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6 篇文章

标签:白起 第20页

伊阙之战的历史背景:秦国进一步蚕食韩魏两国-历史故事

伊阙之战的历史背景:秦国进一步蚕食韩魏两国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国最初的领地在秦(今天水市),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秦穆公时,秦国开始参与中原争霸。   战国初期,韩国、赵国、魏国三国的国君,被周天子承认,完成了三家分晋的最后一步,成为战国时期的新兴国家。魏文侯...

历史解密 阅读(85)
揭秘历史:白起战国最强之将也是最传奇之将-历史故事

揭秘历史:白起战国最强之将也是最传奇之将

起白起,人们的印象中应该是个白马白甲小鲜肉。不过呢,白起真正大展拳脚的时候,已经37岁了,秦国的男子17岁就算成年了,成年了就要参军。这样算来,在参军20年后,白起才熬出头。白起,又叫公孙起,一看这个“公孙” 吧,就觉得像是王室成员。但是太...

历史解密 阅读(59)
伊阙之战的历史影响:秦国彻底扫清了东进道路-历史故事

伊阙之战的历史影响:秦国彻底扫清了东进道路

  伊阙之战,以秦国军队大胜而结束。战后,韩、魏两国精锐丧失殆尽,被迫献地求和。白起因战功卓著升任国尉。同年(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白起趁韩、魏两国在伊阙之战惨败之机,率兵渡过黄河,夺取了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西北)以东到乾河的大...

历史解密 阅读(55)
伊阙之战简介:白起率军大败韩魏联军24万人-历史故事

伊阙之战简介:白起率军大败韩魏联军24万人

  伊阙之战,是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秦国为打开东进中原通道,由大将白起率秦军在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镇)各个歼灭韩国、魏国、东周联军的作战。   战争中,秦将白起针对韩、魏两军互相观望,不愿当先出击的弱点,以少量兵力钳制联军的主...

历史解密 阅读(57)
伊阙之战经过:白起如何率军以少胜多战胜联军?-历史故事

伊阙之战经过:白起如何率军以少胜多战胜联军?

  两军对峙   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秦昭王在丞相魏冉的推荐下,将白起升任左更,接替向寿出任主将。同年,秦国军队在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镇)与以魏将公孙喜为主帅的韩、魏、东周24万联军对峙,秦国方面兵力不及韩、魏、东周联军的一半...

历史解密 阅读(51)
制造长平四十万亡魂的罪魁祸首竟不是白起赵括?-历史故事

制造长平四十万亡魂的罪魁祸首竟不是白起赵括?

  大家都知道,战国时期秦赵长平一战,结果就是赵国大败,四十万赵卒被坑杀,自此以后,强大的赵国再也没有能力对秦国形成威胁,为以后秦国的统一战争扫清了一大障碍。一直以来史家把四十万赵卒被坑杀的责任归于无能的赵国主将赵括和残暴的秦军主帅白起,要...

历史解密 阅读(72)
解密:名将白起为什么宁死不去打赵国首都邯郸?-历史故事

解密:名将白起为什么宁死不去打赵国首都邯郸?

  长平之战,白起说他将赵军降卒40万一举坑杀,将赵军主力45万全歼于上党,不惟是秦昭王认为赵国被打趴下了,就是后世史家学者也都异口同声,盛赞白起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这招高明。然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秦昭王乘胜追击下旨攻邯郸,意欲一举灭赵。可这...

历史解密 阅读(57)
鄢郢之战的历史影响:该如何评价秦楚鄢郢之战?-历史故事

鄢郢之战的历史影响:该如何评价秦楚鄢郢之战?

  鄢郢之战,秦国大获全胜。此战,秦国占领了楚国西部长江以北(江汉平原西部和鄂西北地区)大片土地,并在此设立南郡,白起因战功卓著被秦昭王封为武安君。   此战,秦国的胜利,进一步打击和消弱了楚国的实力,从此,楚国更加衰弱。周赧王三十八年(前...

历史解密 阅读(65)
赵括将军:长平之战失利 并非全都怪他纸上谈兵-历史故事

赵括将军:长平之战失利 并非全都怪他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说的是长平之战时,赵军统帅由廉颇换为赵括。赵括上任后一改廉颇被动防守的战略,选择主动出击。最终被秦军诱敌深入,在长平大败。因其在战前谈论兵法头头是道,而最终战败,被后人称为纸上谈兵...

历史解密 阅读(60)
解密:秦楚鄢郢之战之后留下了哪些轶事故事?-历史故事

解密:秦楚鄢郢之战之后留下了哪些轶事故事?

  臭池据《水经注》所载:鄢郢之战中,秦将白起见久攻不下,决定引水灌鄢(湖北宜城)。水从城西灌到城东,在一个叫熨斗陂的地方入注成渊,水流冲垮了城池的东北角,百姓随水流死于城东者数十万,城东皆臭,故称熨斗陂为“臭池"。   白起渠 ...

历史解密 阅读(71)