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70 篇文章

标签:北宋 第23页

北宋初年的迁都如果能实施或许历史为之改变-历史故事

北宋初年的迁都如果能实施或许历史为之改变

要保证四战之地的安全,只能以兵为险,所以驻守开封的禁军数量急剧膨胀。那些已经习惯于享受安逸生活的大臣们,看到有重兵屯守京师或许会感到心安,而太祖则已清醒地认识到了军队庞大对国力的巨大消耗。 大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三月,宋太祖赵匡胤西巡...

历史解密 阅读(47)
北宋本可以用种师道而不被金人所灭  可惜啊-历史故事

北宋本可以用种师道而不被金人所灭 可惜啊

种师道,字彝叔,洛阳人,后迁居到京兆府长安县豹林谷,原名建中,因避讳赵佶建中靖国的年号,改名为师极,后又被赵佶御赐名为师道,为人善察形势,沉毅有谋。 种师道的家世显赫,祖父种世衡是仁宗朝的西北名将,威名震慑西夏。种世衡共生八子,分别为种古、...

历史解密 阅读(54)
北宋奸臣蔡京曾推广福利制度 坚持王安石新政-历史故事

北宋奸臣蔡京曾推广福利制度 坚持王安石新政

包子是今天街头最为常见的大众食品,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中国美食之一,至今已有千年历史了(从有文字记载算起)。但肉包子、素包子之所以后来成了“一家人”,却缘于一位皇帝跟一名奸臣的奇葩组合。 包子之名始于开封 包子之名始于后周的开封,是由馒头演变而...

历史解密 阅读(57)
靖康之难北宋皇室女子的凄惨命运:亡身且丧节-历史故事

靖康之难北宋皇室女子的凄惨命运:亡身且丧节

  靖康之难被虏的徽钦二帝   宋太祖赵匡胤以陈桥兵变而黄袍加身,成为大宋朝的开国皇帝,这是发生在公元960年的事情。   陈桥兵变的的由头就是京师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后周八岁的恭帝柴宗训急遣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

历史解密 阅读(60)
揭秘:黄河曾经多次神秘“改道”暗藏哪些玄机?-历史故事

揭秘:黄河曾经多次神秘“改道”暗藏哪些玄机?

1、新莽魏郡改道 公元11年,黄河在魏郡(今临漳西南)元城(今大名东)以上决口,泛滥清河(今县东南)以东数郡。王景、王吴治理黄河,使“河汴分流”,固定了从荥阳到千乘海口的新河道,即东汉到隋唐五代的黄河下游河道。从长寿津(今濮阳西南)与西汉大...

历史解密 阅读(87)
北宋的“老人政治”:名臣文彦博年过八旬出任宰相-历史故事

北宋的“老人政治”:名臣文彦博年过八旬出任宰相

  我国古代文献有“七十曰老”的说法,宋代官员致仕(即退休)即以70岁为限,比起如今的60岁,年限可谓很宽松。但70岁退休并非绝对。北宋时期,一些“邦国重臣”或受到皇帝恩宠的官员虽到了70岁,却仍然可以“安位若素”。   原来,宋代致仕制度...

历史解密 阅读(55)
宋真宗咸平之治简介:北宋中期的辉煌盛世-历史故事

宋真宗咸平之治简介:北宋中期的辉煌盛世

  咸平之治指的是北宋宋真宗咸平(998年-1003年)年间出现的治世。   宋真宗赵恒统治时期,勤于政事,任用李沆、曹彬、吕蒙正等人打理政事,政绩有声有色,减免五代十国以来的税赋,注意节俭,铁制工具制作技术进步,土地耕作面积增至5.2亿亩...

历史解密 阅读(71)
解密:北宋文人范仲淹的推举信的威力有多大?-历史故事

解密:北宋文人范仲淹的推举信的威力有多大?

  范仲淹任杭州知府时,周围大多数文武官员得到过他的推荐,只有苏麟,因在外县担任巡检,没有得到提拔。苏麟有次因事到范仲淹府中汇报工作,便趁机献上一首诗:“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范仲淹笑了笑,便为他...

历史解密 阅读(63)
解密:宋真宗咸平之治执行过哪些外交举措?-历史故事

解密:宋真宗咸平之治执行过哪些外交举措?

  北宋真宗二年(999年)三月,西域于阗国王遣回鹘罗斯温等来宋朝贡。宋真宗问询路上情况,罗厮温称于阗到敦煌的道路通畅,此次于阗使节带来的贡品有玉石、乳香、琥珀、棉织物、琉璃、胡锦等。于阗使团间有商队,从内地带去了丝织物、金银器、茶叶等物品...

历史解密 阅读(64)
解密:宋真宗的咸平之治时期有着什么成果?-历史故事

解密:宋真宗的咸平之治时期有着什么成果?

  经过一系列惠民政策后,宋代经济社会得到极大的发展。   首先,人口上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的是400万户,到了咸平六年(1003年)是686万户,增长了46%。   农业上,亩产数从唐代2石提升到3石,垦田数更是从太宗至道三年的31...

历史解密 阅读(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