君主秦昭襄王,这名一生在位56年,对外发动了33场战争,并且还自称为西帝的君主对秦国后来统一中国无疑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
虽然这个帝跟秦始皇所称的皇帝有所不一样,但它也不是有人所说的三皇五帝的那个帝,老福的个人见解,秦昭襄王当时所称的这个帝他的意思就是表明自己强于一般君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就是皇帝最初的模板。
另外,老福发现也有网友提醒说先把秦昭襄王和秦昭王弄清楚了再说。老福虽然学识浅薄,但在跟网友们聊战国的时候还是很认真的,确实查了很多资料,这秦昭襄王和秦昭王就是同一个人,有的时候老福偷点懒,少打一个字,称他为秦昭王并不影响咱们聊的这些事。
说了一些废话,我们接着聊正经的事,前面说了这秦昭襄王对外发动过33场战争,侵占了很多国家的领土,不过他也不是战无不胜的。
在公元前298至296年,秦国就曾吃过亏。
公元前298年,秦国正在与楚国交战的时候,齐国贵族孟尝君,因为在秦国受辱,逃回齐国后成功游说齐王、韩王、魏王等三国合纵功秦,最终在主盟人齐缗王以及孟尝君的指挥之下,联军一路破秦,于当年就攻下了函谷关,紧接着在公元前296年的时候三国联军再次发力,拿下秦国的盐氏城,这盐氏城就是今天山西的运城,这里离秦国国都咸阳也就两百多公里的路程。所以当时秦国觉得有点危险了,于是决定割地求和。
这就是历史上记载的第二次合纵攻秦,虽说是合纵,但参加的只有三个国家,当时楚国的怀王已经被秦昭襄王骗到咸阳并扣留了,而赵燕两国也都没有参加。他们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后来有人在评价这段历史时,为联军当时没有一鼓作气打残秦国而感到可惜。但是这场战争一开始的定的战略目标就有问题,而且还是满可笑的。
孟尝君本人在组织这场战争初期就打出救楚怀王的旗号,但他和齐王心里却梦想着救出楚怀王后,到楚国去换取土地,而不是直接占领秦国的土地,所以在他攻到函谷关后,就派出使者到咸阳,要求秦王放出楚怀王,秦昭襄王没有答应,最终这个傻傻楚怀王死在了秦国。
楚怀王死了,用楚怀王换土地的梦想破灭,孟尝君等人伤心了一阵子,但还是要教训一下秦国,于是又努力打下了盐氏城,面对三国凶猛的攻势,秦昭襄王机智的割地认输。齐韩魏三国攻秦三年,因为战略目标不明确,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以也就答应退兵了。
今天我们看到,第二次纵合攻秦确实是当时抗秦难得的一个亮点,可惜在兵临秦都咸阳城时,他们仅仅满足于秦昭襄王表面上的屈服与求和,而不是痛打落水狗,给秦国致命一击,最终丧失了打残秦国的良机。对于秦国来说,他们只是失去了几个城,国力并没有受到多大的损失,所以就在第二年,公元前295年,秦国就开始反击报复了,先是派司马错攻打魏国襄城,紧接着名将白起开始攻打韩国,合纵国很快被一一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