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白起真的坑杀了45万人吗?还是纵横家、策士满嘴跑火车
据史籍记载,公元前260年发生的秦赵长平之战,而作为当时排名前二的军事大国,秦赵都倾尽全力了,特别是赵国,丢了长平关,就相当于丢了门户,自然倾全国之力。最后赵军被歼四十五万人,其中五万战死,四十万投降后被坑杀,真是悲惨至极! 首先白...
据史籍记载,公元前260年发生的秦赵长平之战,而作为当时排名前二的军事大国,秦赵都倾尽全力了,特别是赵国,丢了长平关,就相当于丢了门户,自然倾全国之力。最后赵军被歼四十五万人,其中五万战死,四十万投降后被坑杀,真是悲惨至极! 首先白...
历史上皇后很多,今天来介绍一下太穆皇后,李渊的妻子,李世民的母亲窦氏。窦氏是京兆平陵人(今陕西武功),北周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与北周襄阳长公主之女,聪慧刚毅,颇有才华。据说这位太穆皇后生来不凡,刚出娘胎头发就长过颈项,三岁时这头发就已经与她的身高一样长短了。周武帝对这位外甥女非常喜爱,自幼就将她养在宫中。
窦氏年幼时被舅父周武帝宇文邕抚养于宫中,很受宠爱。她曾因劝谏周武帝亲近和亲的突厥公主而得到周武帝称赞,当时窦氏可能只有六七岁年纪,能有如此见解,顿时语惊四座。周武帝第一个正色以对,立即接纳小甥女的进谏,从此对阿史那皇后态度大为转变。认为她小小年纪,见识不凡。
当隋文帝受北周禅,窦氏大哭:“恨我不为男,以救舅氏之难。”舅舅出事后恨自己不是个男子,不能帮其分担救难,可以说是个懂得感恩之人。窦毅与襄阳长公主忙掩其口说:“汝勿妄言,灭吾族矣!”从这可以看出窦氏是个性情中人。
有记载称当时的名将长孙晟的兄长长孙炽认为窦氏这样一个优秀的女子必然会教出出色的子女,因此劝说长孙晟为年幼的长孙氏与唐国公家结下姻亲。窦氏父亲窦毅对妻子襄阳长公主提出要求::“这个女儿相貌美丽,又学识不凡,怎可随便嫁人呢!”于是画两只孔雀在屏风间,让求婚的各射两箭,他暗定谁能射中孔雀眼睛,就许配给谁。射的人超过几十人,都不合要求,唐高祖李渊最后射两箭射中孔雀的两只眼睛,于是就把窦后嫁给了高祖。后来高祖真的当上皇帝。
窦氏与李渊完婚之后,夫唱妇随,十分相爱。窦氏从小长在皇宫,熟谙政治,喜读史书,亦擅长书法。小夫妻俩闲来无事,就在书房舞文弄墨,窦氏模仿丈夫的字迹,几可乱真。窦氏为李渊生了四个儿子,建成、世民、元霸、元吉,一个女儿,即平阳公主,许于柴绍为妻。
就连千古难题婆媳关系,她也处理的很好,感情也很融洽。李昞早年亡故,家事全由李渊母独孤氏(元贞皇后)一人操持,她一生辛苦,晚年常患病卧床,窦氏侍奉汤药,从无倦色。有一次,独孤氏病势沉重,家中几个年长的妯娌嫌独孤氏脾气暴躁,不愿侍奉,一个个托病退出,只有窦氏昼夜陪伴在侧,小心侍候,衣不解带,达一月有余。独孤氏对这个儿媳,甚是喜爱。
可惜她在李渊反隋之前就去世了,据说生前曾经劝说李渊不要把好马留在家里,要及早献给皇帝,以免引起隋炀帝忌妒。李渊当时没有听从,而后来不得不被迫献马以打消隋炀帝的疑心。
李渊回想窦氏当初的劝言,叹息着对子女们说:“如果我早听了你们母亲的话,哪里到这地步。”李渊登基以后,追封她为皇后,并追谥为太穆皇后。李渊之后不曾再立皇后。我想如果窦氏要是活到唐朝建立,应该会是一位“知名度”很高的皇后。
