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4 篇文章

标签:兵法 第4页

三十六计故事全集:第四计以逸待劳-历史故事

三十六计故事全集:第四计以逸待劳

  第四计 以逸待劳  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原典】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注释】  困敌之势:迫使敌入处于围顿的境地。  损刚益柔:语出《易经.损》。“刚”、“柔”是两个相对的事物现...

历史文化 阅读(61)

三十六计故事全集:第三计借刀杀人

  第三计 借刀杀人  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原典】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注释】  友未定:“友”指军事上的盟者,也即除敌、我两方之外的第三者中,可以一时结盟而借力的人、集团或国家。...

历史文化 阅读(56)

三十六计故事全集:第五计趁火打劫

  第五计 趁火打劫  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原典】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注释】  敌之害大:害,指敌人所遭遇到的困难,危厄的处境。  刚决柔也:语出《易经.央》卦。 央,卦名。本卦为...

历史文化 阅读(59)

三十六计故事全集:第六计声东击西

  第六计 声东击西  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原典】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 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注释】  敌志乱萃:援引《易经.萃》卦中《象》辞:“乃乱乃萃,其志乱也”...

历史文化 阅读(53)

三十六计故事全集:第九计隔岸观火

  第九计 隔岸观火  隔着河看对岸的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  【原典】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注释】  阳乖序乱:阳,指公开的。乖,违背,不协调。此指敌方内部矛盾激化,以...

历史文化 阅读(61)

三十六计故事全集:第一计瞒天过海

  第一计 瞒天过海  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原典】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注释】  备周则意怠:防备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

历史文化 阅读(66)

三十六计故事全集:第七计无中生有

  第七计 无中生有  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  【原典】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①。少阴、太阴、太阳②。  【注释】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诳,欺诈、诳骗。实,实在,真实,此处作意动词。句意为:运用假象欺骗对方,...

历史文化 阅读(66)

三十六计故事全集:第二计围魏救赵

  第二计 围魏救赵  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原典】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注释】  共敌不如分敌:共,集中的。分,分散,使分散。句意:攻打集中的敌人,不如设法分散它而后...

历史文化 阅读(55)
堪与孙子兵法媲美的成吉思汗兵法:蒙古兵学战略-历史故事

堪与孙子兵法媲美的成吉思汗兵法:蒙古兵学战略

  13世纪,成吉思汗的子孙们征服了亚欧大陆的大部分,这场规模空前的战争,奠定了蒙古兵学在世界军事史的历史地位。成吉思汗之所以能在短短六、七十年的时间里,攻取那样广大的地区,并且攻必取,战必胜,西方史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当时蒙古...

战争历史 阅读(57)
为何古人熟读谋略兵法?兵法谋略到底有什么用?-历史故事

为何古人熟读谋略兵法?兵法谋略到底有什么用?

  兵法与谋略其实是两回事,但道理却是相同的,兵法多用在军事方面,而谋略多用于政治上面,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兵法大家韩信军事上所向披靡,但是对政治谋略却一窍不通,最终落下可怜下场的原因了。最广为人知的兵法如《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尉...

历史解密 阅读(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