唐太宗李世明曾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历史长河中有如此多先贤,在当今社会偏偏曾国藩被无数人拿来学习,当做楷模,可见曾公对后世的影响颇为巨大。
被誉为当今中国历史上两个半圣人(孔子、王阳明各算一个)的那半个圣人——曾国藩,应该说其对后世国人的影响深远、厚德流光。除开战功显赫、封侯拜相以外,曾国藩的立德立言、为人处世才是后人最值得力学笃行、负薪构堂的醒世恒言。
一、青年人学曾国藩 读书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曾国藩写的家信不仅表达了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情操和价值观,还阐明了一个人若要从根本上改变必须多读经典好书。
二、中年人学曾国藩 六戒
第一戒: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第二戒: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第三戒: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第五戒: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第六戒: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出将入相的曾文正公虽先天资质平庸,且只能算半个完人,无法与孔子和王阳明等量齐观。而其后天超凡的立身行己、自律甚严,环看四遭,无人能及;仅此足以成为后人为之笃志不倦、朝益暮习的典范。
在当今社会,甚至职场中,曾公能给予我们的启示太多太多。只要我们静下心来品读,一定获益匪浅。
在中国历史上,被权臣玩弄于鼓掌之中的皇帝太多了,他们大都受辱含屈,不敢作声,完全失去了皇帝应有的地位和尊严,说白了就是傀儡皇帝。但是历史上却有一位能够直面敢与权臣较量的傀儡皇帝,骨气十足,结果付出了生命代价,赢得了世人的尊重。此位皇帝到底是谁呢?他就是三国时期魏国的第四任皇帝曹髦。
曹髦(公元241年—公元260年)即魏高贵乡公,字彦士,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是三国时期曹魏的第四任皇帝,公元254年—公元260年在位。后被司马昭的心腹贾充指使成济用戟刺死。
公元254年,曹魏权臣司马师废掉皇帝曹芳,立十四岁的曹髦为帝,改元“正元”。此时的曹髦年少,实权被司马师掌控。次年,司马师病逝,其兄弟司马昭掌权,于是曹髦再度被孤立,仍是一个傀儡小皇帝。曹髦当政期间,司马昭专横跋扈,致使朝政逐渐腐败,国势衰弱,魏国内一片黑暗,时有“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之语。另外司马昭还规定,朝中一切大事都必须由他抉择。这让身为一国之君的曹髦更加愤慨,对司马昭恨之入骨,只是不言于表而已。
曹髦年纪虽小,对自己的处境却有极为清醒的认识。他明白,自己的皇位坐得不会稳固。“曹家班”日薄西山,司马氏随时可能篡魏夺权。他这个皇帝,只不过是司马氏蒙蔽世人的一个幌子罢了。可是,他并不想就这样接受自己的傀儡命运,他是一代枭雄曹操的后代,他的骨子里,没有自甘人下的基因!
此时,一场血战,在曹髦的内心酝酿着。到了公元260年,曹髦20岁那年,暴风雨终于来了。曹髦写了首诗《潜龙》,把自己比作受困的龙,说这条龙正受泥鳅、黄鳝的欺负。
司马昭正准备出兵伐蜀,心腹贾充跑过来劝他:您别伐蜀了,皇帝已经怀疑您了,他写了一首诗,把您比作泥鳅、黄鳝,您要是离朝,他肯定会拆您的后台。司马昭闻之大怒,立马佩剑上殿。曹髦知道来者不善,不卑不亢地起身迎之。群臣见司马昭面带愠色,赶紧拍马屁:“大将军功德显赫,应该加封为晋公。”曹髦紧闭嘴唇,没有吭声。司马昭厉声说:“我们司马家有大功于魏,加封我为晋公,难道你有意见不成?”曹髦面无表情,气愤地哼出一句话来:“大将军开口,谁敢不从?”司马昭讨个没趣,气呼呼地质问曹髦:“你把俺司马氏比作泥鳅、黄鳝,是何道理?”曹髦怒视司马昭,那意思明摆着:这还用问吗?司马昭不便发作,冷笑着退朝了。
曹髦憋着一肚子气回到后宫,心想:司马昭越来越嚣张了,竟敢在大殿上公然指责皇帝!身为君主,却要受大臣的摆布,这皇帝当得有什么意思?不行,我不能再忍了,必须跟司马昭干一仗,不是他死,就是我亡!于是曹髦召来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三人,哭着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朕不能任他羞辱,你们要助我讨伐这个奸贼。”王经一听吓出了一身冷汗,劝曹髦:“司马昭重权在握,内外公卿唯他马首是瞻,陛下您势单力薄,万不可轻举妄动!”曹髦从怀中掏出早已写好的“大字报”掷到地上,说:“是可忍,孰不可忍!朕意已决,虽死何惧?”说完,就去请示皇太后。
王沈、王业见曹髦要动真格的,有些发慌,就对王经说:“皇帝发疯了,咱们可不能跟随他自取灭族之祸,还是赶快到司马大将军那儿自首,争取宽大处理吧。”王经怒而不许,王沈、王业就自己飞奔至大将军府,将皇帝要造反的消息告诉了司马昭。
按下司马昭不表,先说曹髦。他见自己得不到王沈等人的支持,决定单枪匹马讨伐司马昭。于是,中国封建史上最惨烈、最令人目瞪口呆的一幕出现了:20岁的青年皇帝,为了扞卫自己的尊严,带着300多个太监、侍卫,闹哄哄地踏上了讨伐之路。他的对手,是手握千军的司马昭,是曹魏挡也挡不住的衰败命运。
王经匍匐在曹髦的皇辇前,哭着劝皇帝回去。可是,他的眼泪,没能阻挡住曹髦维护自尊的脚步。还没出宫,曹髦就碰上了司马昭派来迎战的千余名禁军。这群禁军以司马昭的爪牙贾充为首,叫喊着朝皇帝扑了过来。曹髦仗剑大喝道:“吾乃天子也!你们突入宫廷,难道是想弑君吗?”
曹髦毕竟是皇帝,士兵们见皇帝动怒了,一时惊慌失措,呆立在那里。司马昭的手下成济问贾充:“这该怎么办?”贾充激他说:“司马公养你何用?正为今日之事也!”那成济是个头脑简单的家伙,抓起长戟就向曹髦冲去。曹髦没料到有人真敢和自己动手,大惊失色,喝道:“匹夫敢无礼乎!”一言未讫,已被成济一戟刺中前胸,跌出皇辇……
曹髦死了,大睁着双眼,怒视着司马氏狰狞的笑脸。那一刻,山河失色,日月无光,整个京城,都在为这位年轻皇帝的死而悲泣……
曹髦不愿做傀儡,不愿重蹈曹芳的下场,而要做一个真正一言九鼎的皇帝,这就决定了他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曹髦最终虽然未获成功,但特别可贵的是,在政治凌辱和死亡威胁下,曹髦没有软弱、屈辱和退让,而是敢于直面,奋起抗争,视死如归。在中国古代有类似遭遇的皇帝群体中,实在不多。
曹髦是壮志未酬的皇帝,更是值得尊敬的斗士。他不愿做傀儡皇帝,更不愿看人脸色和受人摆布。他有一身傲骨,他有刚烈的血性,为了活出帝王的尊严,活出人性的高贵,他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宁愿鸡蛋碰石头,与乱臣贼子司马昭进行了残酷的命运抗争。结果,他赢了,他用壮烈的死亡,赢得了帝王的尊严,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纵观中国2000多年的帝制历史,傀儡皇帝没少上演,但是要说到最有骨气的傀儡皇帝,那就非魏高贵乡公曹髦所属了。
慈禧太后可以说是近代以来中国权益最大的女人,她控制大清权益长达半个世纪,终身架空同治皇帝,独揽大权,到死都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权益。一个曾经辉煌的王朝,在她的手里走向最后的没落。嗜权如命的慈禧,何以能够在男人统治的世界里纵横捭阖,掌控大清王朝近半个世纪?
有人说是因为慈禧太后的美貌。 大家都知道,清朝时期,几乎都是满族与蒙古族之间相互结-婚,满汉在那时是严禁结婚的。生活在草原的女人,大多皮肤黝黑,骨骼巨大,且面生男相,清代女子大多容貌不佳。可慈禧太后偏偏生的沉鱼落雁,深的咸丰帝的欢心。慈禧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那么慈禧太后究竟有多美呢?用她自己沾沾自喜的形容是“宫人以我为美”,容貌美到遭人嫉妒的程度。如果语言是苍白无力的,我们可以从一组老照片中一窥慈禧究竟有多美!现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慈禧是一位老态龙钟的老太太,但是还原后慈禧也是大美女一个
这是一张慈禧年轻时的照片,直挺的身钣、秀丽的面庞,身材苗条,头发乌黑,年轻的眼晴满是纯真,温婉如玉。这样的清丽也难怪咸丰帝一见倾心,将慈禧立为皇后
国外画师给慈禧画的油画,可以看出慈禧究竟有多美,可以说是美如冠玉,风华绝代
通老照片的处理和原照的对比,可以看出慈禧的年轻容貌确实拥有一定的杀伤力,对于男性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慈禧的老照片通过数字还原系统慈禧年轻时候的真容,慈禧尽变成了楚楚可怜的小女子,惹得很多人垂涎。
参考文献:《慈禧外纪》、《宫女谈往录》
公元1644年、农历甲申年三月十八日,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率领着起义军策马扬鞭,几无波澜地攻占了紫禁城。史载,东直门城门破时,城墙上的大明守军如同秋风落叶般纷纷坠落。负责把守东直门的河南道御史王章战死杀场,负责把守安定门的兵部尚书王家彦跳城自杀,后又被手下人救活藏匿在市民家里,最终他却趁人不备,解下腰带,自尽而亡……
崇祯皇帝在前一天下达了第六道罪己诏后,就回到乾清官,在这座地动山摇的城池里,他呆呆地坐定。周皇后在绝望中悬梁自尽,失魂落魄的崇祯皇帝随后又亲手砍杀了已到出嫁年龄的长平公主和6岁的昭仁公主,最后他披发跣足,拖着一路的血光,逃到煤山上,投缳自尽。
李自成满紫禁城寻找也没有找到崇祯的尸体,最后却找到了被崇祯砍伤后苏醒的长平公主。李自成说,这崇祯太残忍了,连自己的亲生女儿都不放过。又说,快把她扶到宫中,我要好生照料。
太子朱慈烺本来已经逃出宫殿,当他逃到自己的外公、崇祯皇帝的老岳父周奎的家门口时,周奎还在睡梦中,他被一阵急促的叩门声惊醒,披衣而起,当他确定门口是自己的外孙时,并没有给他打开房门。太子拍了一阵,失望地消失在街巷中,不巧被一群宦官认出,作为一份厚礼,献给了李自成。
李自成看着眼前的这个年轻人,问,明朝为何丢了天下?太子答,因为误用了奸臣。太子问李自成,为何不杀他,李自成答,你没有罪,我为什么要妄杀?太子说:“如是,当听我一言:一不可惊我祖宗陵寝,二速以皇礼葬我父皇、母后,三不可杀戮我百姓。”
几天后,李自成下令购买一具柳木棺材,将崇祯的遗体抬到东华门外入殓,百姓经过,无不掩面而泣。李自成下令,以皇家的规格,把崇祯安葬在昌平天寿山脚下的明朝诸陵中,因为来不及再建新陵,于是把田贵妃的陵寝扒开一个洞,把崇祯棺材塞进去。思陵,成为十三陵中的最后一座,至今犹在。
可是对于那些来不及逃走的紫禁城宫女来说,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它成为了紫禁城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一刻。那些不愿被辱的宫女,纷纷坠入御河。御河上飘浮着一二百具尸体,色彩浓丽,灿若荷花。面对着如云的美女。李自成没有客气。李自成及其手下大将刘宗敏、李过等人,瓜分了抓起来的嫔妃美女,各得30人。牛金星、宋献策等也各得数人,这一切都成为了农民起义军队乌烟瘴气的一个缩影。
在中国古代,信息闭塞,但却并不妨碍“超级偶像”的产生!如在南宋末年时期,有一位道士堪称史上最牛,他在当时拥有无数“粉丝”,而且这种崇拜已经超越国界,就连金国、宋朝、蒙古三朝皇帝都是他的“铁杆粉丝”,甚至成吉思汗也尊称他为“神仙”。此人是谁呢?他有着怎样的传奇呢?且看【纵横五千年】编者独孤雁一一道来!
此人的名字应该是家喻户晓,而且是因为一部小说,一部电视剧,他就是全真派第五任掌教、“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看过金庸小说,或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都会记住这个人物,不过历史上的丘处机和小说中的差别还真不小呢!
根据史料记载,丘处机出生于1148年,山东登州栖霞人。众所周知,1141年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因此丘处机虽是汉人,但却是金朝人。丘处机自幼失去双亲,日子过的非常艰辛,19岁那年出家为道,后拜全真道首任掌教王喆(即王重阳)为师,自此取名处机,号长春子。
之后丘处机跟随师父周游天下各地传道,王重阳仙逝后,丘处机潜心苦修13年之久。1188年,当时的金世宗征召丘处机,让他主持“万春节”醮事。几年后,金章宗又为丘处机在其故里修建道观,赐名太虚观,即今天的滨都宫。1203年,丘处机成为全真派第五任掌教,威望更胜以往。
当时山东地区经常发生叛乱,朝廷邀请丘处机帮忙,结果这位“老神仙”凭借自己的威望,很快将乱民招抚,让这一地区重归于平静。1216年,金宣宗派人邀请丘处机前往汴梁,丘处机并为前往,三年后,南宋宁宗也派人邀请丘处机去临安传道,他再次婉言推脱。同年12月,丘处机接到第三位皇帝的书信,来自蒙古帝国成吉思汗的邀请。
要知道,当时的中国基本上是三国演义,占据北方、西北的蒙古帝国,占据河南、山东一带的金朝,占据江南半壁江山的南宋,而丘处机竟然跨越国界,成为三国皇帝的偶像,这份尊荣是此前所有人未曾有过的待遇!丘处机深知蒙古的实力,加上中原生灵涂炭,于是欣然前往,在今天的阿富汗境内见到了蒙古大汗。
在谈话过程中,丘处机建议成吉思汗“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以敬天爱民为本,以清心寡欲为要”。成吉思汗非常高兴,当即表示“天锡仙翁,以寤朕志”。当时蒙古骑兵经常蹂躏中原地区,掠夺良民为奴仆。丘处机回来后,派人持牒解救,“由是为人奴者得复为良,与滨死而得更生者,毋虑二三万人,中州人至今称道之”。
丘处机一言止杀,挽救了中原无数生灵,这点功绩确实值得称道。在与成吉思汗会面时,两人前后有过12谈话,从第二次开始,这位威震欧亚的统治者就称呼丘处机为“神仙”,此后再也没有改变过。两人分别后,成吉思汗还十分挂念丘处机,在信中写道:
丘神仙,你春月行程别来至夏日,路上炎热艰难来,沿路好底铺马得骑来么?路里饮食广多不少来么?你到宣德州等处,官员好觑你来么?下头百姓得来么?你身起心里好么?我这里常思量着神仙你,我不曾忘了你,你休忘了我者。
之后成吉思汗更是将丘处机的道观改称为“宫”,并让他执掌天下道教。1127,丘处机仙逝,同年,成吉思汗也病死。丘处机虽死,全真派却在他的手中发扬光大,时至今日,丘处机的生日燕九节,还是北京白云观、山东栖霞有众多庙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